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贵州百花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美国环保署(EPA)公布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作为目标污染物,对百花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范围为0.4213-0.7606μ/L,水样中16种PAHs中低环数的2环、3环、4环占绝对优势,百花湖已受到多环芳烃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辽东半岛西部海域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6种PAHs质量分数为(173.0±20.8)×10-9,呈现出中-南部沉积物PAHs含量高、北部含量低的分布特征;与国内外其他海区沉积物PAHs含量相比,研究区PAHs属轻度至中度污染;北部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和原油污染,中-南部PAHs主要来源于草、木材和煤燃烧;Ne5,Ne9,Ne10,Ne11,Ne12,Ne15和Ne18站位沉积物中苊浓度高于效应低值w(ERE),偶尔会产生生态毒性效应,其他站位沉积物中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吉林市江段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松花江吉林市江段中多环芳烃来源,采集了松花江吉林市江段2013年5月(平水期)、2013年8月(丰水期)和2014年1月(枯水期)的江水、沉积物、废水、降尘、降水及地表径流样品,测定了其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降水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计算松花江吉林市江段中多环芳烃的输入通量。结果表明: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较为广泛,不同水期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有一定的差别,但所有水期石油源和交通源均是江水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平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燃烧源,其次是石油源。松花江吉林市江段的多环芳烃最主要是通过上游来水的方式进入到江水中,其它输入方式按输入通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废水排放、降尘、降水、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4.
考察第二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质量比.结果表明:16种PAHs的总质量比为350.0~3 877.4ng/g,平均质量比为1 322.6ng/g,4~6环相对丰度为58.5%,2~3环相对丰度为41.5%;PAHs在上游水区的质量比最高,与长江河口相近;除河源区外,大部分水域沉积物中PAHs人为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少部分为石油源;除表层沉积物中芴和苊烯可能具有一定的暴露风险外,其他PAHs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即第二松花江沉积物PAHs总量远低于风险评估低值(ERL),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炼油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监测,结合炼油工艺特点分析了多环芳烃的产排和消减特征. 研究表明:炼油各生产装置废水中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组分和排放量差异较大. 二次加工工段的催化裂化装置和延迟焦化装置是废水中多环芳烃产生和排放的主要污染源,质量浓度分别为1076~1179、87~681g/L,排放量占全厂排放总量的54%和27%. 生产装置与污水处理单元废水中多环芳烃的组分分布呈现一致性,主要以芴、二氢苊和菲等低环数芳烃为主, 二~三环芳烃质量浓度占总组分质量浓度的83%. 炼油废水中多环芳烃去除率沿处理流程逐级递减,由40%降至7.5%. 高环数芳烃的去除率达95%,明显高于低环数芳烃的90%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油田城市作为一类与采油厂共同发展起来的特殊城市,长期的原油开采和城市活动导致了其居住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以胜利油田内的居民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城镇、郊区和农村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45个土壤样品,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和潜在来源等方面阐明了研究区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并且根据毒性当量计算了16种多环芳烃的终生癌症风险增量。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范围为16.24~685.2 ng/g,平均为(126.0±158.3)ng/g。在三种土壤类型中,城镇和郊区土壤普遍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且主要成分为菲、?、芘和荧蒽。在土壤剖面中,表层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通常高于底层,该趋势在郊区和城市地区的剖面中尤为明显。通过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结果以及多环芳烃与与总石油烃含量的相关性,揭示了油田居民区土壤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致癌风险评估结果指出了油田区农村、城郊的表层土壤以及城区的所有土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均存在致癌风险,需要研究人员和政府人员对这类地区中的多环芳烃污染开展进一步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考察第二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质量比. 结果表明: 16种PAHs的总质量比为350.0~3 877.4 ng/g, 平均质量比为1 322.6 ng/g, 4~6环相对丰度为58.5%, 2~3环相对丰度为41.5%; PAHs在上游水区的质量比最高, 与长江河口相近; 除河源区外, 大部分水域沉积物中PAHs人为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
