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烟风道摩擦阻力系数计算问题。给出了烟风动力粘度计算式及相关参数。通过计算结果分析,梳理了烟风道摩擦阻力系数计算条件:(1)雷诺数Re2000;(2)2000≤Re4000,或用于计算光滑工程管,或相对粗糙度时;(3)4000≤Re且有相对粗糙度。上述三种条件分别使用一个计算式即可。另外,通过数据拟合,给出了7种烟风道常见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式。上述计算式便于计算机编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Visual Basic 6.o为开发环境,研制了矩形烟风道波形补偿器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包括对吸收轴向和横向位移的多波补偿器、等截面烟风道短铰式补偿管段、变截面偏心烟风道水平铰式补偿管段3种波形补偿器的设计计算;程序能够自动确定波节数并进行受力计算:当设计不符合要求条件时,能立即提示用户,并根据用户的选择重新计算.该系统还可实现对设计结论及数据的存储或打印,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可从计算机中读取出已存储过的壳体和壁板设计结论和数据,进行检查或修改.打印部分采用Printer对象打印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相关图示.烟风道波形补偿器设计系统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设计功效.  相似文献   

3.
对再生式空气预热器烟风道的入口气流进行了动力模化试验,研究了烟风道结构尺寸对入口气流速度场的影响,从理论和试验上论证了均化入口气流速度场的原则和方法,以指导大型火电机组空气预热器的结构设计和运行中的改型工作。  相似文献   

4.
矩形烟风道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其内撑部分均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选择计算,计算过程复杂,又容易产生差错。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开发了这套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采用Visual Basic 6.0为开发环境。在选择计算过程中,系统可根据用户所输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计算出最合理的相关设计参数。当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不合理时,系统会给出相关的提示。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的数学模型不仅符合现行的设计标准,还允许用户“自定义”相关设计标准.以适应工程设计标准的不断变化。同时数据库留有扩充接口,可供用户进行补充。用户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可随时检查、更改、保存、打印原始数据及计算结果。矩形烟风道内撑设计计算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工作周期由原来的“一人一星期”减少到“一人一天”,且计算结果精确。  相似文献   

5.
对大型烟风道采用热滑移型双凹摩擦摆(thermal sliding double concave friction pendulum system,TS-DCFP)隔震的结构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研究。推导了TS-DCFP采用滑移面等效半径、等效摩擦系数表达的三线性滞回模型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适于以非线性变形为主的摩擦摆隔震结构。建立了横向地震作用下的二自由度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基于构件模态应变能比,推导了振型组合阻尼比公式。采用提出的等效参数对二自由度烟风道隔震结构进行线性时程分析,并与三维模型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TS-DCFP用于烟风道隔震效果相当显著,且本文提出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对道体反力、底部剪力的估计接近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用于结构初步设计选型很有效。  相似文献   

6.
高海拔地区风机和配套电机的选择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空气(烟气)量、烟风道阻力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及在高海拔地区风机容量、压头和配套电机容量的选择计算。  相似文献   

