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本《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丛书》中解释说:“当实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时,两个实数之间的‘小于’、‘等于’、‘大于’的关系就对应于数轴上两个点之‘在左边’、‘相合’、‘在右边’的关系。在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位置关系,就不象数轴上的点的关系那样能够简单判定……。因此,对于两个复数,只要其中有一个不是实数,我们就不规定它们的大小。”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较全面深入地阐明了数的顺序关系和数的大小比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
刘宁生同志说:“‘着’由动词虚化为助词,逐步形成了汉语表示动态的两个语法次范畴:状态持续与动作进行。从历史上看,这两个语法范畴并非同时产生。事实是先有状态持续之‘着’,后有动作进行之‘着’。”“状态持续与动作进行的区别,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方言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吴语,闽语、粤语中,表示状态持续时,用与普通话V着相对应的形式,而表示动作进行时,则用另一助词(粤语)或用副词(吴语、闽语)。”  相似文献   

3.
“陶”就是定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位同志著文《‘陶’不是‘定陶’》,文述“《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中的‘陶’与《项羽本纪》中的‘定陶’不是一地,在《史记·项羽本纪》9—12自然段中,曾五次出现‘定陶’两字,都写全称,无一处省略‘定’字,……这样一对照,把‘陶’理解为‘定陶’实在没有道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陶与定陶是一地。春秋战国时,陶地叫作“陶丘”、“陶邑”、“陶”。“陶”后改称“定陶”,是范蠡居陶  相似文献   

4.
代词“您”的后边能否加“们”表示复数?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重要语文刊物纷纷发表文章,对它进行热烈的讨论。有些同志认为:“‘您’没有复数,北京人从来不说‘您们’。因此,普通话也不应该有‘您们’”(王力《谈谈写信》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3期)有些同志认为:“近几年出现‘您们’的写法,看发展趋势,很可能为大家接受”。(林杏光《汉语五百句》第93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有些人则直截了当指出“‘您们’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也是适合社会交  相似文献   

5.
<正> “造园”与“园林”两个名词,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主从之分,不能混为一谈,在学术上必须彻底澄清,以免长此混淆不清,影响科学及事业的发展。特撰此文,以就正造园界同志。 一、“园”及其有关词汇 在我国文字上“园”字及其类似的词汇为数甚多,拟分为单词及复词两项分别加以说明: (一)单词 1.园《说文》:“树果为‘园’。”今称栽果树者为“果园”。栽桃者称“桃园”,栽梅者称“梅园”,栽牡丹者称牡丹园”。亦称私人的庭园为“花园”。 2.圃《说文》;“种菜为‘圃’。”今栽菜者称“菜圃”,育苗者为“苗圃”。世称黄帝之园为“县圃”。 3.囿《说文》:“有禽兽曰‘囿’。”《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年第四期《辞书研究》上,刊登了朱方同志写的《“嵌”与“赤嵌”》的文章。文章对台湾的地名“赤崁”还是“赤嵌”的问题作了一番研究,摆出了很多确凿的资料,指出台湾无“赤崁”而只有“赤嵌”,其说甚是。文章又说:“‘墈’、‘坎’都是实有的汉字,字典里都查得到。以‘赤坎’为地名的,广东、福建沿海就有几个。‘崁’,却是个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台湾统治时五十年(1895—1945)中造出来的字,我怀疑这是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形声字构字法,自造的汉字。”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语法界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把“不”和“没”当作副词看待。例如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中就说:“另有一类词,如……‘不’‘未’等等……我们把它们称为副词。”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合作的《语法修辞讲话》也讲到:“现代口语里只有两个否定副词:‘不’和‘没’。‘没’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否定‘有’,一个是否定行为的完成,除此以外都用‘不’。”近几年新版的三套高校《现代汉语》教材(即上海版郑州版和兰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七期所载王芸生同志《黄遵宪吟诗为日本担忧》一文中曾说:“桦太,日名;中名库页岛:苏名萨哈林岛。”成都科技大学王祖荫同志来信认为:萨哈林是我国满族名称;满人称黑龙江为“萨哈林乌拉”,法国人绘的地图上将此名注在江口上,俄国人不知其详,误以为“萨哈林”是岛名。由此可见库页岛即萨哈林是我中华故土。王芸生同志就此复信如下:“王祖荫同志的意见是对的。我问过满族朋友,‘萨哈林’一词是‘黑’的意思,‘乌拉’是‘水’的意思。满族称黑龙江为‘萨哈林乌拉’由来甚久。据我国史籍记载,库页岛在黑龙江口外。一作库叶、库野。唐属黑水都督府所辖,  相似文献   

