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钾、钠及其化学物在高炉冶炼条件下的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热力学计算,并且结合包钢试验高炉取样数据,山西省闻喜高炉冶炼钾长石的物料平衡计算及新疆钢铁公司冶炼雅满苏矿的特点,初步归纳了钾、钠化学物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南矿冶学院炼铁专业师生在浙江武义钢铁厂9.5M3高炉上,进行钒钛球团矿冶炼试验,厂校共同努力,使试验取得成功。高炉用燃料为50%的土焦或外来焦。50%的冷压焦化白煤球。原料为钒钛铁砂球团矿,其含铁品位45%左右。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性试验,试验期风温650-850℃左右。试验获得成功。与全部用焦炭冶炼的同类型高炉相比,冶炼指标较为先进,最高利用系数达3.0,而同类型高炉普通矿冶炼为2.0;焦比在1.0以下;试验期的  相似文献   

3.
用冷态三维180°扇型1/2.5高炉上部布料模型研究了高炉冶炼100%球团矿的布料规律,并在100米~3高炉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证明,两者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承钢高炉在冶炼炼钒钛矿过程中炉缸中生成大量沉积物,影响高炉顺行这一情况,对承钢高炉沉积物进行了矿物组成和矿相分析,结合承钢生产具体情况,提出减少承钢高炉炉缸沉积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承钢高炉在冶炼炼钒钛矿过程中炉缸中生成大量沉积物,影响高炉顺行这一情况,对承钢高炉沉积物进行了矿物组成和矿相分析,结合承钢生产具体情况,提出减少承铜高炉炉缸沉积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烧结矿和入炉矿配料的优化及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炼铁过程中,合理经济地确定烧结矿和入炉矿的配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某钢铁厂为例,从技术要求、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考虑高炉配矿的最佳经济性问题。根据LP线性规划法的思路,以生产实践和试验为基础,建立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并借助Matlab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实现烧结矿及高炉操作的优化配料。同时用VB编制了具有可视化界面的程序计算高炉物料平衡、热平衡,从而可以直接地判断高炉配矿的合理性。结果表明,LP线性规划法是高炉配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言】高炉使用自熔性烧结矿进行冶炼,是炼铁生产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众所周知,碱度(CaO/SiO_2)1.2左右的烧结矿,在质量上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粉化,便给高炉生产带来了危害。根据首钢的生产实践,在烧结科中加入含磷的物料,对抑制烧结矿的粉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做为冶炼低磷生铁来说,这显然是不够合适的,北台钢铁厂在烧结料中配加1%左右的含硼铁精矿粉,也同样取得了抑制烧结矿粉化的作用,并且在高炉生产上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增加生铁中硼元素的含量和增加生铁中磷的含量,对生铁质量的影响就大不一样了。如以冶炼制钢生铁为例,含硼生铁可成为冶炼硼钢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8.
<正>1958年3月21日,毛泽东在成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将攀枝花开发建设正式纳入国家计划。●1964年2月8日,冶金工业部从全国各地抽调108名冶金科研人员,成立"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组"。从1965年到1967年,试验组先后在承德、西昌、北京进行冶炼试验,解决了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
磷矿是保障精细磷化工生产和粮食供应的物质基础,而地下缓倾斜磷矿体的开采一直是个难题.该文以湖北兴山后坪矿段磷矿层地下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对磷矿层的开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进行单轴压缩模拟试验,求得各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模拟试验结果和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然后研究了磷矿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围岩的应力变化情况、上覆岩体的位移规律和矿柱屈服区分布情况,从而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最后,分析了在缓倾斜磷矿体中实施浅孔房柱法开采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人工添加氧化物改变磷矿中各组分的含量,研究了四川金河磷矿酸解的优化组成,得到了磷矿各组分的优化配比,并通过数学软件SPSS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组成与磷矿分解率和五氧化二磷收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人工配矿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四川磷矿的开采利用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EPDM混炼胶对聚丙烯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发电厂的废料粉煤灰粉碎至微米级后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混炼,由此制得的混炼胶再与聚丙烯树脂进行熔融共混,经注射成样条后分别测试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结果表明添加此混炼胶能显著地改善聚丙烯的韧性,而且由于刚性粉煤灰的加入减少了因韧性增加所导致的拉伸强度下降;同时熔融指数及密炼试验表明,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能没有太大变化。