烧, 少部分为石油源; 除表层沉积物中芴和苊烯可能具有一定的暴露风险外, 其他PAHs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 即第二松花江沉积物PAHs总量远低于风险评估低值(ERL), 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辽河典型支流四平市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选取10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的PAHs质量浓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多种方法解析了PAHs的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PAHs质量浓度范围为601.3~2 906.2 ng/g,算数平均值为1 527.3 ng/g,所检出的PAHs的环数均为2-4环化合物,且以4环为主,占PAHs的63.6%~71.5%。来源解析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生物质的燃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3环的苊和芴在各个采样点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毒性效应;位于条子河干流、临近四平市城区采样点的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可能产生中低毒性;而其他采样点存在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对2011年11月—2013年1月在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站采集的75个大流量PM2.5样品的多环芳烃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砣矶岛16种优控多环芳烃(Σ16PAHs)的总质量浓度为4.7~41 ng/m3(平均(17±10)ng/m3),季节上表现为冷季高、暖季低的变化趋势。综合气流轨迹分析、分子标志物、特征化合物比值、潜在源贡献指数分析等方法发现,夏季山东半岛的生物质燃烧是主要污染源;冷季主要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燃煤排放和复合污染输出的共同影响。砣矶岛PAHs的总毒性当量(Ba Peq)在0.54~8.2 ng/m3之间,平均水平为2.8 ng/m3,39%以上的样品超过国标阈值,说明环渤海地区PAHs健康风险存在区域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兰州市区5-10月7个采样点以及兰州大学榆中校区1个采样点大气降尘收集,利用全样X-衍射测定降尘中矿物组成,解析兰州市大气降尘的来源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兰州市大气降尘中矿物组成主要由w (石英) 40.2%、w (长石) 13.9%、w (方解石) 11.6%、w (白云石)6.8%、w (伊利石) 6.4%、w (绿泥石) 3.6%、w (高岭石) 5.2%、w (伊利石/蒙脱石混层) 5.5%、w (石膏)3.9%、w (黄铁矿) 2.9%和少量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分析结果与中国黄土-古土壤中矿物组成类型相似,说明黄土高原和西部沙漠是兰州市大气降尘的主要源区.大气降尘中不均匀分布的高w(方解石)、w(白云石)、w(石膏)和w(黄铁矿)等指示了降水、温度对源区的矿物有明显的风化改造作用,尤其是人类活动对矿物源及改造有重大关系.说明兰州市降尘的来源不仅有大量的外源,而且有经过改造以及人类活动加入的混合源作为二次降尘源,且二次或多次扬尘是市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石膏和黄铁矿可以作为监测城市酸雨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贵阳红枫湖表层沉积物16种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含量为273.6~944.3 ng/g,具有不利的生物影响效应,存在养殖动物的食用安全隐患;其污染来源以高温燃烧产物为主,主要由化石燃料及木材的高温燃烧废气及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等人为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PAHs在炼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厚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4):5875-5879,5889
采用二氯甲烷萃取、硅胶柱净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方法,对炼油厂废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各处理工艺单元的多环芳烃的分布和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各处理单元16种多环芳烃全部检出,其中二环和三环多环芳烃浓度较高,占总量的90%以上,四环到六环多环芳烃浓度相对较低.整个废水处理过程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为65%—99%,16种多环芳烃总量去除率为95.6%,其浓度由7 097.46μg/L降低到309.2μg/L,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太湖北部湾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为对象,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的大贡山(1号采样点)和小贡山(2号采样点)以及梅梁湖的马山(3号采样点)和拖山(4号采样点)不同季节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风险,并采用特征化合物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多环芳烃的来源.结果表明:春季受周围工业生产影响,多环芳烃质量比较高,质量比在342.1~611.1ng/g之间;夏季受高温及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影响,梅梁湖多环芳烃质量比下降,而贡湖1号与2号采样点出现全年最大值,质量比分别为558.4ng/g与335.6ng/g;冬季梅梁湖2个采样点多环芳烃质量比变化较小,贡湖则出现全年最小值,质量比分别为248.8ng/g与340.5ng/g.太湖北部湾中多环芳烃尚未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油料、木材和煤炭燃烧是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在兰州市设置11个采样点,于夏季和冬季分别采集大气降尘,研究了兰州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分析降尘中Cu、Pb、Mn、Cr、Cd、Ni和Zn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为MnZnPbCrCuNiCd.