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氯盐侵蚀对混凝土及钢筋的锈蚀危害性不容忽视。氯盐侵蚀会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加剧钢筋锈蚀,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下降。全面了解氯盐侵蚀机理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评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耐久性是当今混凝土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问题,更是因其隐蔽性及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研究、设计人员所重视.所以,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研究尤其是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分析.以及锈蚀程度的预测计算,已成为当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中十分热门及迫切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耐久性是当今混凝土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问题,更是因其隐蔽性及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研究、设计人员所重视。所以,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研究尤其是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分析,以及锈蚀程度的预测计算,已成为当今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中十分热门及迫切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役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拱渡槽检测及状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某大型渡槽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拱结构的现役状态,提出了一套简易可行不停止运营的检测方法,检测了其混凝土强度、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荷载试验及相应应变、挠度等测试.在检测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技术,对该跨桁架拱结构的现役状态及初始设计状态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构件仍在弹性工作阶段,结构的承载能力可基本满足工程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但模型中真实的损伤因子往往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难以被获取,为此提出一种损伤因子的计算方法。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供的混凝土本构关系,运用Sidiroff能量等价原理对损伤因子进行推导,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曲线与试验值曲线吻合度较好,且ABAQUS分析结果中损伤云图显示出的梁受损情况与试验中观察到的破坏现象基本一致,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有利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达到理想收敛状态,为日后学者使用该模型进行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一般均有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有设计不合理或错误引起的裂缝,也有由于施上或使用不当引起的裂缝.当裂缝较宽较深时,就会影响结构的抗渗性能,导致水分及有害物质渗入,诱发钢筋锈蚀或加速混凝土的自然老化,从而损害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用功能及耐久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日益增多,由于自身结构性能等方面的显著优点,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中得以大量推广与应用,但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这一重大缺陷,以及由其而产生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问题已成为住宅工程的主要质量通病之一.本文,笔者针埘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现状,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期最大限度避免现浇板开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内配钢板的高强混凝土自收缩研究较少的现状,采用试验方法开展钢板及钢筋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约束的影响规律研究。以配钢率、钢板表面锈蚀、钢板配置方式、钢板和钢筋4个因素为控制变量,制作内配钢板或钢筋的高强混凝土试件和素混凝土试件。以自收缩应变和约束度2个参数为依据,分析它们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研究各个因素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产生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钢板对高强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且约束作用在空间分布随着和钢板的距离增大而减小,混凝土达到规定龄期后,钢板的约束度趋于稳定。尝试性地利用悬臂梁模型分析了配置钢板或钢筋的高强混凝土自收缩问题,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利用数值研究两相同部件温贮备可修人机系统的计算问题,利用半离散化逼近方法,将一个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化为矩阵常微分方程,将半离散算法应用到两相同部件温贮备可修人机系统模型中,对系统中的修复率u(x)进行离散,得到该系统的半离散化模型;运用泛函分析理论证明该算法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离散后方程的解收敛于原方程的解,从而为该模型进一步的数值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BP神经网络在极限承载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河南科技》2012,(1):86-87
<正>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简支T梁极限承载力的计算通常采用有限元的数值分析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对T梁进行全过程分析,得出T梁的承载力。影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简支T梁极限承载力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梁的跨径、截面尺寸等),且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实际工程中,传统方法建模比较复杂,而且计算工作量大,花费大量的人力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简便的混凝土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基于信息熵基本理论,利用广义局部信息熵损伤指标,验证指标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中的损伤识别效果。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数值模型,运行分析得到简支梁的动力特性,采用简支梁一阶和二阶振型数据构建广义局部信息熵损伤指标,分别研究广义局部信息熵在简支梁单点和多点损伤定位、损伤定量和抗噪性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广义局部信息熵损伤指标在简支梁损伤识别中简易、高效,且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通用软件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和用户编程功能UPFs,将静水应力型广义屈服模型编制成子程序模块,完成了ANSYS二次开发.对承受轴拉力作用的120个空心球节点进行了基于广义屈服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圆钢管杆件和空心球节点连接区域的应力分布.根据金属椭球面断裂准则,对空心球节点开裂位置进行了断裂预测,并给出了不同型号的空心球节点承载力设计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混凝土挠度计算是先通过试验方法测量混凝土弹性模量,再通过弹性模量求解挠度。在试验求解弹性模量过程中,存在费力和难以全面检测等缺点。本文采用ABAQUS建立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模型,在不同载荷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通过多组数值计算,建立压力和挠度之间的关系方程。本研究可对相关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传统混凝土挠度计算是先通过试验方法测量混凝土弹性模量,再通过弹性模量求解挠度。在试验求解弹性模量过程中,存在费力和难以全面检测等缺点。本文采用ABAQUS建立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模型,在不同载荷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通过多组数值计算,建立压力和挠度之间的关系方程。本研究可对相关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机电控制系统中引入基于Preisach模型的滞回环节数值仿真方法,采用一维存储和非均匀网格剖分提高数值求解的效率,采用模型离散化解决非线性造成的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根据提出的数值仿真方法,对电磁悬浮刚性转盘的起浮和振动控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磁滞影响后,仿真仍能够成功进行,为更有效地设计转子磁悬浮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DHR型 k-ε紊流模型及其壁面函数·BFC(边界拟合曲线坐标变换)法,对总扩散角为80、扩散度为4的锥形渐扩管内充分发展的不可压粘性紊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所研究紊流的入口雷诺数为1.16×105和2.93×105.在不同的时间步长、加速系数和数值方法等计算条件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别给出了时均流速和紊流动能分布的计算结果,并分别将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知不同计算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16.
考虑一种具有随机利率的离散时间的保险风险模型,在保费收取量和理赔量都离散取非负整数值时,运用转移概率推导出了破产概率的近似计算公式及误差估计式,并且得到了破产概率的一个上界和一个下界.  相似文献   

17.
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分析液氨泄漏扩散浓度场及扩散规律,并与基于高斯烟羽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暴露时间,对人员在静止状态及疏散状态下的死亡百分率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结合Fluent数值模拟的急性中毒定性评估方法能够直观、动态、可靠的反应泄漏扩散的范围及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顶板,分析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与U型纵肋连接处的受力特征。车轮荷载在顶板处产生较大的局部面外弯曲应力,而焊接部位有初始损伤,且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因此顶板纵肋连接处易出现纵向疲劳开裂。因此,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整体数值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其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19.
将传统的GDQ方法与Lax-Wendroff型时间离散相结合,构造出一种时空同步离散的高精度守恒型差分方法.数值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很好的模拟激波、压缩波、稀疏波和接触间断等流场特性,并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形式简单、边界条件易于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二维浅水波方程的非结构网格ENO型有限体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二维浅水波方程及其离散方法,对二维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给出了ENO型有限体积法,主要思想是在每一个单元上对各物理量构造线性插值多项式,再选择不同的数值流函数,得到两种复合型有限体积格式,时间离散采用二阶Runge-Kutta方法.对二维溃坝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两种格式精度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