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质整体质量 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雅安市青衣江龟都府水质监测断面为例,对比分析了水质的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雅安市青衣江龟都府水质的单因子评价结果为Ⅲ类,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对Ⅰ、Ⅱ、Ⅲ类水质标准相应的隶属度分别为0.771 6,0.178 1,0.050 3,反映尽管断面水质在单因子评价中为Ⅲ类,但大部分监测指标能达到Ⅰ、Ⅱ类标准,模糊综合评价比单因子评价法更能全面地反映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掌握木兰溪流域的水质情况,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水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模糊聚类法等4种方法,分别对该流域内2018~2020年蒋隔水库、濑溪、木兰溪三江口、仙游石马桥、仙游西台桥和园头桥等6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能直观的看出主要污染指标,水质综合指数法可对相同等级的水质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模糊聚类法考虑了水质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但模糊聚类法不适用于对水质进行精准的分级评价。通过对比不同水质评价方法在木兰溪水环境中的应用和适用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3.
在MATLAB环境下,建立适用于水库水质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卧虎山水库2010年8月到2011年12月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8月到2011年6月在丰水期时比枯水期时水质高,水质稳定为Ⅱ类水,2011年7月到12月在枯水期时比丰水期时水质高,水库水质为Ⅲ类水。将经过训练的模型应用于卧虎山水库水质评价的结果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评价卧虎山水库水体的未知水质类别。  相似文献   

4.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W-F)的基本原理,以表征海水水质浓度因子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确定海域水环境质量等级与综合影响指数ki间关系,综合评价宁波海域各个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宁波北部、三门湾北岸及象山县西南部海域水质最差,均为劣四类海水,主要污染因子为PO4-P和DIN,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趋势性分析表明2001-2013年宁波海域近岸海域水质基本维持在高浓度水平上波动,水质未见明显改善,远岸领海基线至外缘线附近海域2001-2010年均为一类水质,201 1年和2012年二类和三类水质污染有东扩现象,而2013年则又恢复为一类海水。将WF法评价结果与综合模糊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W-F法与其结果基本相似,说明W-F法是评价结果准确,计算过程简便,是一种新颖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本文更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宁波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并提出容量控制和红线划定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对山东省内水库整体状况和引黄及非引黄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采用超标倍数法确定超标权重、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变化权重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的组合赋权方式改进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以山东省内7个典型的引黄水库和12个非引黄水库2012-2014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内水库总体水质良好,引黄水库大多能达Ⅲ类标准,非引黄水库大多能达Ⅰ类标准,引黄水库大多数水质监测因子能达到相应综合水质类别的水质要求;省内水库污染因子超标情况较严重的主要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促进北仑河口保护区与周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根据2012~2014年对北仑河口保护区沿岸水域的水环境理化指标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营养水平指数法以及河口与海湾生态系统水环境健康状况评价方法评价研究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结果】除无机氮外,北仑河口保护区各水质指标均符合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石油类是主要污染物。2012~2014年北仑河口保护区的营养指数分别为1.94,1.33和1.44,存在富营养化现象,且具明显的时空差异。【结论】研究期间,该海区的水环境健康指数均达到水环境健康标准,总体上处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七星关区倒天河不同河段冬季水质污染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七星关区倒天河不同河段水质实验分析,采用行业标准方法检测水质污染:悬浮物、pH、氨氮、总磷等指标。了解该河流冬季受污染的现状,为城市地表河流治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倒天河在天河水库出口附近,氨氮和总磷指标表征水环境分别为Ⅰ类和Ⅱ类水质,符合生活用水相关标准,之后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河流并未出城已受人类活动污染为Ⅴ类水质。  相似文献   

8.
