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最先把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同志能够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先实现由急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有主观方面的条件,也有客观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就李火钊同志思想转变的主观条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同志在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对西方的社会学进行研究,用马克思主义考察中国社会问题,从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者。本文梳理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并以李大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视角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与实践进行了概括与整理。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中国近现代之交著名的报刊话动家。本文所讨论的李大钊的早期报刊活动,是指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所从事的报刊活动,即从他1913年任《言治》杂志编辑部长起,到1918年11月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止。李大钊的报刊活动始于1913年3月,受聘为自己曾就读过的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北洋政法学会会刊《言治》的编辑部长.《言治》为月刊,创刊于1914年4月1日.当时,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袁世凯窃夺,中国社会陷入封建军阀专制的黑暗之中。和广大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李大钊,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该文通过对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对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产生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李大钊是突出的代表之一。本文不准备评述李大钊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谨就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的早期的唯物史观作一评述。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父母早亡,由年迈的祖父抚养成人。1907年考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这是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后来回忆说:“我到天津进入北洋政法学校,六年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了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科学”。这使他的政治见识迅速增长。 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从事爱国活动,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1916年回国,作为《新青年》派的重要成员,立即参加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对于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最重视并首先接受的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指导他分析社会政治问题,唯物史观则为他探讨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一派唯物史观的要旨,就是说: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物质的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同志一九一八年二月起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图书部主任(即图书馆馆长),同年十二月,又当选为北京图书馆协会中文书记。在主持图书馆工作的六年多岁月中,李大钊同志披荆斩棘,除旧布新,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建树了不朽的业绩。利用图书馆阵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同志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部主任期间,正是“五四”运动酝酿、爆发和向深广发展的耐期。为了启发群众觉醒并培养革命骨干,他把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史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一部分,始终是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他对于中国史学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的史学理论对当代历史研究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本文将从李大钊史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史学内容以及史学方法这几方面分别论述李大钊对史学理论研究的贡献,以及李大钊对辛亥革命、孙中山等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贡献、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比较,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从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论述"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其实,除了这一外部因素外,还应该涉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中国人的革命需要、近代启蒙运动尤其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等因素。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中国人的革命需要、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战争问题上,过去我们以很大的精力研究具体的战略战术,这是必要的,但与研究战争观、方法论相比,我感到后者更为重要。细读毛泽东同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他的其他军事著作,我们看到,前者是为后者决定和指导的,是后者的具体化。《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它是在残酷的阶级战争中,党内军事上的正确思想同错误思想、特别是同危害极大的王明“左”倾军事教条主义斗争的产物。毛泽东同志在这论著和其他军事论著中所阐明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也是用唯物史观分析妇女问题的第一人。本文通过研究李大钊在妇女解放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总结出其在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李大钊,曾于1907—1913年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六年。关于他在这一时期的经历,大钊同志自己和后来有的文章有过一些记述,但都略而不详。最近,我们看到一本《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十八周年纪念特刊》(以下简称《特刊》),其中刊登了一篇李大钊在校庆会上的讲演记录,它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所学校的沿革、学生政治运动的情况以及李大钊的学习和斗争生活,提供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材料和线索,并可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报刊出版界的创始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都致力于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版编辑工作。李大钊在宣传中外报刊新思想的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将自己投身于出版事业中,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这些是中国出版界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现代出版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知名战将,是文学革命的一个无畏先锋。他由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早期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与李大钊等同志一起,领导了伟大的五四运动。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教育和影响了一代青年,积极投入五四运动,坚决反帝反封建,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4.
<正> 毛泽东同志,于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在青少年时代,就阅读了不少中外哲学名著,把研究哲学同改造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刻苦读书,追求真理,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历了世界观的转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摒弃了唯心论、二元论的哲学观点,完成了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一一九一○年,毛泽东同志在东山小学求学时,读的主要是孔夫子的书,但他不喜欢它们。后来他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和《列强瓜分之危险》等书,激起了他的爱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因此,不能把辩证法看作是可以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相结合,加以灵活运用。”这是对《矛盾论》精髓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矛盾论》的一把锁匙。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详细地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指出:认识矛盾特殊性,是  相似文献   

16.
1917年4月1日出版的《言治》季刊第一册上,载有李大钊同志的一首五言律诗,题目叫《前意未尽更赋一律》,全诗如下:策马玉门关,不为儿女颜。悲歌辞易水,壮志出天山。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他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接受和运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起点。李大钊着重接受马克思的雇佣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并自觉运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来服务于中国劳工运动的实际,努力使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劳工运动找到了正确的出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同志对于文学领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对于历史学领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用艺术形式表现于历史题材的历史剧的贡献也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同志读了历史剧《虎符》后于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写信称赞郭沫若做了很多十分有益的革命的文化工作”,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又写信给郭沫若,称他的“史论、史剧大有益中国人民.”郭沫若同志的历史剧业绩和其他文学、历史学等业绩一样,永载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册.但评价任何事物绝对化是不符合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同志,在短促的一生中,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青年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以《教育史 ABC》、《新教育大纲》等重要著作,在我国第一个系统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同时,他所主编的《学生杂志》,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今年三月十四日,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我院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为了纪念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院党委于一月二十四日批转了院宣传部《关于开展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系各单位在纪念活动中,突出这样一个主题: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变成改造中国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