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下的脑电信号分类算法.将图片序列快速呈现给受试者并将同步采集脑电信号,将脑电信号截取分段作为样本集.通过约束有监督降维后样本与样本中心差值的趋近方向,使用训练集脑电数据训练得到映射矩阵;通过特征提取函数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脑电数据样本变换为特征矢量,使用支持向量机对样本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24名受试者的脑电信号分类的平均正确率为91.5%,平均AUC达到了0.95,证明脑电分类算法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可以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准确地识别目标图片.  相似文献   

2.
情绪在人们的思考、行为和交流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充分利用脑电信号的频率、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信息,提出一种基于CNN-BiLSTM(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bid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的脑电情绪分类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由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层特征融合的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构成,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学习脑电信号的频率和空间特征,双向长短时神经网络则从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中挖掘脑电切片之间的时序信息。借助离散情绪模型的SEED(sjtu emotion eeg dataset)数据集和连续情绪模型的DEAP(database for emotion analysis using physiological signals)数据集来进行情绪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SEED和DEAP两个数据集上,CNN-BiLSTM模型均取得了目前最好的情绪分类性能。此外,该模型的时序信息挖掘模块性能优于单层长短时神经网络,能够学习更多的时序信息。  相似文献   

3.
针对神经网络训练时收敛慢和模型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传统的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接着概括梯度下降法各种变体优化算法和现阶段主流数据增强方法对应的优缺点,最后对训练时的优化问题提出组合使用AdaMod和AdamW的训练优化方案,提高了训练网络收敛效率。针对深度神经网络性能表现比较依赖于数据集从而导致泛化能力差的问题,该文使用基于线性插值的数据增强方案,对类别不同的样本之间的领域关系进行建模,增强了神经网络的健壮性。在VOC07+12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EfficientDet-d0检测算法模型参数量、浮点计算量、精度和泛化性能比较均衡,泛化能力得到增强,训练过程收敛更快,验证了该文提出的训练优化方案和使用的数据增强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脑电情感数据集SEED进行情感识别研究,旨在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自动提取脑电样本的抽象特征,省去人工选择特征与降维的过程。首先,采用小波包变换(WPT)对脑电信号进行6级分解并构成二维结构样本;然后,通过改变网络深度设计了6个深度不同的CNN模型;最后,通过投票法与加权平均法建立集成模型,提高了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3种情感类别的平均分类精度达到了93.12%,能够满足情感识别的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数据集识别难度分布不均匀,提出了基于粗糙K-means和AdaBoost的雷达辐射源快速识别算法。该算法由2个阶段构成:初级识别阶段提出一种改进粗糙K-means算法,将数据特征空间分割为确定区域、粗糙区域和不确定区域,构建雷达辐射源快速识别算法模型,对数据集进行筛选和识别,同时提出了一种确定粗糙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量以解决其固有缺陷的思路;在高级识别阶段,基于粗糙区域已知数据训练的多类AdaBoost分类器识别不确定区域未知数据,提升识别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RBF-SVM和AdaBoost相比,精度浮动在-0.1%到+1.4%之间,训练时间和测试时间分别最大缩短0.857s和0.005s,在保持了较高识别精度和泛化能力的同时,明显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缩短了耗时,提供了设计雷达辐射源快速识别算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少量样本情况下分类器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多分类器协同的半监督样本选择方法,利用未标注样本实现样本增强,提高分类器泛化能力.依靠多分类器的互相监督和多分类器标签一致的原理,将已标记样本作为训练集,利用SVM和RF两个分类器协同训练,多分类器的类别标签和确定度值作为约束条件,从未标记样本集中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样本构成增强样本集,以准确率为评价标准,验证本算法对分类器泛化性能的影响.本算法在手写数字数据集(Mnist字符库)和Landsat土壤数据集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少量原始训练样本构建的分类器,增强样本构建分类器预测的全部类别准确率都得到提升.两个数据集的总体准确率分别提升5.97%和7.02%,Mnist数据集中数字5这类准确率提升最高(提升11.9%,从79.3%到91.2%),Landsat土壤数据集中土壤3这一类准确率提升最明显(提升15.8%,从73.5%到89.3%),结果证明了该算法显著提高了分类器的泛化性能.同时与经典的KNN、Co-training和Co-forest算法对比,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未标记样本信息,具有最好的精度表现,证明了该研究提出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在联合匹配边缘概率和条件概率分布以减小源域与目标域的差异性时,存在由类不平衡导致模型泛化性能差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基于平衡概率分布和实例的迁移学习算法。通过基于核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特征数据映射到低维子空间,在子空间中对源域与目标域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进行联合适配,利用平衡因子动态调节每个分布的重要性,采用加权条件概率分布自适应地改变每个类的权重,同时融合实例更新策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泛化性能。在字符和对象识别数据集上进行了多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图像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特定脑电信号数据集的情绪分类问题,研究紧凑型的卷积神经网络EEGNet在不同脑电数据集上的能力与效果,并通过在不同的脑电数据集上对EEGNet进行训练与调试,实现单模态脑电数据集的情绪分类。