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向靖 《科技资讯》2010,(13):133-133
进厂交通洞、尾水平台交通洞相交岔口段跨度较大,体型和应力复杂,本文结合金安桥水电站进厂交通洞、尾水平台交通洞相交岔口段衬砌的成功经验进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石灰岩地区的溶岩洞人们多耳熟能详,而火山区的熔岩洞却鲜为人知。我国的火山熔岩洞不多,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有过纪录,而黑龙江省镜泊湖和五大连池附近的熔岩洞则规模大、游人多、交通也方便。熔岩洞和溶岩洞熔岩洞和溶岩洞一字之差,大同大异。大同者,同是天然形成的地下岩洞,宏伟壮观,因而引起洞穴探险者的浓厚兴趣;大异者,形成机理不同,景物不同,体会感受也殊异。大家知道,溶岩洞是含二氧化碳的流水长年溶解石灰岩而形成的,洞内钟乳石的长短大小记录了岩洞形成的历程,有经验的考察者仅仅根据某些钟乳石的长度就能大致估计出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中等断面隧道爆破技术在施工中运用,在官地电站过坝交通洞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沿河傍山公路、陡峭山腰公路等交通咽喉路段容易发生高边坡灾害,造成交通堵塞,且妨碍救灾的情况,考虑到场地条件、施工难度、行人安全和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便利性及防排水等因素,以龙胜至资源公路高边坡路段灾后复建工程为依托工程,选用了拱形棚洞结构方案,以防治高边坡灾害.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拱形棚洞结构受力情况进行了验算.计算结果显示:棚洞各构件的受力均在安全范围内;对受力较大构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系数;在运营阶段经历滑坡以及落石等高边坡灾害后,拱形棚洞结构未发现明显病害,且该路段交通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邓进  谢斌 《科技资讯》2010,(4):58-58
介绍了安徽白莲崖水库发电输水隧洞进水口工程存在的汛期交通问题,通过增设施工支洞得以解决,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公路隧道环境特殊、事故率高、救援困难的特点,合理地将隧道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设置相应的疏散引导信号;分析了在不同区域发生不同程度事故时的疏散路径、对应的信号状态,以及为避免横洞疏散车辆与主洞直行车辆发生冲突,确定开启疏散引导信号时间的计算公式;讨论了该公式中阈值的设定、数值的比较和利用比较结果确定疏散引导策略的方法;给出了公路隧道不同类型事故交通疏散的策略,并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控制与诱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笔下所写的《桃花源记》的原型,据考,在四川省东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大酉洞。大酉洞,在县城西北三里许,很早以前,这九溪十八洞是武陵郡的“武陵蛮”(指土家、苗胞)的士家山寨,由于交通闭塞,长期与外界隔绝(直  相似文献   

9.
吴诗  高旭  陈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3):5146-5153
岩溶区地下水波动致使上覆盖层中土洞大量发育,土洞的失稳将威胁穿越该岩溶区的铁路交通正常运行,开展列车振动对既有土洞稳定性影响机制以提出有效监测建议对其防灾减灾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依托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岩溶塌陷实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列车振动荷载对土洞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用数值模拟分析其应力应变特征,据此提出有效监测建议。研究表明:覆盖层浅层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中深层更为敏感;在临界塌陷阶段,土洞背离路基侧较靠近侧具有更大的土压力波动;土洞破坏模式为:顶板弯折破坏,而洞肩剪切破坏。据此提出以土洞顶板水平土压力减小和土洞背离路基侧洞肩土压力增大的重点监测部位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锦屏电站交通洞涌水的实际情况,根据XPM纳米灌注剂在水中不分解、不离析、不收缩、5s凝结的性能特点,成功地解决了国际大型涌水治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规模风电、光电直接并入电网对系统调峰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伴随高弃风、高弃光率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利用水电输出通道将湖北一梯级水电站与附近风电场、光电场并入电网联合调峰的解决办法。首先分析了梯级水电站、风电和光电联合调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梯级水-风-光联合调峰策略,构建了以系统余留负荷均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短期调度模型,最后利用收缩因子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通过算例仿真得到,风光与梯级水电站共同参与系统调峰,调峰效果更好,改进后的PSO有更好的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给未来实施梯级水电站与周围风、光电场联合调峰策略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2.
徐磊  张学连  肖琼  彭金栓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0):12664-12671
为了研究城市居民在公交场站污染物暴露水平下的影响程度, 分析交通、公交场站、气象条件及周边环境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本文通过测量早晚高峰以及平峰期间的PM2.5浓度、CO浓度、风速、温度、车流量等10个因素, 采用平均影响值(MIV)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公交场站污染物暴露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MIV-BP神经网络测评模型。评估结果表明:公交场站PM2.5的暴露浓度与公交停靠站类型、车流量、小车流量、大车流量、风速、湿度、降雨量有关;CO的暴露浓度与瞬时停靠车辆数、公交停靠站类型、湿度、风速、温度、车流量有关;改进后的MIV-BP神经网络模型较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准确度, 可有效对公交场站污染物暴露水平进行测评。  相似文献   