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水质周报的自动监测站点数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5个参数,通过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评价法与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分别评价三明东牙溪断面水质类别,分析其变化趋势,为有关部门开发与保护三明东牙溪水库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三明东牙溪水质类别近8年来稳定在Ⅱ类,但是夏季时溶解氧与总氮有明显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沈建康 《科技资讯》2010,(31):123-125
通过对沙河水库水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湖区水质总体处于Ⅱ-Ⅲ类水质,湖区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和总磷,且总氮相当长时间处于Ⅴ类水,甚至劣Ⅴ类水。因此,应该加强水库水质进一步污染的防范工作,以防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在洞庭湖设置16个监测断面,收集整理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结果表明,2014—2018年洞庭湖总体水质逐年改善,水质由Ⅳ类、Ⅴ类转变为Ⅳ类;2018年16个监测断面TN浓度为1.37~2.28 mg/L, TP浓度为0.060~0.095 mg/L;湖区主要污染为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建议通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洞庭湖水质.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准确、迅速的评估巢湖流域饮用水中水源水的水质状况,选取了传统的模糊评价法和改进的模糊评价对庐江县湖库水系的六家自来水厂水源水的七项指标进行了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模糊评价法得出其中五个水厂的水源水水质都属于Ⅰ类水,七桥自来水厂的评价结果下为Ⅲ类水。在改进的模糊评价法下六家自来水厂的评价结果均为Ⅰ类水,所有的六个水厂的水源水都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改进的模糊评价法采用了聚类权法,综合考虑了每个因子在每一个水质等级上对应的权重,使水质评价结果变得更加合理,该法更适合应用于巢湖流域农村饮用水水环境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但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较为全面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聚类法建立白化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河流水质类别,其评价结果优于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法对深圳水库2001~2007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2年的水库水质属于劣Ⅳ类水,随着深圳相关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水质状况逐年改善,到2007年水库的水质已达到Ⅱ类水标准.该方法在水质评价中,计算较为简便,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水体质量状况,是水体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海青草沙水库水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常规理化指标、有机物指标、藻类和营养盐指标4个方面对上海新水源地青草沙水库进行水质调查,并采用水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各指标变化均与水中藻类生长有关.包括总氮评价时,5号点水质为劣Ⅴ类,水库水质整体为Ⅳ类;不包括总氮评价时,5号点水质在Ⅲ类以上,3号点水质在Ⅱ类以上,水库水质整体为Ⅱ类.青草沙水库水质满足作为饮用水水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宜昌市点军区王家坝水库2016年5月份的5种水质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王家坝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王家坝水库水环境质量未满足规划类别的Ⅱ类标准;王家坝水库的首要污染物是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H),其次是化学需氧量(COD);水库平均为Ⅳ类水体,局部地区污染严重为Ⅴ类水体.王家坝水库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库区周围的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餐饮尾水等污水未经处理流入库中以及大量化肥的养分流失,急需实施及时合理的措施改善水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市人造水面的水质变化特征,为改善及保护城市人造水面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浐河人造水面近年来水质监测数据,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分析浐河人造水面水质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浐河人造水面的水质呈有机型污染,污染源有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两类。结论西安城市人造水面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主要污染源为上游采样点附近的排污口点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山丹县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李桥水库2010年水质进行评价,提出李桥水库水环境的保护措施,充分发挥水库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2014-2018近5年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进一步了解湿地公园内植物特征及水质状况,并对湿地公园水质监测结果及其与植物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白家湾进水口、余家湖出水口两个监测断面,整体水质处于Ⅱ类标准,化学需氧量优于国家Ⅰ类水质标准,由于余家湖断面存在有机污染物排放且管理不到位,导致2017-2018年有机物含量波动较大,特别是溶解氧含量降低,总磷含量增加。不同植物在不同水环境生长区域,对水质影响不同,从而影响湿地公园水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陈润羊  王坚  花明 《江西科学》2007,25(3):341-345
以“十五”期间抚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9个监测断面和9个污染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抚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除2002年度西津渡断面、2004年度南城断面和2005年度南丰断面为Ⅲ级水质外,其它各年度和各断面的水质等级都处于Ⅰ级和Ⅱ级,符合功能区水环境质量标准;在各污染因子中COD、BOD5、挥发酚类对河流水质的贡献率较大。由此分析了相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可鲁克湖2014-2015年水质测定数据,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选用总氮、总磷、氨氮、透明度、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溶解氧作为聚类指标,对可鲁克湖水质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特征性污染物主要为TN、COD和NH3-N.2014TN浓度的平均值为1.11mg/L,属于地表水Ⅵ类水质,2015年为1.54mg/L,属于地表水Ⅴ类标准,表明总氮呈现增加趋势.COD在2014年平均值为17.92mg/L,2015年平均值为18.19mg/L,两年均属于地表水Ⅲ类.NH3-N在2014年平均值为0.22mg/L,属于地表水Ⅱ类,2015年NH3-N浓度平均值为0.69mg/L,属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可鲁克湖水质BOD5、CODmn和TP指标在两年均优于Ⅱ类水质.灰色聚类评价显示可鲁克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并且有向富营养化状态转化的趋势,TP是可鲁克湖营养化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