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犬卵母细胞体成熟培养前后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屠宰场采集犬卵巢,收集间情期和发情期卵巢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前,其超微结构有以下特征;间情犬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间及卵丘细胞之间通过胞质突起相连。  相似文献   

2.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屠宰场收集卵巢,用注射器从卵泡中吸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条件进行研究,根据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的核成熟率、胞质成熟及体外受精时精子的穿卵速度,合适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为42~45h.卵母细胞周围卵丘细胞的多少及其排列紧密状态与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密切相关。卵泡大小与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有关,大卵泡卵优于小卵泡卵。PMSG促进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3.
以FSH-LH进行超排处理所得的羔山羊卵母细胞为材料,首次对羔山羊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细胞核质成熟的分析.结果表明:1)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0h.18~20h后,分别有11.2%、75.0%的卵发育至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表明羔羊超排卵泡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18~20h以后,绝大部分卵子的细胞核已成熟;2)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0h卵母细胞内皮质颗粒(CGs)分散于细胞质内,但有时也以簇的形式存在.体外培养18~20h后,CGs数量增多,大多都定位于接近质膜的胞质中,呈单层排列,根据这种CGs迁移现象判断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成熟率50%,3)羔山羊卵母细胞内线粒体基质密度较浅,嵴很少,但经体外培养后部分线粒体中出现小嵴.细胞质中的内质网数目很少,通常以单个囊池形式存在;4)在部分卵母细胞质中脂滴和空泡数量增多,皮质颗粒消失.据此分析,体外培养0h,18~20h以后,分别有25.0%和31.3%卵子已出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体外培养绵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根据卵泡大小和卵丘细胞层多少分类后类绵羊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增培养前后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小卵泡卵经过体外培养其线粒体、皮层颗粒等细胞器均未达到熟卵母细胞中这两种超微结构的分布状态;大、中两类卵泡卵经过体外培养细胞成熟较好,  相似文献   

5.
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锯齿米虾卵黄发生过程是双源性的.在卵黄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和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均参与了其内源性合成,其中线粒体最早参与形成卵黄颗粒.在卵黄发生的中后期,内质网成为内源性合成卵黄蛋白最主要的细胞器,并最终演化成颗粒较大且有膜包被的卵黄球;溶酶体也在此时期发挥其特有的吞噬功能,通过融合分解线粒体、内质网等胞质细胞器,最终形成一种十分致密的卵黄球.外源性卵黄则主要通过卵质膜形成的微绒毛和微吞饮小泡从卵周隙及滤泡细胞中摄取外源物质而形成.  相似文献   

6.
合浦珠母贝卵子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合浦珠母贝卵子发育过程:卵原细胞被滤泡细胞完全包襄,初级卵原细胞具一明显核仁,胞质内分布少量线粒体,次级卵原细胞核仁消失,成簇的线粒分布于核膜一侧,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体销增大,核仁重现,胞质内出现大量管状或泡状膜性小体,此期卵母细胞开始逐渐游离,并自游离端首先出现微绒毛和卵黄膜。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体迅速增大,核膜常伸出伪足状突起,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线粒体以及结构独特的内质网。此期还  相似文献   

7.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的变化.1)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在7~9月间,此阶段卵黄生成以内源性合成为主,卵母细胞核物质外输明显,胞浆内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正在进行卵黄物质的内源性合成;3)卵黄发生后期在10月至第二年4月间,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卵母细胞借助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卵黄物质合成,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的界线逐渐消失,部分卵泡细胞由于胞质大量输出仅见胞核,此时内源性卵黄合成仍然存在;4)排卵后,由于大量成熟卵细胞的排出,卵巢组织存在大量的基膜,残留成熟卵母细胞中的卵黄物质已经解体,卵黄颗粒自中央向边缘逐渐松散.  相似文献   

8.
体外培养绵羊卵母细胞核质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通过研究卵母细胞的核相及皮层颗粒的分布,探讨按照卵泡大小和卵丘细胞层多少分类后的不同绵羊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核质成熟情况,结果表明:(1)小卵泡卵经体外24h后的核质成熟率分别为45.9%和28.2%,远低于大(93.5%,66.7%)、中(85.1%,51.0%)两类卵泡卵,2)大卵泡卵在体外培养20h已完成核质成熟,较中等卵泡提前4h。3)gkphe 3nfc c h gcft pn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和体外受精胚胎进行核移植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在我国首次获得牛核移植的成功。从屠宰场回收的卵巢中抽取卵球-卵母细胞复合体,采用以前报道的方法(石德顺等,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3:1-5)进行体外成熟(IVM)和体外受精(IVF),获得IVM卵母细胞和IVF胚胎,体外成熟23-24h后,在含0.1%透明质酸酶的无钙镁PBS(PBS)内,用细管反复吹打去掉卵丘细胞。选择具有明显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通过显微操作移去第一极体及其附近约一半的细胞质进行去核,去核的卵细胞在成熟液内继续培养到IVM30h.体外发育到8-32细胞期的IVF胚胎用作核供体.供体胚胎用含0.25%Pronase(溶于PBS ̄-)溶解透明带,并用细管吹打将其分散成单个卵裂球,在IVM30h将单个卵裂球显微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并在IVM31h用80V/mm40μs两次电脉冲(间隔1秒)来诱导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融合卵在颗粒细胞单层培养滴内共培养,体外培养24h后观察卵裂结果,经体外培养5-8天后发育到桑椹和囊胚的核移植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受体.2个月后直检妊娠情况.本实验中共操作194枚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0.
透射电镜下比较研究了海水浸泡前、后太平洋牡蛎卵子(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的超微结构。太平洋牡蛎卵子为均黄卵,由卵黄膜、质膜、卵质与卵核4部分组成。卵质内除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之处,还含有多种来源的卵黄颗粒,但缺乏皮层颗粒,海水浸泡前,内质网含量少,线粒体丰富,集中分布在核膜附近,卵核(发生泡)未破裂;海水浸泡后,胞质含有十分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分散分布,生发泡破裂,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核仁存在,核仁组织中心与粗面内质网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屠宰牛卵巢抽出的卵母细胞,以卵裂率和囊胚发育为标准,对牛胚胎体外生产过程进行了简化试验,结果显示:不加卵丘细胞的高密度卵母细胞体外成熟(100-200枚/平皿)可代替加卵丘细胞标准密度培养,其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没有显著变化,体外授精时间可从成熟培养后22小时延长至27小时,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没有显著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可以不经洗涤直接移入受精滴,原成熟培养皿内残留孵丘细胞再培养48小时形  相似文献   