首先,介绍紧凑轻量型卷积神经网络EEGNet结构在时空数据集上的强大处理能力,提出在对EEG信号特征进行编码时的有效性假设。其次,介绍两种经典的脑电公开数据集SEED和SEED-IV,设计针对性的预处理方法、基于EEGNet的情绪分类实验并与其他经典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经过在SEED和SEED-IV数据集上的多轮测试,分别得到了85.3%和73.3%的分类准确率,验证了EEGNet在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分类任务中具有较好的健壮性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针对脑电信号在采集过程中出现的漂移情况,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分析了节律对数功率、分形维数和信号熵等9种特征,研究了脑电漂移数据对情绪分类的影响;同时,采用拟合求差的方法,尝试对脑电漂移数据进行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漂移数据会导致情绪分类正确率下降,而拟合求差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漂移数据对分类造成的不利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不存在漂移数据时,样本熵和θ节律功率对数两种特征的情绪分类效果最好,而存在未经校正的漂移数据时,δ节律功率对数特征的情绪分类结果最好;漂移数据校正后,样本熵和δ节律功率对数两种特征的情绪分类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燕楠  王珏  魏娜  宗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41(10):1237-1241
提出一种用样本熵作为特征进行注意力相关脑电信号的分析与分类处理、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实现分类器的方法.7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男性受试者接受了执行3种不同注意任务状态下的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样本熵分类法对注意任务相关脑电信号分类的正确率可达85.5%,优于传统频段能量法获得的分类精度(77.9%).这个结果暗示了样本熵能有效地识别出自发脑电中注意力相关信息,因而它可在脑电生物信息反馈治疗系统设计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提取N2-P3成分,利用ICA对脑电数据进行盲源分离,自动提取N2-P3成分;同时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训练时间长、个别识别准确率不够高的缺点,选择极限学习机作为分类器.在模拟阅读实验范式下,记录了7名受试者的脑电数据,利用ICA分别对每名受试者的高维脑电数据进行盲源分离,提取出N2-P3成分,以此作为靶特征,并与非靶特征一起放入极限学习机分类器进行分类.训练得到7名受试者的训练时间和分类准确率,并与支持向量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ICA特征提取后,使用极限学习机进行分类,该分类器学习速度快,泛化能力强,训练时间大大减少.在分类准确率上,ICA+ELM的分类准确率较传统的最佳单通道+SVM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后者平均的82.4%提升到了97.7%.  相似文献   

12.
脑电信号作为最能表征人体情绪的信号,正在成为情感识别的主流信号源.利用迁移学习可以克服生理信号源域、目标域间存在分布差异的问题.传统迁移学习由于缺少对样本、特征的选择过程,会对迁移效果产生负影响,致使识别率较低.为提升迁移效果,在样本、特征两个方面对迁移数据进行优化.介绍了一种基于Like值的实例筛选方法,以及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自动特征选择方法,并使用联合分布适配(joint distribution adaptation, JDA),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情感识别的迁移学习框架.在SEED数据集上构建了两个迁移任务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框架可以有效提升迁移效果,提高跨域情感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正常脑电信号由于容易受到多种脑电伪迹的干扰而导致信噪比低,为了提高脑电信号的信噪比,使用一种基于度量的小样本学习模型来检测脑电信号中的伪迹,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型网络的脑电伪迹识别模型(EEG Artifact Prototype Network,EAPNet)。该模型能够学习一个从EEG特征到目标空间的非线性映射,然后计算每个类原型表示的距离,并按此距离进行分类; 仅需较少数量的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就能实现对伪迹的准确识别。最后,在公开的脑电伪迹数据集TUAR(TUH EEG Artifact Corpus)中进行了伪迹识别实验,并将EAPNet模型与2个深度学习模型(EEGNet、全连接神经网络(FNN))及7个机器学习模型(高斯贝叶斯模型(Gaussian NB)、随机森林模型(RF)、逻辑回归模型(LR)、套索回归模型(Lasso)、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岭回归模型(Ridge)和最近邻算法(KNN))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1)EAPNet模型是一种高效的伪迹检测方法:在2-way 1-shot、2-way 5-shot、2-way 10-shot任务中,模型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69.44%、77.21%、80.01%。(2)在所有对比模型中,EAPNet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维模型的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模型识别方法。将点云数据通过占用网格规范化计算转化为二值3D体素矩阵,通过附加正则化项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提取体素矩阵的特征,再通过共享权重的旋转增强对训练集进行数据增广并以此对模型标签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公开数据集ModelNet40及悉尼城市模型数据集上的识别精度均达到85%左右。与基于同类机器学习的三维模型识别算法相比,在相同训练数据集上该方法网络训练时间短,在相同测试数据集上模型识别准确率高,检索速度快。提出的体素占用网格模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三维点云模型数据集及规范化体素模型数据集的识别和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平衡数据集数据分布不均匀及边界模糊的特点,提出基于局部密度改进的SVM(NLDSVM)不平衡数据集分类算法。该算法先用层次k近邻法计算多数类中每个样本的局部密度,依据每个样本的局部密度值分别选出边界区域、靠近边界区域的与少数类数目相等的样本与少数类完成SVM初始分类;用所得的支持向量机和剩余的多数类样本对初始分类器迭代优化。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与WSVM,ALSMOTE-SVM和基本SVM算法相比,NLDSVM算法G-mean的平均值提高了7%,F-measure的平均值提高了6%,AUC的平均值提高了6%。NLDSVM算法分类效果良好,能有效改进SVM算法在分布不均匀及边界模糊数据集上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6.
