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动态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动态模型与定量模型的分析,提出了经过修正的高新区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动态模型。就动态模型的构成要素,即:专业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知识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当地资本市场、体制与机制创新、技术的多样化、整合和再整合。这些新的要素组合将对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生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争夺企业收益分配权条件日臻成熟.经过实物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讨价还价,实物资本所有者总会出让少部分企业股权,最终形成以实物资本为主体、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共同分享企业收益分配权的格局.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工具,对企业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企业收益分配权的博弈过程进行进一步地探讨,并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对博弈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企业中,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等这些传统资本之外,还有一种资本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就是文化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的文化发展速度已经决定了企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企业文化力的强弱,也已经决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因此,发展企业文化、创新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理论在客观上回答了科技进步推动下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着重对人力资本作用机制的作用环境、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和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人力资本作用机制有效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主要依赖于"四高四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引起的经济社会问题已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面对资源、环境、市场三大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活力源泉来自于挖掘"软实力",即提升人力资本道德价值。人力资本道德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价值,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人力资本价值的整体水平,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有着深远影响。为此,本文研究人力资本道德价值提升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效应关系、效应机理和效应方式,试图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股迈向知识的热潮,也激起了人们对创新能力的高度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一起构成了支撑知识经济的两个核心要素,在笔者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不论是寻求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还是实现向知识经济的演化和过渡,社会创新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力量,在本文中,笔者从“创新的社会网络”的形成与社会资本的获取入手,分析了社会创新可以通过建橡合作性的创新网络和增加企业或创新组织的社会资本等途径,在培育和提升一个国家,社区,行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其向知识经济的迈进资本等途径,在培育和提升一个国家,社区,行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其向知识经济的迈进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还从社会创新范式的角度,对硅谷的经验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积累效应的混沌经济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这一重点观点,结合混沌经济学的动态经济系统变量的倍周期交叉变换的思想,建立了知识积累效应变量x;变换的混沌经济模型,分析并发现了xt变量倍周期变换的数值规律,确立了xt- μ(μ是xt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分析并发现了μ与其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指出政府科技调控参数(w)和知识增长率(α+β)是决定μ值的关键,同时也是确定xt值的周期性状的关键的初始条件。发现一个知识增长率可能会引发两个数值的经济增长率的出现,甚至产生无穷多个数值的经济增长率的结果(即混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二、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形成、特点与作用 现代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扩张要依赖核心能力锤炼,更要依赖于形成和提升其社会资本的价值.作为社会资本核心内涵,企业家在企业内外的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和演变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园的网络本质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功的大学科技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它具有“关系的”、“结构的”、“无中心的”和“开放的”特性,并成为可扩展性的创新网络。一旦大学科技园发展成为创新网络,就能够通过其网络效应、组织协同和“互利共生”机制.推动企业的孵化和成长,增加创新型企业的收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最好的“栖息地”。在重新审视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政府和市场、技术和资本、企业与网络组织的关系的基础上,把这些关系放在体制构架中来理解,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应坚持政府建设网络通路、网络富集创新要素和资本追逐高新技术的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科技园建构和发展过程中,非常强调大学的技术研发在科技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大学的技术转移是科技园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然而国内外的数据表明大学对科技园的技术创新贡献并不高,也因而在近年内引发了新的讨论。本文在创新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将对科技园区与大学的功能差别、技术创新的多重影响因素和大学的专长属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大学之于科技园作用进行再认识。而后,通过笔者对英国剑桥大学科技园的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大学之于科技园作用的新认识。大学通过技术转移对科技园的技术创新贡献不佳的原因在于:发明与创新之间存在巨大的跨度,大学的技术研发不会自动地线性推动技术产品的商业化。大学在决定科技园技术创新的关键三要素中,并不擅于提供市场信息和资本支持,而是擅长于培育及提供人才资源。大学是必要因素,但并非能扮演主导性角色,包含消费者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市场因素才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98年英国引发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争论的Pusztai事件进行了梳理并澄清了一些误解,展现了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与商业资本、政府、环保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并作出分析,通过这一事件的复杂性表明了科学研究存在利益冲突、具有价值负载,表明了科学家角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时代呼唤休闲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主义的产生及其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困境,是现代休闲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在纳什给出的休闲的分层框架下,休闲教育的实质是不断提升休闲的层次,从而克服消费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强调休闲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术语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术语学理论知识这一任务日益迫切,开展术语学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文章主要对中国开展术语学教育的内容和基本途径进行了思考,并试图通过该文引起广大术语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对术语学教育的相关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 中国的术语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术语学理论知识这一任务日益迫切, 开展术语学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文章主要对中国开展术语学教育的内容和基本途径进行了思考, 并试图通过该文引起广大术语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对术语学教育的相关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的汉语术语学研究以改革开放为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术语规范中的实践问题,如术语翻译方法、术语定名要求。第二阶段,汉语术语学研究方向多样化,除了术语规范中的实践问题外,还有术语学基本问题、教育及学科建设问题等。在第二阶段,开始借鉴国外术语学理论,术语学教育起步,专业研究机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上,术语学是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有完善的教育体系。而中国,虽已在术语规范的实践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术语学研究和术语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应争取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该课程不仅可以为中国术语规范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培养人才,还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品德;二是增加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是传授系统的术语学理论,增加就业机会;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规范术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河南平粮台古城、偃师商西毫城、春秋齐国故都临淄、西汉长安、唐都长安、宋东京、赣州古城、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等古代城市在排水方面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排水设施的特点与管理的经验,以期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translanguaging是国外多语言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年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理论的译介过程中,学者们各有侧重,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译名。本文通过考察它的缘起,并与双语教学、语码转换、翻译等概念进行对比,明确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建议把该词译名统一为“超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19.
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对休闲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当今,"文化"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什么是文化?文化赖以什么得到传承?什么是文化资本?文化何以成为资本?什么是体闲?休闲如何延续文化?休闲如何构筑文化资本?本文从休闲研究的视阈探讨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使休闲和文化走出概念的圈子--一是获得文化的真谛;二是升华我们的休闲生活;三是为经济注入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