利用含有粉煤灰的混炼胶填充聚丙烯是提高粉煤灰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磷渣和粉煤灰两种工业废渣生产高性能胶凝材料,研究了不同磷渣/粉煤灰配合比的碱-磷渣-粉煤灰胶凝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碱-磷渣-粉煤灰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正常,在掺量为0~30%(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碱-磷渣-粉煤灰的凝结时间略有延长.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折强度相对较低;掺加粉煤灰后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降低,但抗折强度提高.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抗冻性和耐蚀性均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但其干缩较大,用部分粉煤灰取代磷渣粉可一定程度减小干缩.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可调催化氧化不同形态铜转化,现域一步制得硫酸铜新方法及反应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优选的常温、常压温和条件下,应用自制的新型铜-铁-氧(CFOL)催化剂催化氧化粗矿铜,干湿法铜冶炼后的“渣铜”,以及其它不论何种形态铜的转化,可一步制得较高纯度,高收率(摩尔分数x98%以上)的硫酸铜,得到了分子、离子、络合物的协同催化的物理化学新图像,CFOL起转输电子的电桥作用,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藻类对矿石磷转化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通过对沙角藻利用磷矿石粉作为唯一磷源生长状况的研究吸对其转化利用矿石磷情况的测定,结果表明该藻不仅能转化利用矿石磷粉中的磷以满足其本身生长的需要,而且可提高介质中有效磷的浓度为其它生物的生长提供磷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低温燃烧法合成Y2O3:Eu^3+体相及纳米粉体材料,通过XRD图谱和电荷迁移(CT)激发光谱测定粉体的平均尺寸、电荷迁移能及CT激发光谱能量跨度。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探讨Y2O3:Eu^3+发光材料的纳米化对电荷迁移(CT)激发所需电荷迁移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Y2O3:Eu^3+材料发光中心CT激发的谐振子模型中,发光中心的振动频率ω(基态)及ω’(CT态)将随材料纳米尺寸的下降而下降;CT激发光谱能量跨度Espan以及CT激发中发光中心所获得的振动能量Evib将随CT态振动频率ω’的下降而下降;此外,基于发光中心零声子电荷迁移能Ezp以及发光中心振动能量Evib随Y2O3:Eu^3+纳米尺寸的下降幅度,求得CT激发所需电荷迁移能ECt的变化幅度,所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基本相符。该文揭示了Y2O3:Eu^3+材料纳米化后CT激发能的下降以及CT激发光谱能量跨度的收缩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的工程实践,对主体及新增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整体分析,用节点设计来保证结构计算的准确度,提出既有房屋加层设计与构造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307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对铁矿石中Fe,Ca,si,Mn,Al,Mg,P等七个元素的仪器测试条件分别进行了选择。选用不同类型铁矿石多个标准样品进行数学校正回归从而确定最终校正项及校正系数,应用于实际试样分析。得到满意的结果。由此而确立的熔融法制样,经验系数法数学校正,测定铁矿石中TFe,CaO,SiO_2,MnO,(Al)_2O_3,MgO,P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可适用于原矿铁精矿、烧结矿、球团矿等各种类型的铁矿,使用统一的工作曲线,分析误差符合日常生产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高亮度橙色高温相Ca2.99Eu0.01SiO4Cl2荧光粉,进行了发光特性表征并探索了其在LED上的应用。Eu2+离子在Ca3SiO4Cl2基质中可被300~450 nm光有效激发发出橙黄光,发射光谱是Eu2+离子的特征4f65d1→4f7跃迁发射带。测量得到的Eu2+离子的荧光寿命为微秒量级,分别是 τ1=1.53 μs和τ2=7.29 μs。用该荧光粉制备了395nm近紫外芯片基和460 nm蓝光芯片基发光二极管,并测试了它们的发光性能,表明高温相Ca2.99Eu0.01SiO4Cl2荧光粉适合于用作白光LED的红黄色组分。  相似文献   

19.
沂南金矿铜井矿区1957年建矿,至今已是55年的老矿山。由于长期开采,原先井田范围内已探明矿体已基本采尽。近年来一直采用边探边采,探采结合来维持矿山的正常生产。通过查阅矿山探采资料并结合自己在矿山多年的地质实践经验,对矽卡岩型矿体成矿规律进行总结阐述,通过掌握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为以后地质探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磷铁矿还原焙烧降磷过程中脱磷剂成本高、用量大等难题,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高磷铁矿,采用还原焙烧-磁选工艺,研究了组合脱磷剂对高磷铁矿提铁降磷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揭示提铁降磷机理.结果表明:加入13%碳酸钙和2%碳酸钠作为组合脱磷剂能代替传统脱磷剂,并获得了良好的脱磷效果.当原矿铁品位55.58%,含磷0.57%时,在推荐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铁品位93.25%,铁回收率90.75%、磷质量分数0.09%以及磷的去除率高达91.46%的粉状还原铁.加入的组合脱磷剂不仅促使铁氧化物中的磷组元向磷酸钙发生转变,使金属铁颗粒与磷酸钙界限明显,而且还能防止难以还原的铝尖晶石和铁橄榄石的生成,最终实现了磷的深度脱除和铁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