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干细胞》期刊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可利用经血培植心肌细胞,修复心脏损伤,且成功率比采用骨髓干细胞的0.2%~0.3%高出近百倍。  相似文献   

2.
噪声超过人们所能耐受的程度就形成污染,称为噪声污染。噪声会损害听力,造成耳聋,这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随着环境医学对噪声危害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它还会对人体其他组织器官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一、损伤眼睛。科学家发现,噪声能使人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经实验,当噪声强度在90分贝时,有2/5的人瞳孔扩大,视物模糊,而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病、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进化方面,大自然似乎更偏爱蟑螂,至少在心脏方面可以这么说。对蟑螂而言.即使有一个心室停止跳动,它还能继续生存;而人类一旦有一个心室停止跳动,就会出现死亡。最近,印度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苏加.古哈(Sujoy Guha)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蟑螂的心脏原理研制出一种人造心脏。他们认为,这种人造心脏经久耐用,价格也为大众所能承受。  相似文献   

4.
刘扬 《科学通报》1993,38(19):1809-1809
熟知,癌症是人类尚未征服的最危险的致命疾病之一,近年人们都致力于攻克这一难关,并已研究出一些早期诊断的方法与治疗的药物。具有醌式结构的阿霉素(Adriamycin,简称AQ)为其中颇为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但AQ对心脏有较强的损伤作用,致使其临床应用有很大局限。对AQ损伤心肌过程的初步研究显示:AQ诱导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能损伤心肌线粒体,同时还提出利用自由基清除剂来弥补这一损伤。实验证明,五味子酚对阿霉素引  相似文献   

5.
封根泉 《科学通报》1978,23(12):708-708
噪声污染乃是当前国际贯注的重要公害之一。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听力影响。本文拟就稳态噪声听力影响研究进展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一简略介绍,并就通过听力损伤预测预报来防护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途径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一种可监测心脏的可穿戴超声波成像器件只有一枚邮票那么大,能穿戴在身上,最长达到24小时,甚至在使用者锻炼时都能继续监测。这种装置有朝一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当前的医学技术可能遗漏的心脏疾病,这是一项新研究的发现。心脏疾病是老年人的头号死因,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其他因素,它在较为年轻的人群中也越来越变成一个问题。心脏疾病的征象常常转瞬即逝,不可预知,所以长期心脏成像也许有助于发现心脏异常情况,用其他技术的话,那些异常情况很可能逃过侦测。  相似文献   

7.
发现心脏节律中存在确定性混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心脏节律的复杂性以及其产生受多种生理过程的影响,以受迫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为分析模型,提出一种能较准确反映其内在确定性部分动力学机制的模型构造方法,应用试验数据分析时发现;模型可以产生与心脏节律相似的动力学行为,心脏节律不仅不能解释为线性Gauss过程,而且其内在机制具有初始值敏感性质,生理过程的影响(动力噪声)对产生复杂心脏节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噪声趣谈     
安静治病噪声不仅危害听力,而且危及身体许多器官,比如可使心脏功能减弱,血压增高,呼吸节律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其实最有害的不是刺耳的尖叫,而是虽不太强但持续不断的噪声。人最难忍受的是混杂在日常环境中的汽车发动机声。不过情况并非毫无办法。美国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科学家进行的试验表明,人体能够与噪声的攻击相抗争,办法就是让他休息。换句话说,安静可以治病  相似文献   

9.
蓝冰 《科学》2007,59(1):25-25
据英国Nature,2006,443:159报道.p53蛋白是脊椎动物DNA损伤响应和肿瘤抑制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原先的研究认为这两种作用是有因果关系的.但最新研究数据却表明了与之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知识就是力量》2004,(1):68-73
用自体细胞制造的心脏瓣膜疗效更佳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用患者本身细胞制造的新型心脏瓣膜将提供比其他瓣膜替代物更加安全的选择。出现病变的心脏瓣膜不能正常开合,会因此损伤心脏。如果药物治疗不起作用,就只能使用猪、牛、死亡者或者机器的心脏瓣膜进行替换手术。柏林查利特医院的研究人员认为,对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来说,猪、牛或者机器的心脏瓣膜效果很好,但对年轻的患者却不行,因为它们会很快磨损老化。科学家从死亡者和猪的心脏瓣膜开始试验,将活体细胞去除,仅剩下胶原质和弹性蛋白的骨架。这些骨架仍保持着心脏瓣膜的初始形状。研…  相似文献   

11.
心肺机     
心肺机临床上实施心脏修补或冠脉疏通之类的手术时必需使心脏停搏,科学家们为此设计出了一种不但能泵送血液而且还能完成气体交换功能的机械装置。这种机器可以在患者心肺功能暂停的情况下维持其生命.因而使此类手术变得较以前简便安全。这种心肺机的主要结构是一台具有...  相似文献   