夏季平均质量分数依次为640.37、368.34、131.36、98.11、68.72、38.23、2.73 mg/kg;冬季平均质量分数依次为497.31、380.00、111.62、1 01.30、101.28、46.99、4.82 mg/kg,除Pb和Mn外,其余金属质量分数均在冬季高于夏季,各元素在冬季富集因子均高于夏季.Mn的富集因子接近1,Pb、Ni、Zn、Cu和Cr的富集因子大致在1~10,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Cd的富集因子大于10,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主成分分析表明,Cr、Ni和Zn与工业排放的烟尘有关,Fe、Mn与降尘的自然来源有关,Pb、Cu元素与交通污染及煤炭燃烧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煤气化多环芳烃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煤及其气化产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在一台小型常压流化床气化炉上进行了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煤气化试验,经索氏萃取和K-D浓缩后,采用带荧光检测器和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原煤、底渣、旋风焦、布袋焦和煤气中被US EPA列为优控污染物名单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煤气化前后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和毒性当量质量分数的分布特征相似,但多环芳烃的组成和质量分数不同;煤化程度增加,原煤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和毒性当量质量分数减小,煤气化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先接连后减,毒性当量质量分数与煤化程度呈线性关系;部分煤种气化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高于原煤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且煤气化多环芳烃的种类分为原煤未分解的多环芳烃、热解合成的多环芳烃、自由基高温缩合生成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6.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毒性评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有机萃取和色质联用分析太湖沉积物中15个多环芳烃,其中12个被检出,包括5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代表物.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与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差别不大,但在地域上比例有所变化;根据荧蒽/芘(Fl/Py)的比值统计,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部分为煤和木材的燃烧形成.基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质量标准,在9种同系物中有3种超过毒性风险效应低值,但都小于毒性风险效应中值,因此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不均匀分布也反映了沿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7.
对南京市江宁地区交通要道两旁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测定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含量高达341.46μg/kg,其中四环化合物占多环芳烃总量的88%,十字路口多环芳烃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经过分析,多环芳烃可能来源于化石燃料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骆马湖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进行源解析,探讨几种主要燃烧源PAHs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和秸秆燃烧以及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累计贡献率为99.7%.  相似文献   

19.
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法对兰州市降尘中Cu、Zn、Pb、Ni、Cr、As等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尘中Cu、Zn、Pb、Ni、Cr、As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74.2、317.7、31.9、44.0、114.7、42.9 mg/kg,均高于兰州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As、Zn超标最为突出.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元素等值线图分析了兰州市降尘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r是自然来源,无污染;Ni主要是工业与自然的混合来源;As来源于燃煤;Pb可能主要来源于含铅土壤的再悬浮;Cu、Zn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兰州市降尘中各元素进行评价.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Zn、As属于偏中度污染,Cu、Pb、Ni为轻度污染,Cr无实际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除个别地区As元素达到较高生态危害外,其他元素都属于轻度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0.
张震 《天津科技》2007,34(2):63-65
以天津市区为例,分析了采暖和非采暖期城市降尘中PAHs的含量和主要来源,指出非采暖期和采暖期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为11.29μg/g和21.50μg/g,具有潜在致癌性PAHs的浓度不高;9种PAHs单体对土壤的输入贡献显著;降尘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和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