13.
With respect to the status of Qingdao road traffic and vehicle emissions condition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vehicle pollutant emissions predic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By the method of gathering the vehicle flow rate and speed data of Hong Kong Middle Road in Qingdao, it simulates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concentration at the point by combini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vehicle emission factors and other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wind speed increases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concentration will show a downward trend. However, CO and HC emissions decrease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vehicle speed. The research provides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automobile pollution in Qingdao.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导致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和水电、风电出力的互补特性,提出一种计及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含流域梯级水电的水火风联合低碳调度模型。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吉布斯采样法生成融入不同时间尺度关联特性的风电出力动态场景集。综合考虑水头、流量多重因素及多种复杂运行约束的影响,建立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基准风电场景下机组发电、排放成本和风电动态场景下机组调整成本为整体优化目标的两阶段随机规划调度模型。以改进的IEEE-24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从而为大规模水火风互补发电系统的联合优化调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天津郊区夏季气溶胶谱分布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7月11日到8月14日, 在天津市武清区对粒径在0.02~1.00 μm范围内的气溶胶粒子谱分布进行了连续观测。在对气溶胶谱分布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和参数化的基础上, 研究了其日变化规律及其与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在该粒径范围内, 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平均值为1.7×104cm-3, 体积浓度的平均值为59 μm3/cm3。气溶胶的数浓度和谱分布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粒子数浓度在道路交通的早晚高峰期间和午后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段出现峰值, 这与道路上机动车的排放和光化学反应中的气?粒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局地风速和风向对气溶胶浓度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 粒子浓度的高值均出现在低风速条件下, 与风向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这说明本地源排放是粒子的重要来源。粒子浓度随着风速增加而降低, 且在盛行南风时出现相对高值, 这说明当地受到来自南部较污染地区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不同类型电源的出力特性及其之间的互补性和矛盾性,以系统成本最低、污染排放最少和清洁能源利用率最大为目标,建立了风电接入的水火风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将蒙特卡洛模拟与遗传算法结合,采用改进的3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水电和储能系统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平抑风电波动,并且减少了污染排放和弃风现象,较好地实现了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冬季桥塔横梁坠冰是威胁桥梁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系统分析不良气象微环境下横梁覆冰灾害过程机制,是保证桥梁交通安全的迫切需求。本文依托FLUENT与FENSAP-ICE软件建立了桥塔横梁覆冰数值仿真模型,探讨了风速、液态水含量和环境温度等微气象参数对桥塔横梁覆冰灾害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值仿真方法在明冰及霜冰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对武汉长江二桥桥塔横梁结冰数值模拟发现,覆冰区域集中分布于横梁迎风侧前缘及上下边缘,整体呈现出“U”型分布特征,是横梁防冰、除冰的重点区域;不良气象微环境是影响横梁结冰形态、分布及覆冰量的重要因素,覆冰形状受风速、液态含水量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风-车-桥耦合作用下大跨桥梁驾驶模拟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对大跨桥梁上的行车安全进行精细化研究,基于风-车-桥耦合作用理论,计算3种风速下的桥梁振动作用,建立同时考虑侧风作用和振动作用的大跨桥梁驾驶模拟实验场景.将20名驾驶员根据驾驶经验的不同分成两组,开展驾驶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侧风作用的后期,受到桥梁振动影响的车辆横向偏移和偏航角速度的波动比无振动情况下大.桥梁振动作用会对驾驶员产生积极的警示作用和不利的干扰作用,对经验相对欠缺的驾驶员,侧风和振动共同作用对行车安全更不利.  相似文献   

19.
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CO气体,是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的一项重要参数。准确、快速地预测隧道内CO气体浓度,能够为隧道通风控制提供有力参考,有助于CO气体浓度的及时控制,对保障隧道内人员的健康、安全和隧道绿色节能十分必要。采用公路隧道实地监测CO气体浓度数据,建立了以监测点位置、交通量、车速、风速为输入特征的公路隧道CO气体浓度预测随机森林模型。通过整理3 300 m长隧道CO气体浓度数据,对比了CO气体浓度实测数据与模型预测值,验证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建立的CO气体浓度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能够准确地预测隧道内CO气体浓度,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974和0.9437;该预测模型性能显著优于线性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模型能够推广应用于其他隧道的CO气体浓度预测,对应的RMSE和R2分别为0.9095和0.7295,可以在已知测点位置、交通量、车速、风速的情况下预判隧道内CO气体浓度,为隧道通风控制或安全预警提供数据参考;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测点位置对隧道内CO浓度的影响最大,在隧道出口处CO气体浓度值最高;随着风速的增大,隧道内CO气体浓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