7.
王馨甜 《科技信息》2011,(10):I0104-I0105
为了解决动车组牵引电机的通风散热问题,本文先后建立并分析了三种不同方案的牵引电机风道结构的模型。采用CFD方法对风道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了风道内空气流动情况,解决了不同支风道风量分配的均匀性问题,并使风道阻力特性得到改善,为动车组牵引电机散热风道的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拉幅定型机烘箱内风道的气流分布和喷嘴出口速度不均匀的现象,采用Fluent 14.5软件对风道的流场和压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风道的速度矢量图,计算不同位置喷嘴的出口速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风道内等间距安装5块倾斜角为4°的导流板,并调整风道锥角为3°时,可以很大程度改善风道内气流分布和喷嘴出口速度的均匀性,结构优化也较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CFD方法对某款汽车空调除霜风道内部流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显示,该空调除霜风道各出风口分风比不合理,且内部存在较多大尺度或小尺度的涡流,这些涡流主要是由除霜风道内部扰流板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为消除涡流、改善除霜风道的流场特性,对该除霜风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研究风道壁的传热对风道内空气温度升高的关系以及由于风道内室气温度升高后所应作的尺量重新分布问题。笔者根据理论上及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风道内室气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以及沿风道的最合适的风量分布曲线。上述的研究结果可提供给有关通风工作者作为设计工作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研究紡織厂中具有横向条縫形出风口的等截面风道的均匀送风問題。根据研究的結果,提出了計算上述风道的新方法。由此,井从理論上对风道的最大長度問題作了探討。此外笔者曾进行了风道的模型試驗,获得了条縫形出风口系数的若干数据,并找得了保証上述风道均匀送风的决定参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轻客车空调风道空气流场及车厢内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三维模拟,在此基础上对风道结构及出风量(风速与风道口面积)进行改进设计,实测验证该风道系统计算机三维模拟基本上是正确的,该方法对轻客车空调风道优化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纸风道     
纸风道是清华大学暖气通风专业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所创造的一种新型风道,它是在废纸浆中 加入线麻、乳化沥青,经抄纸、脱水、加压、烘乾成为沥青纸板,再经过划线、下料、胶接、成 型施以防火涂料等工序制成。纸风道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防水性能,在涂敷防火涂料以后并具 有防火性能,可以广泛代替金属风道。这种风道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仅合金属风道的十分之一, 是一种有广泛前途的风道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纸风道的原料、制造工艺及设备、施工安装方法 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电动汽车行驶气流能量回收技术以增加续航里程,借鉴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方法,在电动汽车前舱内设计了一个由风道和升阻结合式垂直轴风力机组成的气流能量回收装置,并分析风道引起的汽车头部流场变化对整车风阻的影响.根据风能浓缩理论,考虑电动汽车前舱空间尺寸约束,设计了风道结构,通过CFX仿真验证了风道的增速作用.在CATIA中建立整车模型、带风道的整车模型、带风道和风力机的整车模型,将3个模型分别导入Ansys CFX中,研究风能回收装置对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相似性原理,采用放大比例的风道和风力机模型进行台架试验,得到了不同风况下的风道内流场.结果表明:风能浓缩后风速增加了约30%;采用风道和风力机的电动汽车风阻系数比原车降低8.84%;当风道与风力机处于最佳匹配位置时,风力机启动风速约为4.78 km·h~(-1),最高转速可达458 r·min~(-1).  相似文献   

15.
王维俭 《科技信息》2010,(16):I0372-I0373
本文提出了目标雷达工作舱内热设计问题,主要就舱内的空调及风道的选择进行了阐述。包括主要技术指标、热设计参数、制冷量和风道的选择、风道的机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6.
电厂锅炉的炉墙是指锅炉本体的炉室、水平烟道和尾部包覆以及锅炉本体范围内的烟风道、管路系统、空气预热器等的外部炉墙,它起着密封和绝热双重作用,炉墙结构的重要性也就围绕着这两个作用而展开,锅炉在正常的热力工况下运行,应该具有足够的严密性和良好的绝热性,提高锅炉密封和保温质量,提高热效率已成为运行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高速列车空调机组运行时通过风道传递到客车室内的噪声,以VA ONE仿真软件为平台,以实测的空调机组噪声频谱数据为依据建立某型高速列车空调风道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验对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然后探讨了在风道模型内粘贴不同吸声材料的降噪效果;并对比了吸声材料的长度和厚度对风道降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道内粘贴吸声材料为2D聚酯纤维,厚度为25 mm,且其长度大于1.785 m时,降噪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恒胜 《科技信息》2010,(18):366-367
本文论述HG-240/9.8-LMG35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风道结构,对常见点火风道浇注料脱落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海洋石油开采平台位于茫茫大海之上,部分电气设备需要存放在固定的房间内使用,而海洋环境具有潮湿、高盐分的特点,同时,环境温度、湿度、盐分对干式变压器、变频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保证这些电气设备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需对其房间风道和设备自身风道进行有效改造。介绍了变频器间风道、变频器排风风道的改造原理、改造方法和改造效益。  相似文献   

20.
极板快速干燥机是蓄电池生产工艺中的重要设备.为提高干燥效果,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风道形状、出风风道几何计算模型,分析风道流场,提出优化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梯形风道与矩形风道相比,变截面设计可以提高出风风道两侧末端出风口风速;在出风风道模型中,合理的导流板位置可以提高出风口风速的大小并改善其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