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观察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静脉血两种不同血液样本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高台县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人员中随机选取48例,采集48例健康体检者末梢血、静脉血,统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2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不同时间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2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WBC、HGB三项指标不同时间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此项指标0h、1h、3h不同时间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h检验结果明显降低(P0.05)。血常规检验采集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其测定结果更加优异,同时具有更为满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史国瑞 《甘肃科技》2022,(5):101-103
探究不同采血部位对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将在甘肃省定西市中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80例患者按照检验先后顺序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各90例。其中静脉血组采集肘静脉血进行检验,末梢血组采集指尖血检验。对比2组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水平,血液标本合格率、准确率。静脉血组患者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组(P<0.05),RBC、Hct、Hb、PLT、MCHC、MCV、NRUT、BASON、EOS、LYMPHN、MONON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组(P<0.05)。静脉血组检验准确率、合格率分别为97.78%、97.78%均明显高于末梢血组87.79%、80.00%(P<0.05)。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取肘静脉血进行检验能够明显提高检验准确率、合格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18例,且每例患者均分别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各1份,其中将118例静脉血样本作为静脉血组,将118例末梢血样本作为末梢血组。比较2组血常规检测结果。静脉血组WBC、MCH数值较末梢血组低(P0.05),RBC、Hb、HCT、PLT、MCHC及MCV数值较末梢血组高(P0.05);分析静脉血样本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发现,3h内检测与即刻检测比较,WBC、RBC、PLT与MXD数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6h后检测与即刻检测比较,WBC、RBC差异不大(P0.05),PLT数值有所下降(P0.05),MXD数值有所升高(P0.05)。临床上使用不同血液采集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测,其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相较于末梢血检测而言,静脉血检测结果准确率更高。因此,应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与此同时,血常规检测结果受采集后样本放置时间影响,故为避免误差,应在3h内完成血常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分析血液检验对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效果。将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地中海贫血组,7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性贫血组,将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收集肘静脉血2m 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采取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对比三组患者血液各项指标含量,包括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组血液检验结果显示,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地中海贫血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探究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血常规联合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价值。选取在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研讨组,同时纳入同期在医院体检为健康的46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参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研讨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结果发现,研讨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等血常规指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参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研讨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发现,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发现,血常规联合红细胞沉降率在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治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提高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并应用于患者疗效评估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究细节护理在体检中心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别选取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采血工作中应用细节护理前后接收的15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体检依从率、护理差错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体检者满意度。观察组主动服务、工作责任心、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医护配合度、沟通能力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体检依从率92.00%较对照组的72.67%高(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较对照组低(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体检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细节护理可提高体检者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并降低护理差错率。  相似文献   

7.
静脉(末梢)采血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之一.婴幼儿静脉(末梢)采血具有相当的难度,婴幼儿的情绪稳定对提高医护人员采血工作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静脉(末梢)采血时情绪控制的相关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为临床血常规检验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28名参加健康体检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血小板(PLT)8项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的WBC、RBC、HGB、HCT和PLT 5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和MCHC 3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真实情况,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血液检验用于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选取甘肃省永登县人民医院收治地中海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各45例,分为地中海组以及缺铁性组,另选取45例于永登县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液检验,观察各项指标的结果。地中海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比值(RBC/MCV)以及红细胞计数(RBC)显著高于缺铁性组,缺铁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地中海组以及对照组。此外,地中海组以及缺铁性组的平均红细胞比容(MCV),血红蛋白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地中海组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均低于缺铁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贫血患者进血液检验可以明确贫血类型,进行早期诊断,同时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较高,对贫血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检验专业学生的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其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均以病例式教学法开展;选取我校2015级检验专业本科学生11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加以评估,同时,统计两组学生的实验课考试成绩,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的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检验能力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肖新碧 《甘肃科技》2016,(5):112-113
探讨分析临床上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的结果。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体检的8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检验后,与对照组正常体检者相比,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慢性感染贫血患者体内的RDW明显增加,而体内的MCV、MCH和MCHC均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变化很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不仅能保证贫血类型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贫血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比不同采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将古浪县妇幼保健医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产科出生时间≥72h的158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足跟内或外侧直刺采血法,观察组采取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对比两组滤纸血斑合格率、一针采血成功率、瘀斑发生率、采血时疼痛程度及采血完成时间。观察组滤纸血斑合格率、一针采血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瘀斑发生率1.27%较对照组的10.13%低P0.05);观察组采血时视觉模拟评分法(NIP)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采血完成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应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可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及滤纸血斑合格率,降低瘀斑发生率,减轻采血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Wistar大鼠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 40只SPF级Wistar大鼠顺序进行断尾采血、眼内眦采血和腹主动脉采血,用光电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3种采血方法的检测结果两两比较,进行配对t 检验。 结果 断尾采血白细胞计数最高,其次为眼内眦采血,腹主动脉采血白细胞最低,约为断尾采血的1/3,3种采血途径相互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 0.05),而雌性大鼠断尾采血和眼内眦采血间差异极显著(P0.05)。血小板计数方面,末梢血(断尾、眼内眦采血)极显著低于腹主动脉(P0.05)。 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统计学差异,应建立各自的背景数据以进行统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观察穴位按摩结合康复锻炼用于脑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选取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中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护理,两组均连续实施护理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与康复锻炼相结合对脑中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分析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使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将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采用血液净化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主体,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方法)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每组31例。将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出现相关性血流感染时间长于对照组,持续相关性血流感染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观察组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并结合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使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更好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珍田胶囊长期服用对机体血细胞成分、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珍田胶囊以1.315,2.63,5.26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13、26.1、52.2倍),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连续给大鼠灌胃180d,逐日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停药后继续观察4周,测量大鼠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结果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况未见明显异常,各种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珍田胶囊长期服用对机体血液成分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在检验中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诸多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12月间在兰州兰石医院用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的1000例患者,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总结了影响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不合格标本66例,不合格百分率为6.6%。其中:生理因素共30例,占比3.0%;仪器因素15例,占比1.5%;试剂因素11例,占比1.1%;人为因素10例,占比1.0%。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故在进行血液分析仪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做好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各项工作,严格按标本采集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以提高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分析正压接头在生物等效性试验采血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生物等效性试验病房受试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18G静脉留置针接正压接头采血,对照组给予18G静脉留置针经肝素帽采血,对比两组受试者留管时间,血标本发生溶血、留置针堵管情况。试验组的留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留置针堵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压接头应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采血可明显延长留管时间,降低了血样溶血的发生率、留置针的堵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肝癌外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时间段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肝功能各项指标参数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a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创伤及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血液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从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贫血患者中抽取84例作为观察组,按贫血类型分成两组: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并将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液常规检验,统计检验结果。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红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缺铁性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BC/MCV指标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高于观察组,组间统计有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符合率为78.6%,灵敏度为92.9%,特异性为69.0%。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符合率为81.0%,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71.4%,组间统计有意义(P0.05)。贫血鉴别诊断中实施血液常规检查,不但能保证检验结果,还能为疾病诊断提供便利,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