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一种镍基合金进行大变形异步与同步轧制,制备了纳米组织材料,研究了退火处理对纳米组织镍基合金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变形轧制后材料的晶粒细化至约50nm,大变形轧制后的材料出现(2 2 0)晶面择优取向,退火温度对该取向影响不大。所制备的超细晶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热稳定性,在700℃下退火,晶粒尺寸约150nm,在800℃以下退火1h,晶粒尺寸仍然能够保持在250nm以下。分析认为,超细晶镍基合金材料的组织稳定性与γ′相的析出所起到的钉扎作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形变对板条马氏体回火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Q235级低碳钢板条马氏体在550 ℃多道次单向压缩变形后退火和室温大塑性变形轧制后在此温度退火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未变形板条马氏体在此温度的回火组织演变,讨论了变形对马氏体分解过程、铁素体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析出碳化物形貌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变形显著影响马氏体分解过程,促进渗碳体的析出和铁素体回复及再结晶. 热变形组织铁素体再结晶晶粒尺寸在0.5 μm左右;渗碳体形貌从细棒状向球状转变,随变形量增大渗碳体尺寸增大,继续保温60 min导致铁素体晶粒长大到1 μm左右,晶粒内部的渗碳体消失,原先在铁素体晶界析出的渗碳体球化、粗化. 冷轧试样在550 ℃退火保温时间在30 min内得到0.3~0.4 μm超细晶粒和尺度小于150 nm的弥散渗碳体颗粒组织;随退火保温时间延长到60 min,铁素体再结晶晶粒长大到1.9 μm,渗碳体颗粒尺寸约160 nm.  相似文献   

3.
退火过程中AA3003铝合金的析出与再结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硬度测试、电阻测试以厦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不同冷变形量的AA3003合金在退火过程中析出与再结晶的相互作用厦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0℃和500℃退火时均有大量第二相粒子析出,在300℃退火时,析出相优先在位错、亚晶界等点阵缺陷处形核,较大的冷轧变形量将导致更多的析出,而且在300℃退火时,析出发生在再结晶之前,导致再结晶晶粒粗大;而在500℃退火时,再结晶发生在析出之前,析出与冷轧变形量无关,并可获得晶粒细小的再蛄晶组织。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变形异步-同步轧制及随后600 ℃和700 ℃退火处理,成功制备了超细晶高锰TWIP钢,并研究了退火处理对大变形TWIP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96%异步-同步大变形轧制后,材料组织显著细化,抗拉强度从621 MPa大幅提升至2 050 MPa; 经过600 ℃退火后,大变形轧制TWIP钢的组织基本完成了再结晶,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00 nm,抗拉强度1 079 MPa,延伸率达到了29%; 而经过700 ℃退火后,大变形TWIP钢的组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600 nm,抗拉强度达到了1 101 MPa,延伸率达到了54%.退火后的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层错、位错胞等亚结构.相对于大变形轧制态和600 ℃退火态,700 ℃退火态的超细晶TWIP钢的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源于孪晶诱发塑性变形机制及合金较低的层错能.  相似文献   

5.
待处理工件的成分影响光亮退火工艺的选择,主要探讨有很高表面光洁度要求的黄铜材质工件在去应力退火时光亮退火工艺的使用,对黄铜光亮退火的保护气氛、退火温度等作了分析,实验表明退火后的原料表面光亮度好,机械性能和晶粒度均匀。  相似文献   

6.
抑制硬质合金烧结中WC晶粒长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选择了VC和Cr3C2作为WC—Co硬质合金晶粒长大抑制剂,研究两种抑制剂加入量对合金组织、WC晶粒度和性能的影响以及抑制晶粒长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VC和Cr3C2的加入十分有效地抑制了基体合金WC晶粒的长大,合金中的WC晶粒度随抑制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可达到最小的WC晶粒度接近100nm,合金的硬度随抑制剂加入量增加而增加,但强度则下降。同时也会增加孔隙度,结果增加了脆性,降低了合金的强度.VC的有害影响比Cr3C2更大。  相似文献   

