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铜川新区城市生态购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生态城市发展思路,建立城市生态购买新体制。方法变生态环境建设的多方管理为生态购买公司独家受理。结果通过签订《生态购买购保协议》使购买与保护权益得到体现,民众参与管理意识得到加强。结论生态购买工程是铜川新区城市生态建设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对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赤字为0.907hm^2,属于地方不可持续状态,并在不同尺度下,通过对区域之间发展的横向比较,为芜湖市未来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足迹是从生态学科角度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 ,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通过对城市物质和能源消费的分析 ,按照耕地、牧地、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土地类型以及食物、住宅、交通、商品、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建立了生态足迹计算矩阵 ,并同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选取了广州、宁波、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案例城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其人均生态赤字达 2 hm2以上 ;生态足迹分析有助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国际上逐渐引起重视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生态足迹运用于扬中市生态城市建设实践.通过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分析,明确生态盈余度,并据此提出推进技术和制度创新、控制生态赤字、引导和调控生态盈余、提高生态承载力等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策略.通过对生态足迹评估概念、计算方法、主要实践应用等系统的介绍,为解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量化不足、生态建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国家、地区、城市、旅游业甚至是家庭消费等各个层面.该方法可定量地判断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为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对福州市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8314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346 hm2,生态赤字为1.3968 hm2,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4.2倍.六大土地类型中,耕地、草地、水域和化石燃料均为生态赤字,只有林地和建筑用地是生态盈余.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福州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未来生态足迹规划的建议,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新思想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康平县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目前康平县的发展模式正处于生态赤字,生态安全受到胁迫。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保障康平县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积极建设生态型城市;控制人口数量和过度的城市化进程;保护和重建自然生态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烟台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度量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的帐户工具,运用该方法对烟台市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市人均生态足迹1.5560hm2,生态承载力0.3541hm2,生态赤字1.2019hm2;此外,对烟台市1997-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反映出近10年来烟台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提出了缓解烟台市城市生态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指标定量分析城市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确凿可信的依据。通过生态足迹指标,分析了传统线性经济的不足,阐明了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进行了分析,反映了该市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重点。对我国其它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区域内城市间的竞争程度及变化情况。方法运用生态学中生态位及生态位重叠模型计算城市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以关中地区为研究范围,根据2004年39个工业行业产值数据,计算出关中地区4城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论 (1)关中地区4个城市生态位宽度形成3个类别,分别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其中,西安市生态位宽度最大,所占据的资源空间最多,其余两种类型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所占据的资源空间逐渐减少;(2)关中地区4个城市生态竞争缓和,竞争中形成西安市处于优势地位,宝鸡、咸阳次之,铜川位居最后;(3)西安和咸阳、西安和宝鸡、咸阳和铜川城市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互为可能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足迹评价方法,以湖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该省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价研究了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指出目前湖北省的发展模式正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生态安全受到胁迫.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保障湖北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积极建设生态型城市;保护和重建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控制人口数量和过度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肇庆市生态足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模型的引入,阐明肇庆市生态足迹研究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以肇庆市2003生态足迹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1990-2003年间肇庆市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肇庆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范围,区域生态环境目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邬洁  孟伟  吴明作  王林忠 《河南科学》2007,25(6):1063-1067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新乡市1997-2005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与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市人均生态需求保持在1.6 hm2左右,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54 hm2左右徘徊且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达到了1.0 hm2;表明其生态足迹需求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城市发展在国家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字、逐年恶化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益、生态足迹多样性、发展能力等稳步提高;当前乌苏市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乌苏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在西北干旱区较为典型,西北干旱区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多年以来,基本经历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德州市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德州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德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8045797 hm^2,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为0.61261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919617hm^2,目前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计算过程中发现的生态足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铁岭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了1995~2004年铁岭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表明近十年铁岭市平均生态足迹2.07 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1.22 hm2/cap,平均赤字0.851 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铁岭市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比例最大,十年来能源足迹占总足迹的比例一直在60%左右,2003年高达63%,最低的年份是1999年,为59%;耕地足迹次于能源足迹,大约在26%~31%之间;接下来依次是建筑用地、牧草地、水域和林地足迹.通过对铁岭市生态足迹强度和生态效率情况的分析,对铁岭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省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等指标的分析,评价了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黄山市的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在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后人均生态赤字为1.042546hm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并对安徽省内的相关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矿业城市生态足迹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矿业城市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典型矿业城市-焦作市近十年来的生态足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的生态足迹正在不断增大,而生态容量基本稳定,导致生态赤字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较大。建议焦作市在未来几年,要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对促进焦作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旅游生态足迹理论出发,以泰安市为研究对象,围绕旅游活动六要素,对其2010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泰安市2010年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1hm2,从其旅游生态足迹构成看,占主体地位的是旅游交通足迹和旅游餐饮足迹,交通运输方式和餐饮消费结构是影响泰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泰安市实际情况对未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00-2009年沈阳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定量分析了10年来沈阳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发展趋势、组成结构,评价了可持续消费的状态,探讨沈阳实现可持续消费的对策,为今后城市居民转变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消费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沈阳市城市居民消费的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3826 hm2/人增至1.8729 hm2/人,增长36.46%,其中化石能源用地增长尤为显著,增长354.82%.认为沈阳市10年来一直是生态赤字,且赤字的增幅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