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Fe-Nb-B纳米晶合金的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静态磁性测量,研究了退火温度对不同成分的非晶Fe Nb B合金纳米晶化行为和磁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纳米晶化过程的初期出现磁硬化,矫顽力与最大磁导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在硼化物(Fe2B和Fe3B)相析出前,具有纳米结构的合金由α Fe固溶体和非晶基体相组成,呈现较佳的软磁特性·随纳米晶相体积分数增加而呈现的磁软化现象可解释为由于纳米晶粒间距的减少,交换耦合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四种非晶态合金的磁性参数随频率f及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规律,得出非晶态合金的磁化过程符合晶态金属磁畴理论的技术磁化规律;在中强场内交流损耗符合晶态金属磁损耗分离关系,找出了P/f与频率f关系曲线包含两条直线规律,求得直线转折所对应的频率约为20kHz;不同铁磁性非晶态合金在最大磁导率μmax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磁损耗分离满足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铁芯测试仪测得合金样品的初始磁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定出居里温度;用磁化强度小角旋转法测量非晶及晶化合金条带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退火后非晶相和剩余非晶相的居里温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提高;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高于500℃退火后磁性能变坏,是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变大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不同成分的Fe-(Cu-Nb)-Si-B非晶态合金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试了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并与相应成分的非晶合金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均小于非晶合金,较小的磁致伸缩并不是产生优异软磁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种可应用于抗电磁干扰和微波吸收的磁性纳米颗粒膜,选用FeCoB作为磁性合金,SiO2为电介质材料,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纳米颗粒膜.重点研究电介质SiO2体积分数对颗粒膜微结构以及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当的电介质体积分数可使颗粒膜保持微波高磁导率和高磁损耗并有效降低介电常数,2GHz时,复磁导率的实部μ’=31,虚部μ″=45,复介电常数实部ε’=671,虚部ε″=593.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晶 Fe_(77.3)Cu_(0.7)Nb_(1.3)Si_(13.5)B_(7.2)合金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后磁性的变化。磁性测量结果表明,获得高磁导率的最佳退火温度约540℃左右;经 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在该温度下退火,非晶态合金已经晶化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 固溶体,其晶粒直径约10~15nm。这种超细晶粒的纳米晶是高磁导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片状石墨表面镀覆一层Ni-Co-P合金,对包覆后的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观察(SEM)、X射线衍射分析、磁性能及吸波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石墨表面沉积的镀层完整致密,以非晶态为主,且得到的镀Ni-Co-P石墨具有一定的磁性。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样品在0.1~14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ε=ε’-jε″)和复磁导率(μ=μ’-jμ″),用吸收屏理论公式计算了反射率损耗(R.L),得到当匹配厚度为5 mm时,镀Ni-Co-P石墨的最大吸收峰值约为-9.1 dB,超过-5 dB的频宽达4.2 GHz,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复合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8.
高导磁纳米晶Fe72.8Cu1Nb1.7V1.5Mn0.5Si13.5B9合金的磁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导磁纳米晶Fe72 .8Cu1Nb1.7V1.5Mn0 .5Si13.5B9合金的直流和交流磁性能水平 ,磁导率频散行为以及高频铁损行为 ,给出了描述高频区频散行为和铁损行为的近似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Hopkinson效应分析方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退火温度对非晶Co51Fe18Nb6Si15B10合金初始磁导率μi与温度的关系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μi-t曲线的变化呈现四种类型:Hopkinson峰、圆滑峰、长尾特征和单调上升特征;微观结构的转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单相非晶合金和双相纳米晶合金在升温过程磁性参量的变化,讨论了α-Fe(Co)纳米晶相的体积分数,剩余非晶相及纳米晶粒间的铁磁交换耦合对初始磁导率与温度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不同成分的Fe-(Cu-Nb)-Si-B非晶态合金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试了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并与相应成分的非晶合金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均小于非晶合金,较小的磁波伸缩并不是产生优异软磁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CO-Fe3O4磁性流体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以超细 Co、Fe3O4微粒为基体材料的磁性液体。考察了磁微粒粒径、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其磁性能的影响 ,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 ,对磁性液体的磁化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Co-Fe3O4磁性液体的磁性能主要由磁微粒粒径、磁微粒含量及活性剂量决定。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磁记录的几种记录模式的特点、磁记录介质和磁头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对它的要求;同时简述了磁记录的工作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前景;最后介绍了磁性薄膜介质的厚度、晶体结构、形貌、成分和磁性能等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恒温下测定了稀土元素Ce(Ⅲ)和Pr(Ⅲ)络合物混合溶液的磁化率,得出两种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磁矩,讨论了磁化率与溶液中两种离子摩尔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室温磁致冷技术尚处于样机研制阶段,仿真分析可以简化该过程。借助有限元分析工具计算磁场分布,并将工质细化然后结合磁工质材料磁热特性计算工质微元完整循环中的热量变化,最后求和近似得到磁致冷装置的整体运行特性。针对一种简化室温磁致冷原理样机的Ericsson循环制冷过程进行详细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循环的制冷温跨可增大总回热量,但是制冷效率将会降低。该方法有助于综合评定室温磁致冷装置的设计效果、指导室温磁致冷机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为获得高品位磁铁矿精矿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磁选设备──磁选柱,简要介绍了该设备的结构、分选原理、磁场特性以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磁传递力矩的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磁力矩计算公式进行无量纲参数化处理,使公式简单,直观,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静磁场理论,建立了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均匀磁化模型,得到了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表达式,为多极磁鼓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磁编码器多极磁鼓表露场分布的均匀磁化理论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得到了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的数值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导出了任意形状空间的载流线圈磁矩的计算公式及其在均匀磁场中所受磁力矩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本文的结论与电磁不理论的有关知识是相全的。  相似文献   

20.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Fe3O4为磁核,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技术合成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利用数码光学显微成像仪、激光粒度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对磁性微球的形态、大小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磁天平和可调磁场对其磁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在50~200μm之间,基本呈圆球形,表面比较光滑,且内部均匀分布着磁性介质Fe3O4;当磁性微球粒径小于280μm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微球的磁化率与沉降速度都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