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镇100户农户参保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参保除了受收入水平、政策宣传力度、养老观念以及周围邻居行为因素影响外,捆绑式缴费这一制度规定在某种情况下对中年人的参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试点阶段采取加大新农保宣传力度、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落实"捆绑式"缴费制度等措施对于调动农户的参保积极性,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安定区是2011年甘肃省31个新农保和65个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安定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较慢。通过对安定区凤翔镇100户农户参保情况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参保除了受政策宣传力度、收入水平、养老观念、教育文化程度以及周围邻居行为因素影响外,捆绑式缴费这一制度规定在某种情况下对中年人的参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试点阶段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落实"捆绑式"缴费制度等措施对于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殷俊  罗遐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43-1346
通过对肥东县新农保试点地的考察,总结了肥东县在推进新农保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如准备充分、工作细致、实行全程代理服务以及进行了比较完善的制度设计。但是肥东县在推进新农保过程中仍然存在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低、选择的参保额度低、政府财政补贴低等现象,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制定灵活的缴费激励制度、建立基础养老金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以及发展农村经济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财政补贴效应理论,考察了新农保制度中政府财政补贴对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机制,即政府财政补贴是通过收入调节效应和乘数效应分别影响参保农民的养老金以及参保后的消费水平,并对新农保制度中政府财政补贴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力度进行了实证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补贴是提高农民养老金领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数额低、对不同档次的缴费标准给予的补贴差额小,这样的补贴标准不利于吸引农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因此,完善新农保制度,加大各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使不同缴费档次、缴费年限的补贴程度差异明显化是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农民普遍选择较低缴费档次参保,其原因主要是对政策不信任、从众心理、家庭养老观念重、政策宣传不到位、制度设计有缺陷等.缴费档次直接影响养老金水平,因此应完善宣传方式、加大政府补助、建立灵活补助措施,引导农民扭转养老观念,以期农民选择合理的缴费档次,从而拥有体面的老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新农保试点以来,理论界围绕农民参保意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选取经济落后的龙潭镇为个案,通过对1280户农民进行深层次的访谈,分析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收入主要来源以及对制度的了解程度等对农民参保意愿影响显著,而人均土地亩数、性别、家中成员人数对农民参保意愿影响甚微。故此,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基础教育以及尽快实现新农保信息化理。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保推进过程中,农民的参保行为呈现出高参保率、低参保额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从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农民参保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建立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分类推进新农保;加强新农保制度宣传,发挥社会动员效应;加强财政补贴的投入,建立有效的参保激励机制;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增强农民对制度的信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农户成为林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根据湖北省利川市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地投入状况,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农户林地投入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林地块数和离家距离、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采伐限额制度对农户林地投入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林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适当放宽采伐限额政策、规范林地流转以及加大对农户经营林业的补贴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重庆市25个区县334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Probit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保的影响最显著;家庭耕地面积、村庄离城镇的距离对参保有显著影响,耕地面积越多参保率越高,村庄离城镇的距离越远参保率越高;邻居的参保行为会对农民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农民有参加其他保险则对其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网吧化"现象与大学生上网心理,探讨了高校电子阅览室的非网吧特征,提出了防止电子阅览室"网吧化"所采取的措施,即加大宣传力度、提供特色服务、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严格管理制度、开展信息用户培训等。  相似文献   

11.
焦亚 《科技资讯》2012,(31):179-18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账结合、多缴多得、制度衔接、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缴费水平与收入现状和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新型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12.
汤晓静 《科技信息》2009,(18):339-339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地区性"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参保人跨统筹地区流动时,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可随个人转移,但记入统筹基金的部分的转移、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成为基本养老保险转移的难题。《社会保险法(草案)》提出"缴费地分段计算,退休地统一支付",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前解决基本养老保险转移问题的过渡性办法。  相似文献   

13.
张晓平 《科技信息》2007,(2):224-224,220
当前,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福建省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已初见成效,建立了参保档案、缴费、IC卡、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及医疗费用稽核监控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医疗保险经办工作效率均大大提高。但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参保人员异地安置和异地转诊、转院的医疗费用结算很不方便,无法对这部分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及服务质量进行管理。因此,医保系统全省联网应运而生,促进医保制度政策向纵深发展,本文主要就福建省医保联网的技术框架、业务流程、实施流程作了一个说明,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推行以来,河北省在制度建设及运行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立法不规范、资金来源不充足、制度不具体、发放力度低等问题。为促进河北省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应完善立法责任,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完善基金来源保障,逐步调整养老金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宝鸡养老保险模式的探索至少在“三农”问题上有重大建树,把中国农民的养老纳入制度体系,并使城乡一体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增加了政府在制度中的责任,紧密结合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现状.参保缴费客观合理.享受待遇直观实惠,使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直接理解和感受到新制度是为其造福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减员增效政策的推行,出现了参保职工中断缴费问题。养老保险关系一旦中断,不仅损害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危及其将来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还会产生一个新的社会特殊群体,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理性分析其成因和危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把中断缴费人员拉进"安全网",提高人民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西五市385份调查问卷,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农业污染认知、农业污染补贴以及两者交互对农户耕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业污染认知、农业污染补贴对农户耕地投入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污染补贴对农户农业污染认知具有传导作用,促进农户进一步改变耕地投入行为;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也对农户耕地投入行为产生影响。指出应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力度,建立合理补贴政策以及加强科学种植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李秀君 《科技资讯》2010,(35):242-242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参保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规范医疗保险"双定"单位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参保人医疗需求,保证统筹基金有效使用,实现基金效率最大化,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险监督管理职能,有效规范"双定"单位医疗行为,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是养老金支付的重要依据。论文运用交互方式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2 554份问卷进行分析,发现自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对养老问题的担心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对政策的了解度,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上述自变量了解度越高的城乡居民,选择最低缴费档次的可能性越低。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缴费档次、破除"最低缴费档次困境",从而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促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体化建设,研究者建议采取下列措施:增强城乡居民对老年风险的认知能力,推动他们养老观念的转变;加大扶贫力度,对经济困难的城乡居民在缴费上给予适当补贴;更加详细地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解读,提高人们对它的了解度、信任度。  相似文献   

20.
蔬菜出口产地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利用蔬菜出口产地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影响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接受教育程度、是否有计划扩大种植面积等农户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户生产积极性均对农户使用农药有显著影响.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规范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