12.
羔山羊卵泡的发育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利用羔羊作供胚羊,采用三种超数排卵的方法,对出生后40~150日龄的羔山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以后,从活体采集卵巢卵母细胞在体外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数排卵的技术能够诱导未性成熟羔山羊的卵巢卵泡的发育,由超排后采集到的羔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有继续发育成熟的能力.适宜的超排方法为FSH10mg+LH1.5mg(肌肉注射),羔山羊适宜的超排日龄为40~90d,卵母细胞的体外适宜培养时间为18~28h.  相似文献   

13.
小鼠腔前卵泡在体外生长过程中,于培养液中添加血清,以及FSH和胰岛素均对小鼠腔前卵泡的体外生长、体外成熟、体外受精起促进作用,其中以胰岛素的效果最为显著,腔前卵泡的体外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可达69.4%和80.6%,但是体外受精后的体外发育率低于添加FSH的试验组,表明FSH有益于卵母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质的成熟。单层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对腔前卵泡的体外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将体外受精后发育至2—细胞的胚胎移植入受体鼠,胚胎可以正常着床发育。同时,卵母细胞的核仁和线粒体在培养过程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其余的均沉积卵黄物质形成卵黄小板  相似文献   

15.
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一些重要分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质膜蛋白表现出多态现象和高度保守性,G-actin转变成F-actin,CG转移至皮质区,线粒体迁移至卵的内质区域.Cyclin B1的翻译控制MⅠ期定时过渡到后Ⅰ期.层粘连蛋白A和B1链mRNA出现去腺苷化.PDE3在减数分裂恢复的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Mos是卵母细胞成熟的一种起始物,并与MⅡ期停顿有关.NO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个关键调节分子.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胞内钙浓度增长.ATP在卵丘细胞中诱导的钙信号通过缝隙连接引起卵母细胞中出现钙波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表面和滤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从卵原细胞期到卵黄大量合成时期,滤泡细胞逐渐向卵母细胞迁移,细胞膜向外伸出许多突起,胞质中的细胞器逐渐增多,它们与卵黄蛋白物质一同移入卵周隙.到卵黄合成晚期,滤泡细胞逐渐解体.与此同时卵母细胞表面在卵黄发生初期可见微胞饮小泡;卵黄大量发生期出现大量微绒毛;卵黄合成晚期,卵黄膜形成,卵黄膜上出现多条通道,这些结构为卵母细胞吸收来自滤泡细胞的卵黄蛋白物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鲎黄色结缔组织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国鲎营养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营养细胞为鲎黄色结缔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营养细胞往往外包基膜,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细胞由结缔组织中的营养母细胞分化而来.营养母细胞的细胞质膜特别发达。胞质少;原始营养细胞胞质增大许多,核质比变小。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增多;随着营养细胞的发育,胞质中形成大量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是鲎机体营养的储存库.营养颗粒被消化过程中。形成结构各异的残余体.  相似文献   

18.
暗适应和光适应时三疣梭子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暗适应和光适应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eulatus)光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出暗适应时,感杆束的直径大,微绒毛整齐,膜下潴泡囊的体积较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较多,色素颗粒位于细胞各处.在光适应时,感杆束的直径小,微绒毛凌乱,膜下潴泡囊的体积较大,板膜体、多囊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较多,色素颗粒位于细胞远端接近细胞核层面;另外,微绒毛基部的胞饮泡数量、递质样颗粒以及其他细胞器的分布,暗适应和光适应的光感受器也有着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羔羊卵巢卵母细胞为材料,所体外受精技术应用到绒山羊育种工作中,观察了羔羊登攀上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及移植产羔的效果,以便探讨通过体外受精技术缩短绒山羊育种周期的技术途径,对406枚羔羊体外受精卵用M199+hcG,M199+LH和M199+hcG+EGF三种培养进行体外发育培养,结果2~4细胞期胚的发育率平均分别为40.0%,43.6%和49.6%,桑椹胚和囊胚的发育率平均分别为17.5%,15.8  相似文献   

20.
小鼠卵孤雌激活及激活过程中细胞内游离Ca^2+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经8%乙醇或电刺激后在体外可孤雌发育至囊胚。利用Ca2+荧光探针fura-2测定人工激活小鼠卵过程中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乙醇和电刺激激活卵时均诱导胞质游离Ca2+浓度较大幅度升高;而未被激活的卵胞质Ca2+浓度维持稳定。表明胞质游离Ca2+浓度升高可能是卵激活的启动信号。在无Ca2+或用EGTA螯合细胞外Ca2+的条件下电刺激不能诱导卵内游离Ca2+升高,而乙醇却仍可引起卵内游离Ca2+较小幅度升高。这表明,电刺激必导的卵内游离Ca2+升高主要来源于细胞外Ca2+内流。乙醇则可诱发细胞内钙库Ca2+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