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9年,日本文坛出现了两部为无产阶级文学赢得很大声誉的小说: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与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这两部小说被并称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璧。小林的作品我国读者非常熟悉,德永直的作品则评介较少。本文试就《没有太阳的街》作些评析。  相似文献   

2.
斯坦贝克的许多优秀小说被成功地改编和拍摄为电影,其中获奖最多和影响比较突出的有《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和《伊甸园之东》3部影片。这3部电影作品分别通过不同的角度和题材,塑造典型化角色,以现实主义的手段聚焦斯坦贝克关注的困窘,展示了对原作媒介的跨越及其悲剧意识小说主题模式的再提炼;改编作品还对原故事叙事时空进行了集中式重构,在电影的影响上体现出电影作品对小说及社会语境的映射性,完成了从不同风格的小说到现实主义风格电影的集体转身,实现了小说与电影的精彩握手,为诠释斯坦贝克悲剧意识作品所具备的特殊魅力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3.
蒋媛媛 《科技信息》2009,(31):J0173-J0173,J0177
本文对传统的《珍珠》[1]是一部以贪婪的毁灭性力量为主题的批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斯坦贝克在该小说中对对主人公命运的安排,以及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说明这是一部充满希望的为自由而战小说并展示了主人公基诺是一位原型英雄。  相似文献   

4.
薛翠翠 《科技信息》2012,(17):175+209-175,209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已得到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与接受。《愤怒的葡萄》代表着斯坦贝克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他描写了俄克拉何马州佃农乔德一家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故事。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该部作品进行解读,笔者感受到斯坦贝克在作品中展示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内容,并流露出对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的深刻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伊莉莎·阿兰的心路历程--解读斯坦贝克的<菊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是作者关注平民生活、抒发底层人民心理感受的一篇名著。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心理分析法为基础来解读斯坦贝克的这篇名著,可使我们对其小说的象征意义及小说所蕴涵的主题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曾经在幼年代后期被称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90年代又推出两部重头作品《活着》(1992年《收获》第6期)和《许之观卖血记》(1995年《收获》第6期).这两部作品与余华的先锋小说一样,仍然是在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然而这种苦难与先锋小说中的苦难精神指归与形式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我们阅读时所受到的震撼也不一样.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已经脱离了“先锋”的轨道.余华1989年在《上海文论》上发表过一篇谈创作的文章《虚伪的作品》,这篇具有宣言倾向的写作理论与作者在80年代的写作行为紧密相关.余华在其先锋小说《一九八六年人《…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自发表以来,受到国内评论界的不断好评,评论界从生态女性主义、象征手法、文体学、叙事学等方面展开对作品的解读,对作品中所展示的伦理困境的探讨显有不足。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菊花》中所展示的婚姻伦理、人际伦理和生态伦理三个层面,从而揭示作品中的伦理困境,以及斯坦贝克在客观地展示生活“是什么”的同时所暗含的女性伦理关怀和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胡亚平 《世界博览》2014,(23):82-83
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是一位中国文学界并不陌生的法国作家,1986年,他最负盛名的小说《暗店街》首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中国出版。在那一版的《暗店街》中,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开篇语"我的过去一片朦胧"正是出自1986年这一作品首次出版时翻译者薛立华的手笔然而,在诺贝尔奖揭晓之前,国内的记者就陆续接到了这位第一任译者从法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因为莫迪亚诺的获奖,一个因为刊印出现的小错误所留下的遗憾再次刺痛了这名年过八旬老人的心,作为《暗店街》在中国最早的译者,他希望能够讨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9.
斯坦贝克成功塑造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如《愤怒的葡萄》中的乔德妈和罗莎香、《人鼠之间》中科里的妻子等,这些女性形象不仅是美国女性的发展史,也体现出斯坦贝克女性观的变化,斯坦贝克对女性态度的转变是由漠视转为怜悯,进而转变为尊重,他对女性未来的发展感到焦虑的同时又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重要的作品是他自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一套作品 ,包括六部小说 :《绿荫树下》、《远离尘嚣》、《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最后两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称《苔丝》) ① 和《无名的裘德》 (以下称《裘德》) ② 这两部小说在开头 ,主题、基调等方面与前四部小说完全不同。然而 ,对于这两部小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事实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果把这两部小说对照着看 ,这种联系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尽管美国学者对文学新闻现象的研究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新闻主义,但是这种写作的方式事实上早就存在于文学或新闻实践之中。作为作家和记者的斯坦贝克在这方面早就有不自觉的尝试。他的作品《从前打过一场战争》就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文学新闻的特点。《从前打过一场战争》所体现出的写作特征与当代美国文学新闻写作理念不谋而合的这个事实表明:该部作品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新闻纪实而完成了向文学新闻的转变,而斯坦贝克亦可称为美国文学新闻的先驱之一。如果文学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一门写实的艺术,那么斯坦贝克就是这种写实艺术的大师。  相似文献   

12.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和对武汉都市的仿真创作了大量作品,《所以》的发表距离于上一部作品《水与火的缠绵》时隔三年,但是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看到许多相似的阗素,尤其是在人物设置以及情感的表达上,这不能不说是池莉创作的模式化倾向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13.
《当代地方科技》2005,(9):20-21
在经营者、消费者和媒体历经长时间等待之后,《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两部直销行业监管法规终于问世。这两部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直销业由此进入法制化时代。  相似文献   

14.
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胜负未决》是一部寓意深刻的象征主义小说,作者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赋予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生命力。作品的标题、颜色及场景的描绘中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背后隐含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孙强修订《玉篇》的具体时间,学界两说并行,实际上应是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原本《玉篇》删并《说文》11部,新增13部,部次也有较大调整;《宋本玉篇》的部首、部次与原本《玉篇》小异。  相似文献   

16.
孙强修订《玉 篇》的具体时间,学界两说并行,实际上应是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原本《玉篇 》删并《说文》11部,新增13部,部次也有较大调整;《宋本玉篇》的部首、部次与原本《 玉篇》小异。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相似文献   

18.
花园意象贯穿于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集《长谷》中的《菊花》和《白鹌鹑》等短篇小说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这一点在过去的研究中未被给予足够的阐释。因此,从叙事场景的设置、人物的刻画、意境的营造以及主题的深化四个方面探讨该意象在这些短篇小说中的艺术功能,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作品内在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从表面上看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和萨特的《墙》这两部短篇小说没有丝毫的联系,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但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解读这两部作品,可发现它们在人物、情节、内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愤怒的葡萄》的圣经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论证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在语言风格上对圣经的借鉴,并举例说明此种风格在小说中的独特意义,进而探讨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