7.
异步冷轧纯铁回复与再结晶的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异步轧制工艺成功制取等轴状超细晶纯铁,通过DSC曲线确定其退火工艺,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测超细晶工业纯铁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形貌和晶粒尺寸,研究其回复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400℃时,材料开始发生回复,再结晶形核开始,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再结晶程度加深.当退火温度达600℃时,再结晶过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摩擦焊对700 MPa级超细晶粒钢抽油杆进行焊接。试验结果表明:超细晶粒钢具有良好的摩擦焊焊接性,但需要严格控制其工艺参数。选取焊接工艺参数为摩擦压力60 MPa、摩擦时间3 s、顶锻压力120 MPa、顶锻时间1 s时,可有效抑制晶粒长大。摩擦时间是影响轴向缩短量的最主要工艺参数。超细晶粒钢摩擦焊接头主要由焊缝、热力影响区和热影响区组成。热影响区出现了轻微的晶粒长大,最大晶粒直径为9~11μm;摩擦焊接头HAZ显微硬度较母材降低4.13%,拉伸强度最高可达715 MPa,断面伸长率22%,断面收缩率68%,冲击韧性可达98 J,呈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FePt纳米薄膜退火过程中晶粒团聚长大,进行了在外加强磁场条件下退火实验。对化学法制备的FePt纳米薄膜,经热处理后外加磁场,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薄膜的结构、晶粒尺寸和磁性能。实验发现:外加7.96MA.m-1磁场450℃退火,样品即开始有序化相变;外加7.96MA.m-1磁场600℃退火,样品有序度要高于常规退火样品;外加1.59~6.37MA.m-1磁场550℃退火,样品晶粒明显细化、矫顽力明显提高。因此,强磁场退火能降低FePt薄膜有序化相变温度,提高有序度、细化晶粒和提高矫顽力。  相似文献   

10.
强磁场退火对FePt薄膜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FePt纳米薄膜退火过程中晶粒团聚长大,进行了在外加强磁场条件下的退火实验。对化学法制备的FePt纳米薄膜,经热处理后外加磁场,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薄膜的结构、晶粒尺寸和磁性能。实验发现:外加7.96MA.m-1磁场450℃退火,样品即开始有序化相变;外加7.96MA.m-1磁场600℃退火,样品有序度要高于常规退火样品;外加1.59~6.37 MA.m-1磁场550℃退火,样品晶粒明显细化、矫顽力明显提高。因此,强磁场退火能降低FePt薄膜有序化相变温度,提高有序度、细化晶粒和提高矫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定量探讨了中间预处理、加热速度、原始组织及扩散退火工艺对20Cr2Ni4A合金渗碳钢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及其长大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上述各种热处理工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400MPa级超细晶粒钢普通CO2气体保护焊HAZ晶粒长大行为,并对晶粒长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热区内晶粒明显长大,并随着热输入量的增加,晶粒粗化程度加重,热影响区总宽度变宽.超细晶粒钢细小的晶粒尺寸使其在受热时晶粒长大驱动力增大,但焊接时热影响区内的温度梯度将对奥氏体晶粒长大产生热钉扎效应,有利于减小晶粒长大的趋势;CO2气体分解时吸热,在焊接过程中能起到冷却作用。也减弱了HAZ晶粒长大趋势.实验条件下,对于400Mpa级超细晶粒钢,采用1.68~2.8kJ/cm线能量的普通CO2气体保护焊,HAZ晶粒虽有长大行为但程度并不严重,证明400MPa级超细晶粒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细丝、中小线能量的普通CO2气体保护焊适用于400MPa级超细晶粒钢的焊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非晶 Fe_(77.3)Cu_(0.7)Nb_(1.3)Si_(13.5)B_(7.2)合金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后磁性的变化。磁性测量结果表明,获得高磁导率的最佳退火温度约540℃左右;经 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在该温度下退火,非晶态合金已经晶化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 固溶体,其晶粒直径约10~15nm。这种超细晶粒的纳米晶是高磁导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间坯超快冷工艺,在0.2%C-2%Mn普碳钢中获得表层铁素体和心部马氏体的梯度层状组织,实现了钢板压下量约50%的大变形温轧.大变形马氏体经450℃和530℃退火后,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0.52μm和0.66μm的超细晶组织.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准静态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超细晶钢板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610℃退火粗晶钢板,450℃和530℃退火超细晶钢的屈服强度可提升2~3倍,平均屈服强度分别达到了1 475 MPa和1 196 MPa,延伸率也显著下降.晶界强化和位错强化是超细晶钢强度提升的主要强化机制,而加工硬化率降低导致了超细晶钢的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种不同含Ti量(0.04-0.16Ti)钢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及热轧后奥体再结晶的行为,在950-1200度加热,含0.04%Ti钢奥氏体昌粒最小,其晶粒开始粗化温度在1150度以上,得出了含Ti钢开始再结晶的临界形变率与原始奥氏体昌粒直径Do,轧制温度T间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机械热处理法制各Al-Mg-Li合金细晶板材,研究预热温度、中间退火温度及转向轧制对板材塑性开裂及品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材在低温(≤300℃)轧制时往往开裂,将轧制温度提高到400℃,可获得无开裂的板材,但经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组织粗大,约为16μm;降低中间退火温度虽然可以明显提高晶粒细化程度,但退火后采用单向轧制,当形变量较大时,板材会出现开裂问题;中间退火后采用转向轧制,不但大形变量F板材轧制不开裂,而且细化晶粒及减小板材厚度方向层状分布的程度,再结晶后2个表面层的晶粒细小等轴,平均晶粒粒径为9.26 μm;中心层晶粒组织相对粗大略成扁平状,平均晶粒粒径为12.73 μm,约占板材总厚度的1/5.  相似文献   

