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接受有关方面的询问和质证的制度会逐步实施,司法鉴定制度已经成为重要的诉讼证据制度之一。法庭或对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质证,一般包括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格,鉴定委托与受理的合法性,鉴定人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关系,鉴定使用的检验材料的可靠性,检验程序和方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和鉴定结论的真实性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鉴定结论是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案件性质的重要依据,但作为鉴定结论的"真理性"又是相对的,这就决定在庭审过程中对鉴定结论进行质证,包括两方面,庭前审查和庭审审查,通过对鉴定结论采信的分析,提出了对司法鉴定结论采信的几点建议,并认为终局鉴定来消除鉴定的分歧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司法鉴定结论对于准确的定罪量刑,保证办案质量,避免冤假错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司法鉴定机构设置、鉴定标准、制度建设、鉴定人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致使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建立统一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规范统一的鉴定标准,建立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认证和社会评价制度,规范鉴定结论的质证机制,从而提高司法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4.
鉴定在每个国家的诉讼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是正确判决的保证。鉴定人是鉴定活动的主体,鉴定人能否客观公正的进行鉴定是鉴定结论准确与否的保证。本文的重点就在于对我国的鉴定制度的鉴定人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我国鉴定人制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针对民事诉讼中的质证概念,对质证的主体、对象、内容进行了界定。在探究现实质证制度不健全的立法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程序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6.
立体足迹造型与识别系统技术及在法庭诉讼中的证据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经验型”足迹鉴定由痕迹技术人员手工操作、定性分析,主观性强。立体足迹造型与识别系统的处理过程和识别结果与足迹专家检验过程吻合,识别精度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与作案人足迹的相似性做出形、数、图、谱相结合的科学结论,经得起法庭质证的“检验”.从而发挥了足迹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在民事审判中,为确定当事人诉争的涉案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接受当事人或人民法院的委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该涉案工程进行检验、核算、鉴定后作出科学的结论意见的过程。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是解决工程纠纷案件的综合性、关键性证据,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解决纠纷,构筑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摹仿签名笔迹的特点及同一认定的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规范摹仿签名的同一认定,本文结合鉴定的实践就签名笔迹的特点,摹仿签名笔迹与正常签名笔迹的异同,系统的识别方法和同一认定的规范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利该类笔迹的科学鉴定和鉴定结论的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证据理论上,将鉴定人视为证据方法存在不妥之处。鉴定本质上是法官在鉴定人之辅助下,以被鉴定之物为证据方法、原则上须依当事人申请而启动的证据调查之职权行为。鉴定结论为证据资料。我国学界对司法鉴定之性质的界定有欠准确,因而导致民事司法鉴定外延泛化、混同鉴定之独立性与中立性、对鉴定结论之性质认识错误以及忽视鉴定实施过程中对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保障等缺陷。  相似文献   

10.
司法鉴定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关键依靠制度。司法鉴定活动应符合一系列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即当事人平等、鉴定程序公开、诉讼各方对程序的平等参与等各个方面。笔者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应树立和谐的理念出发,分析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机制,司法鉴定行业级别制度和统一的司法鉴定标准,鉴定人出庭质证的制度,鉴定人员的资格确认。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一个程序以前,应该完整地并且精确地说明要求解的问题.作为一个产品。软件相对于其形式规格说明来说应该是可靠和正确的.规格说明是程序变换方法的起点,程序变换方法保证了程序的正确性.本文给出了ADTSL的简要描述,并提出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中的产生式系统的软件开发新模型.  相似文献   

12.
肖庆华 《科技信息》2007,(15):130-130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案件中有关财务会计专门性的问题,鉴定人不能从技术上进行突破时,采用人证作出满足办案人员需要的鉴定结论,这不仅违背了鉴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客观、科学的鉴定原则,造成鉴定结论的不科学不客观,影响了司法会计鉴定结论中的可信度,而且也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案,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甚至会为此而负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孔凡彬 《科技信息》2007,(24):270-271
在诉讼中,对技术性或专门性问题的解决英美法系是实行专家证人制度,我国秉承大陆法系传统实行鉴定人制度,但鉴定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是如何对鉴定结论进行有效质证,从而避免鉴定书发挥"一语定乾坤"、"科学判决"的作用。作为立法补救措施--专家辅助人制度,因该辅助人的质询意见不是法定证据,因此该补救措施在事实上又是于事无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合理借鉴英美法上的专家证人制度,完善证据立法,增加专家证言这一证据类型。  相似文献   

14.
证据规则是诉讼法律的核心问题,是程序公正的内在保障机制。而在证据的运用过程中,质证是采证、认证的前提和基础,认质是质证的必然结果,质证和认证是证据规则的核心。笔者针对我国刑事证据法律相对西方较落后的现状,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法庭质证、认证规范,充分发挥法官驾驭庭审能力,保障控、辩双方诉讼权利,确保裁判的“法律真实”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晓锋 《科技信息》2010,(22):I0341-I0341
在实际办案中,经常会出现质疑手印鉴定能否证明某人作案事实的情况。成功的案例令人心悦诚服,但也有手印鉴定结论受到质疑、甚至不予采信的情况。如何提高手印鉴定的证明能力,是刑事技术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并且要在工作实践中想方设法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陆志刚  方绿治  吴耿  曹烨 《科技信息》2011,(35):I0214-I0216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鉴定)是关系到房屋结构质量的耐久性、安全性,是评价房屋工程整体质量的依据,也是作为工程质量修复补强的重要依据。在结构检测(鉴定)前必须制订好科学规范化的检测方案,依据检测程序方案要求进行严格规范的实施检测,为此编制检测程序方案是确保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和检测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彦璋 《科技信息》2010,(26):94-95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疗事故责任鉴定制度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改革的方向,就是将由医学会鉴定和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的"双轨制"责任鉴定机制改变为统一的医疗事故责任鉴定法律制度,建立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人制度,由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人独立向法庭负责,向法律负责,改变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不向法庭负责或者只间接向法庭负责的做法,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程序的公正性、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过程的透明度,增强医疗事故责任鉴定结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电梯的先进的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应用,电梯数量不断增加,科学先进的检测技术日益受到广大电梯检验人员的关注。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电梯本身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电梯的上行保护装置也位列其中。本文研讨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检验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9.
论痕迹鉴定结论在司法中应用的困境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痕迹鉴定结论作为一种法定证据,是补充裁判官之认识能力,为推测实证事实之存否的基础材料,因此有着极高的证据价值。但随着人们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识,鉴定结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的观点,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鉴定结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圣,它同样也会出错。由于对痕迹鉴定结论一直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其所面临的挑战和责难已是难以避免。所以,在现阶段,一方面要正确看待痕迹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开展各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以促使结论更科学和客观,才能充分实现痕迹鉴定结论应有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20.
潘皤 《当代地方科技》2012,(20):23-23,25
审前程序应当像一个漏斗,使案件繁简分流,只有复杂的程序才能通过审判程序解决。因此,审前程序应该具有两个目标:一是更好地为审判程序做准备(明确争点、固定证据);二是寻找纠纷替代解决功能(审前调解)。就目前各国经验来看,都赋予了审前程序独立解决纠纷的价值,而我国的审前程序是作为审判程序的一个附属程序,不具有审前程序应有功能。为了构建我国的审前程序,需要承认审前程序独立地位、设立诉答制度、审前调解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