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脑音乐是由电脑软件和电脑控制的一些专业电子设备,产生音乐间所需要的声音素材来创作的一种音乐创伤手段,它可以使你随心所欲地创作出各种风格的乐曲,并具有强大的音乐处理功能。因而使音乐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利用这种手段开展现代化音乐教学,我们可以很好地解决长期以来传统音乐教学中理论与声音难于结合和难以培养出相关理论的内心听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2005,(1):95-95
声音的高低是由其频率决定的,高音的振动频率比较快,需要传播媒介能够快速振动。墙壁又厚又重,达不到这一点。不过,墙壁却可以缓慢振动,即可以传播低频声音。比如,在一间屋子里播放音乐时,如果关着门,在另一个房间里只能听到音乐的低音;打开门以后,声波就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样人就可以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3.
尹璐 《上海信息化》2009,(10):74-75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没有声音,也就无所谓音乐。然而在人类历史很长一段时期内,先民们并未找到记录声音的方法,那些美妙的旋律也便湮没在苍茫尘埃中。沿着科技行进的脚步,我们才得以在留声机、收音机、录音机、CD机、MP3播放器、音乐手机的更替演绎中,触摸到古老而又鲜活的音乐灵魂。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而获得感觉形象的,换言之,没有联想这种思维形式,也就没有音乐的可感性,也就没有音乐的形象性。那样的“音乐”只能成为声音或响动了。可见联想对于音乐多么重要,有人把它比成音乐的生命,是非常恰当的。然而,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它不象图画、雕刻是可见的造型艺术,也不象影视、戏剧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音乐是通过不可见的声音来引起联想的,这种联想非但不容易产生,而且不容易切合实际。做为一个音乐教师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艺术不再是远距离观看的蒙娜丽莎,也不要束缚他的形式,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种音乐,一种看不见的空气,或是让你悄然不觉的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直接变成件作品或一件商品,让你触手可及。可以通过实践将艺术转化为更有意义的东西。艺术是促成人与世界"相遇"的媒介,艺术家是搭起媒介的桥梁。艺术可以改变周遭环境的意义和性质,使之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脑音乐是由电脑软件和电脑控制的一些专业电子设备 ,产生音乐所需要的声音素材来创作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段。它可以使你随心所欲地创作出各种风格的乐曲 ,并具有强大的音乐处理功能。因而使音乐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利用这种手段开展现代化音乐教学 ,我们可以很好地解决长期以来传统音乐教学中理论与声音难于结合和难以培养出相关理论的内心听觉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傩仪音乐的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神秘性傩坛仪式音乐的功能一是娱神,二是娱人.娱人的音乐大多在外戏表演中,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传统滩腔因素逐渐削弱,有的甚至被当地民歌所取代.而误神的音乐主要集中在傩议祭祀或正戏表演中,这种音乐原始、古朴,充满了神秘色彩,是最能代表傩坛仪式音乐的部分.其神秘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招遣神灵、与神对话.傩仪音乐中,无论是傩歌、咒词,还是牛角、师刀发出的声音都具有通神的特点。可以说,无论过去和现在的傩议中,各种声音和音乐的功用就大于招神造灵,驱逐疫疠,祈福禳灾.所谓“牛角三声震天地,令牌…  相似文献   

8.
爱情可以说是音乐创作的其中一大动机,情歌更被认为是音乐起源的学说之一。以进化论闻名的达尔文认为音乐起源于鸟鸣声,鸟鸣是追求异性的方法,声音越优美越能吸引异性,于是鸟类争相发出美丽的声音,人类祖先凭着这个道理,用声音来表现各种情绪也以歌唱来求爱。 西方音乐进入浪漫派的时期后,音乐中的主观因素非常强烈。法国大革命后而引发的人性的开放,开始尊重人的个性和个人的社会权利。这种观念也反映在艺术上,艺术家以生活中亲自体验的感情和思想作为基础去从事创作。因此,当时在以男性作曲家为主的乐坛中,他们和女性的恋爱或友情也就常常成为音乐创作的灵感。以爱情的火花为创作灵感的事情,在18世纪作曲家的巴赫或亨德尔的身上是看不到的。他们的音乐里并没有象浪漫派作曲家那样含有缠绵的罗曼蒂克故事。到了浪漫派时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19世纪的大师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的作品是和爱情无关的,他们的恋爱故事或多或少使他们写出某一名作。瓦格纳《汤豪瑟)}、比才《卡门》、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威尔第《弄臣})等,他们的爱情生活多姿多彩,所以若从他们的恋爱逸事中去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也是一种饶有趣味的侧面研究方法。 中国人对待恋爱的态度与西方不同,酉方在音乐、诗歌...  相似文献   

9.
气球会唱歌     
《科学世界》2011,(1):90-91
唱歌是我们人类的专利,因为我们人的喉咙处有声带,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把一些音调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是歌曲了。歌曲比较动听,所以我们也会把悦耳的声音比作歌。很多小鸟的呜叫声音很好听,我们也会说小鸟  相似文献   

10.
声音看得见     
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听觉,听声可以辨物,闻声可以辨人,尤其是人们相互交流的语言,主要是靠声音传递的。如果听觉器官出现障碍,就会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尽管如海伦凯勒这样的人通过训练可以用眼睛读出唇语,但美妙的音乐是无法靠眼睛享受的。  相似文献   

11.
胡枫 《科技资讯》2010,(21):189-189,19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的。随着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整体钢琴技术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实际的钢琴教学活动中,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倾听声音、感受声音这一问题却很容易被忽略掉。良好的听觉是验证声音的媒介。音乐通过声音来实现的全部实际效果都只能通过耳朵来鉴别。因此,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的"耳朵"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产业的时代,衡量音乐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有两大要素:音乐艺术作品的创新与技术含量。本文首先将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在选用声音资源方面进行比较,以“无音色”法则做论证,加以说明电子音乐在选用声音资源方面的突破一一任何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声音的资源来运用,没有任何界限的划分。最后将总结论述电子音乐在选用声音资源方面突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一门通过声音传递人的情感、塑造音乐生活意识形象的艺术,它不仅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最紧密、最亲切、最自然的联系,也是人们普遍学习和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方式。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的“母机”,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高等师范歌唱教学成效优劣的意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张兆麟 《科技信息》2012,(3):319-319
我国很久以前就有关于讨论音乐起源的著作——《乐记》,本书中第一句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也正是本书的中心论点即音乐的起源和发生是由人类的情感而产生。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该句中的“音”为何音?“人”为何人?那么音乐的产生除了人情感以外还有其他的必要条件吗?如果说音乐是人有感而发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创造音乐或者演绎音乐?在本文中笔者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本文针对音乐这一特点,阐述了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智商、德育三方面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声音而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时间艺术。我国的音乐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传统音乐又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历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一些近现代作品。  相似文献   

17.
任光霞 《奇闻怪事》2006,(10):24-24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其中音高是音乐的脊梁,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准确的音高。音乐是无法准确表达乐意的,从而无法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因此,对学生要进行严格的音准训练,是学好音乐的基础,也是唱好歌曲旋律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看过《中国好声音》或《我是歌手》,哪怕是《开心辞典》,你就不难理解以下我们所要讲的一切。在过去的5年和未来数年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正在被英国人、荷兰人、以色列人拯救。你也可以这么理解:节目模式就是《好声音》里的"转椅子"或者是《一  相似文献   

19.
声乐既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感情性极细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感情的培养,从音乐深处挖掘音乐情感内涵,使声音能为情感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它是青少年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最终实现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