9.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刊出有肖远新同志所写的《略论柳柳州》一文。在谈到历代评论家对柳宗元晚年思想发展的看法“相当地不一致”时,文章这样说:“比如宋朝有两位学者,一个说:柳宗元“以谪而出,至死不屈’。另一个则说:柳宗元‘在中朝时,方虚骄而恃气,永州之后,犹听影响;至柳州后,望之似木鸡矣。’”在这里,显然是把“一个”(即田锡)同“另一个”(即陈长  相似文献   

10.
释“召”     
《说文·口部》:“召,(讠乎)也。从口,刀声。”又《言部》:“(讠乎),召也。”段玉裁注云:“口部曰:‘召,(讠乎)也。”后人以‘呼’代之,‘呼’行而‘(讠乎)’废也。”召、(讠乎)(呼)在《说文》中是一对互为注释的同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杂文的诞生和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然而,要为它下一个准确的、众所公认的定义,还是相当困难的。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里说过:“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而已集》以后的杂文集于,鲁迅大体上都是这样编辑的。在写完上引一段话的第二天,鲁迅又说:“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由此看来,鲁迅是把除《呐喊》、《彷徨》、《故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本文论述中国古代“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的斗争,正是为了彻底清除“任人唯亲”的弊端,更好地执行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发扬“任人唯贤”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毕平非同志来信指出,本刊“《复刊词》中对于曾为《世界知识》作过贡献而又为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老同志,列举其名,表示悼念,这是很必要的。”但他认为,“感到不足的是,名单中没有提《世界知识》杂志第一任编辑负责人、受林彪‘四人帮’的  相似文献   

14.
“屈戌”(一词新《辞源》作“屈戍”,释作:“门窗上的搭扣。”新《辞海》作“屈戌”,释作:“门窗上环纽、搭扣。”两部大型辞书,竟然不同,谁是谁非,实在很有必要作一番探讨。一、屈戌、屈膝和屈戍的关系“屈戌”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陆翙的《邺中记》:“石虎作金银纽屈戌屏风。”“屈膝”一词最早见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之四:“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明周祈在《名义考·物部》中说:“曲须为屈膝。李贺诗:‘屈膝铜铺锁阿甄。’盖门环双曰金铺,单曰屈膝,言如膝之屈也。古《乌栖曲》作‘屈戌’,李商隐作‘屈戍’,皆误。”他认为作“屈戌”误,应该作“屈膝”,因为其意为“如膝之屈也。”那么,“屈膝”该是整体,是后来误作“屈戌”,即“屈戌”是“屈膝”的别体。另外,他说“《乌栖  相似文献   

15.
(一)英语动词的体性一般把动词简单地定义为“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因而也就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两类。如Eckersley父子在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一书中就说到:“动词是句子中最基本的表示‘动作’的词。……同时,还必须包括‘不存在的动作’即‘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Quirk等人在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中,,也把动词分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两类。  相似文献   

16.
英语…times more than…到底是几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外语界,对英语A is three times more than B的确切含义说法不一,大有令人莫衷一是之感。请看例子:例1 Your house is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mine.你的房子比我的房子大三倍(就是我的房子的四倍大小)此例句见于葛传椝先生编著的《英语惯用法词典》。葛先生强调:“只可以说‘Twenty-one is three times as much as seven.’不可以说Twenty one is three times morethan seven.”显而易见,他认为“…times mose than”是“多几倍”也即:“是n+1倍”。  相似文献   

17.
第197期《中国报刊报》上登了一篇题为《“偶尔”与“偶而”》的短文。文中说:“‘他常常写杂文,偶而也写点诗’。这里的‘偶而’是‘偶尔’之误。”作者还批评说,报刊上这种差错“并不少见”,“大都是作者写了别字,编者以错为正或未发现所致。”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对末句“孤帆一片日边来”解释为“意思是说早晨日出东方,孤舟从水天相接处驶来,宛如来自太阳出处。”刘映华同志的《再谈〈望天门山〉》(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认为此注是对‘日边来’三字的误解”,以为“‘日边来’说的是孤舟里的人是从帝都长安来的”,而“坐在孤舟的正是诗人自己,他从舟中远远望见天门山。”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9.
许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一文认为“佛经译文中表示指代的总共只有三个词:‘是’、‘尔’、‘彼’。‘此’和‘斯’很少见,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口语中已经不用了。”笔者从统计的数字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文章通过讨论“此”、“斯”、“是”、“彼”、“他”、“他人”等几个指示代词的用法,揭示了东汉汉译佛经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对许文作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用“革命转变论”来概括他自己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他说:“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不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者。我们主张经过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