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腐败现象也逐渐显现,并趋于严重,于是,社会上出现一种“腐败越反越多”的观点。一些官员则认为,“腐败越反越多”是一种认识误区,是一种错觉,是对反腐败前景表示悲观。本文认为,“腐败越反越多”有三层含义,笼统地一概称之为“表象”、“认识误区”,会扩大对立面,削弱说服的效果。要想实现有效的说服,坚定社会各界对反腐败的信心,发掘“腐败越反越多”的正面含义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要地阐述了作者对惩治腐败现象应该抓廉洁教育、监督和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方面的思考。作者建立了惩治腐败现象,必须营造“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环境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辉 《科技信息》2007,(23):130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人事腐败是当前最大的腐败。从近几年全国查处的腐败大案要案来看,大部分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与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有关。防止人事腐败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4.
铭心 《创新科技》2009,(7):45-47
学术圈是最不能腐败的地方,而学术圈腐败一旦产生并蔓延开来,不仅仅是巨大的灾难,更将动摇国家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反腐”一直是一个永恒话题。实践告诉我们,再健全的制度也不能完全消除腐败,但在最大程度上遏制腐败,却是完全可能的。因而,在当今信息社会,如何着眼于创新体制与机制,规范、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成为探索从源头防腐的重心所在。而浙江省为此构筑的一道“防火墙”,更是行之有效的明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方亮 《世界博览》2012,(22):16-18
为什么俄罗斯的“反腐败”运动会“越反越腐”?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因腐败弊案去职时,杜马内正在审议不久前被广泛关注的“禁止官员在海外拥有不动产和账户”的法律草案。隐约间,一股“反腐”劲风在俄罗斯愈刮愈烈。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失去约束和监督,要对权力行之以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除了建立和健全监督法纪、规章外,关键在于权力主体在其职务活动过程中能否提供可受监督的场景。我国以往的反腐败斗争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未从根本上奏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现已成文的监督法纪、规章不能直面这种场景,而只能面对无法窥视的“暗箱操作”。因此,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还有赖于制度性努力即构造一种能够置权力运行于公开化场景之中的制度。本文认为权力职务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强行化、规范化,是这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形式。  相似文献   

8.
宫钦科 《科技信息》2012,(30):446-446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处在全世界反腐浪潮中的转型期的中国,如果不能坚决惩治腐败,势必损害人们对法治的信仰,破坏正在艰难建设中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延误中国现代化进程。本文分析指出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变化及其表现形式,并深入剖析目前我国腐败现象新变化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新时期强化腐败防治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范蠡徐人考     
范蠡是什么地方的人?学术界基本上有两说。一说为楚宛人,一说为徐人。本文认为楚宛人说不足信。《越绝书》说范蠡“其始居楚”,不能理解为范蠡是楚人。范蠡是徐人,徐亡于吴,范蠡助越灭吴,一是徐人与越人是姻亲,二是因流亡徐人在越。  相似文献   

10.
治理腐败是当前加强政权建设的重要问题。由于腐败具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文中归纳为决策腐败、权力腐败和吏治腐败三种形式。剖析了腐败产生的根源和条件,提出加强教育、提高执法力度、改进和加强监督措施三者并行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是明清戏剧的重要题材。明初的相如文君戏虽有对私情的欣赏,但道德教化是其根本旨归;到明中叶以后,此戏则高举情之大纛,奏响了至情的强音;到清代,相如文君戏则寄予了作家的忠君报国梦,从而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回归思想历程。通过梳理明清相如文君戏中情与理的嬗变,其间作家个人的思想倾向、襟怀抱负与时代社会潮流的关系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2.
清代国家对省级官员的选任较为重视,对省级官员的籍贯和出身也有要求。清统治者选任省级官员时主要选择来自邻近省份和科举出身数量较多的南方省份的官员。比之明代,清代的选官制度有了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明代诗坛宗唐诗风的沉闷窒息与易代的巨变沧桑,清初诗坛却蔚然兴起了宋诗热,贯穿并盛行于有清一代。清初宋诗热的发展呈现为三个小的阶段而有着各自的内涵,其成因分别与易代乱世、唐诗审美艺术的审美疲劳及政教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合肥是庐州府治所所在,清代的合肥城垣包含了诸多的历史信息,研究清代的城垣修建,对我们了解清代合肥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年间,唐鉴编撰《清学案小识》,总结了自清初至道光中期200余年的学术盛衰。是书旨在排斥非理学学派,巩固程朱理学正学地位,因而它自刊行以至于今,饱受世人的争议。《学案》一书固有诸多“不可”,深陷门户,但是它也自有价值所在。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清代理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它确立起清代理学的道统,直接推动了晚清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在当时,同情义和团的清军,只有裕禄、李秉衡等人。其他奉命镇压的,都与义和团结下了深仇大恨,残杀义和团数千人。赞成对外宣战的只有裕禄、李秉衡、董福祥,不赞成的则有李鸿章、荣禄、宋庆、袁世凯等。宣战之后,宋庆、聂士成等与列强激战之后归于失败。只有袁世凯未受损失。清军共计十万余人,烧杀淫掠,民怨沸腾,归于失败。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和汲取!  相似文献   

17.
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廖燕在三藩之乱时有过一次短暂的从军,时间是在康熙十五年(1676)。据考证廖燕那次从军参加的是反清的军队,从军的目的是为了希望能驱逐异族的统治。过去一直认为廖燕从军参加的是清军。其从军所寓的横浦宝界寺,位于今江西省大余县城內,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位于广东省境内。横浦是对江西大余等县一带的称呼。  相似文献   

18.
晚清教育以救亡图存为主题,期间吴汝纶“东西合璧”的教育思想影响甚大。该理论既是吴汝纶从古文大师、大文豪转变成倡导经世致用教育实践者的标志,也是他作为教育大师在晚清时期践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对清代白话公案小说中的超人力因索,不能简单地说成是“迷信”、“糟粕”,而应看到作品运媚超人力因素的写实价值。清代白话公案小说所反映的鬼神世界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在公案小说中表现鬼神因素,满足了大众的社会需要。作者(说书人)以鬼神世界来拟写人世,从而突出清代白话公案小说这一题材的独特的社会写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新疆地图与清代新疆台站进行对照,认为今天新疆天山南北两路交通主干线与清代的台站路线大致相同,清代台站与今天地名对照的意义,在了解历史,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