1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宁静的乡村稻田里,青蛙们常常是通过叫声来相互交流。可是,在一些水流湍急、水声巨大的河流峡谷中,青蛙已经不可能靠叫声来相互交流了。那么,它们靠什么方法交流呢?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环境中的青蛙有两种交流方式.一种是类似人类手语的身体语言.一种是可以穿越噪声进行传播的超声波。  相似文献   

13.
一在所有心脏病发作病例中,约一半的患者事先无任何心理准备。众所周知,胆固醇是诱发心脏病的指示剂,一些人认为,他们血中的胆固醇浓度不高,所以无心脏病发作危险,然而,一旦心脏病发作,他们便措手不及。美国一项新的研究证实,一种简便的血液试验可提前10年预测心脏病发作。这一研究结果可鼓励人们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研究证实,人体的炎症反应在心脏血管的堵塞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这项研究为其提供了佐证。波士顿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查尔斯·H·亨内肯斯(CharleSH.Hennekens)说,这一新的研究所见“可被证实在未来具有…  相似文献   

14.
石磊 《世界科学》2009,(2):38-39
无论生病还是健康,当谈到医疗保健时可将人们分为不同的两类。一些人会本能地去寻求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如进行虚拟结肠镜检查(virtual colonoscopy,即利用CT扫描肠道内是否有异常物质的生长。与标准肠镜不同的是.这项检查无需从肛门插入肠镜——译者注)和心脏CT扫描,服用最新研制生产的药物。当常规基因组分析用于临床检查时,他们也会要求增加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州的一位机械工程师皮埃尔·阿平(PierreArpin)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手提式心脏按摩仪”,已于最近取得专利权。该仪器将革命“心肺复苏木”(CPR),替换原始的“手法胸外心脏按摩术”,操作方便、安全,排除了手法按摩容易产生压断肋骨或损伤内脏的危险。“手提式  相似文献   

16.
雨薇 《科学24小时》2009,(10):45-45
血液.是流淌生命的河,而心脏。就是生命之河的源头。当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导致它骤然停止了跳动,我们就应当争分夺秒地在4~6分钟的黄金时间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便是进行胸外按压,因为这能使机体维持最低基础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7.
夸克的心脏     
夸克的心脏祝汉民编译发现顶夸克的欢庆还不到一年.世界上功率最大粒子加速器的物理学家似乎已从喝香槟酒的兴奋中冷静下来了。1996年2月来自芝加哥附近费米实验室的一份引人入胜的报告指出.夸克也许是由更小的某些东西组成的。迄今为止,线索令人沮丧和含糊不清,...  相似文献   

18.
动物用眼耳鼻舌身来感知外界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和所存在的状态。对鱼来说,它们的感觉器官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却没有发展得那么完善。和别的脊椎动物一样,鱼不会只依赖一种感官,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生存的目的。但同时,鱼除了有通常的五种感官之外,还具有鲜为人知的第六感觉系统。 鱼的第六感觉系统,被称为侧线系统,它们长在鱼身体的两侧,从尾部延伸到头部。构成侧线系统的每一组侧线器官,是由受神经控制的一簇纤毛组成,每一簇纤毛又被果冻状的吸盘包围着,又称为神经丘。这种感觉系统能感知水的运动以及鱼所处位置压力的变化。因此,除了两栖类动物,陆地上的动物是没有这种第六感官的。但是水里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噪声,还没有人知道鱼是怎样区分这些噪声的。前不久,德国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鱼可能是靠推测来区别各种噪声所代表的意义的,这正像人在生活的经历中能够获得经验一样。 鱼的侧线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生长在鱼的体表面,称为表面神经丘;另一种被埋在皮肤中的管道里,称为管神经丘。为了研究鱼的侧线系统.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在金鱼体表钻了一个洞.并安装了仪器,以记录这些神经丘的变化状态。为了让水运动,研究人员在水缸里放上了一个振动球。...  相似文献   

19.
想到地球.李刚便往天上瞧了瞧,地球蓝莹莹水汪汪地挂在那里.模样儿真惹人怜爱。虽然有思想准备,也目睹了无数次影视中的地球画面,可到了外空间从太空飞机舷窗往外一看,李刚还是没能按捺住心脏的激烈跳动,瞬间理解了李卓为什么赖在月球基地不肯离开。换成他自己,要是老婆在这里,也不会想回去。这么一抬眼就能看到地球的感觉,很奇妙,没法子形容,  相似文献   

20.
1.不要吃太多的冷饮:盛夏是一个酷热的季节。若能喝上一杯冰镇饮料或吃上一支雪糕,会令人神清气爽,暑热顿消。然而,过量地饮用冷饮,会损伤胃肠功能,引起疾病。首先,过量地饮用冷饮会使胃粘膜的毛细血管收缩.使流向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可引起腹痛、呕吐和腹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