17.
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收缩与晶粒长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复合烧结工艺(真空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制备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研究了烧结过程中的超细合金的收缩及晶粒长大行为。结果表明,在常规的固相烧结阶段,局部微区内的液相烧结使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收缩及晶粒长大行为不同于普通晶粒硬质合金。在此阶段,WC晶粒出现较严重的早期晶粒长大现象,导致合金的收缩占总体收缩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功能连续退火模拟器Multipas对屈服强度为380MPa的低硅型冷轧低合金高强钢板连续退火生产工艺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在820,800, 780℃三种不同退火温度和60, 120,160m·min-1三种不同退火速度下,连退工艺对冷轧低合金高强钢板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退火温度、退火速度下钢板退火组织的晶粒度基本相同,采用较低的退火温度和较高的退火速度时,可获得较好的强化效果.同时指出,在较高的连续退火温度下,退火速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碳钢盘条拉拔及后续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系统分别对SWRH82B热轧盘条以,及不同应变量的钢丝拉拔态、再结晶态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原始盘条中晶粒呈等轴状,片层无明显的择优取向,且盘条中晶粒取向比较分散,存在着很微弱的织构;冷拔态钢丝中的晶粒呈纤维状,片层基本沿拉拔方向排列,其主要织构为明显的(110)丝织构、{111}<110>和{001}<110>织构,且随着应变量增大,<110>丝织构的强度明显提高;钢丝经600℃退火6 h完全再结晶后,晶粒呈等轴状,渗碳体球化,钢丝的再结晶织构类型仍为明显的<110>丝织构,与退火前相比,织构的强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波浪型倾斜板半固态铸造和叠轧深变形的复合成形模式在等效应变为4.0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晶粒为0.5μm的A2017合金超细晶材料.随着叠轧道次的增加,合金的维氏硬度先增后降,随后缓慢增加.在一定的退火温度下合金组织由亚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变,在200℃保温1 h,晶粒生长比较缓慢,在退火温度高于200℃时晶粒变化明显;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发生回复与再结晶过程,合金加工硬化逐渐消失,合金的维氏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