真实数据集中存在的对抗样本一方面易导致分类器取得较差分类结果,另一方面如果能够被合理利用,分类器的泛化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针对现有大部分分类算法并没有利用对抗样本训练分类模型,提出一种攻击标签信息的对抗分类算法(ACA)。该方法从给定数据集中选取一定比例样本并攻击所选取的样本标签使之成为对抗样本,即将样本标签替换成其他不同类型的标签。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训练包含对抗样本的数据集,计算生成的SVM输出误差对于输入样本的一阶梯度信息并嵌入到输入样本特征中以更新输入样本。再次利用SVM训练更新后的样本以生成对抗的SVM(A-SVM)。原理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一阶梯度信息不仅提供了一种分类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可提高A-SVM的实际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7.
小样本图像分类训练样本过少,若直接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其处理会出现过拟合现象,且存在训练好的模型不能很好的泛化到测试任务上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增强的算法去缓解模型过拟合,并结合深度学习网络wide-ResNet28来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此方法没有引用外部数据对当前任务进行数据扩充,而是借助基类数据的语义先验信息对新类数据的特征进行补充,在形成新的特征分布上进行数据增强.该方法在MiniImageNet和Cub 2个小样本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图像特征提取的精确度分别达到83.46%、91.61%,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多通道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但多通道脑电情绪识别信号复杂且各通道重要性一致,并不能高效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脑电情绪识别。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缩放卷积层和脑电通道增强模块的情绪识别方法,能直接在脑电物理通道上进行增强学习。首先,通过缩放卷积层提取多通道脑电情绪信号的类时频特征;然后,通过脑电通道增强模块对所有脑电物理通道重新赋予不同的重要性;最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情绪进行分类。该方法能够融合多通道脑电信号的时间和频率信息,同时,通过输出各脑电通道的重要性,探究不同情绪维度与脑电通道之间的关系。在DEAP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不同脑电通道对情绪识别任务的重要性存在差异,其中,额叶区和枕叶区的C4、 P4、 P3、 PO4、 F7 5个脑电通道重要性相对较高,该情绪识别方法在愉悦度、唤醒度和支配度3个情绪维度上的识别准确率也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阳  张涛  陈锦  王禹  邹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39(12):1258-1262
网络入侵检测已经广泛运用机器学习模型,但是研究者们多关注模型选择和参数优化,很少考虑数据不平衡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少数类入侵样本的检测效果较差.针对该问题,以SMOTE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数据再平衡算法为研究重点,应用入侵检测数据集KDD99作为原始训练集,使用简单抽样和SMOTE算法生成再平衡训练集.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在原始训练集和再平衡训练集进行5折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训练集相比,使用再平衡训练集建模能够在不降低甚至提高多数类样本识别效果前提下,使少数类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增强10%~20%.因此,SMOTE算法对不平衡样本下的网络入侵检测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样本学习中跨域迁移导致模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小样本SAR目标识别的轻量化适应策略(SAR-LAM)。该方法通过知识蒸馏预训练一个具有泛化性能的通用编码器,向其中嵌入一个只在少量目标域样本上进行训练的适应模块,而后将提取的特征映射到一个分辨性更高的空间内,最终以原型网络为基线对查询集样本进行分类。该适应策略以增加少量学习参数为代价,克服了数据分布差异导致模型迁移受限的困难,增强了模型在目标域提取特征的能力,在小样本条件下将SAR目标识别的准确率提升了至少1.93个百分点,较其他方法展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