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爱电影的你,从电影里了解了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但你了解过非洲吗,知不知道非洲也有本土电影和电影人。这个颁奖季的一部《无境之兽》,让我们把眼光投向了非洲大地——这块曾经和现在的"人类文明的伤疤"。2015年,热门美剧《真探》的导演拍摄了一部混杂在粗粝影像之中的非洲题材电影《无境之兽》。影片并没有刻意要去表现什么残酷生活,反而是并不遮掩地表现了生活本身的残酷。和Ⅸ索马里海盗》一样,影片为世界影坛发掘了一个年轻而出色的非洲演员,也暂时性地为欧美影坛提供了一点"非洲元素"。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正漫威电影《黑豹》男主博斯曼患癌病逝8月28日,漫威电影《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结肠癌在家中去世,终年43岁。博斯曼的家人在他的推特账号上公布了这一消息,"我们怀着无限悲伤,确认查德威克·博斯曼已经去世。"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博斯曼当天在家人的陪伴下于洛杉矶家中去世,他已患结肠癌长达四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段打破偏见的温暖友情之旅。没有苦大仇深的狰狞面目,依然可以讲好种族题材故事。美国时间2月24日晚,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所有颁奖结果已经揭晓。奥斯卡热门电影《绿皮书》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影片等三大重量级奖项。说起黑人种族电影,您可能看过这样几种"搭配":比如白人拯救黑人的老梗,《被解放的姜戈》中德国赏金猎人舒尔茨买下黑奴姜戈,让其重获自由的故事;黑人自我救赎的新梗,《黑色党徒》中一位黑人警  相似文献   

4.
正1942年,也就是好莱坞电影正式跨入黄金盛世的那一年,一部集谍战和爱情于一身的电影问世,它荣获了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奖,并入列《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百部佳片"。因为电影的缘故,使得位于摩洛哥的北非小城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浪漫地,痴男怨女们不再畏惧炎炎烈日与漫漫黄沙,对非洲这片神秘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浓郁的非洲文化气息的评述,向人们展示出非洲传统意义上的上帝的形象与西方的上帝相去甚远,它在美籍黑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剖析了莫里森的小说中非洲文化传统的深刻意义:如果黑人放弃自身文化,迷失在白人文化中,只能造成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在厄普代克的作品中,《政变》是唯一一部完全以黑人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非洲黑人青年埃勒的两次生命之旅,一次是他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次是他返回故乡寻找前国王的头颅.埃勒试图通过个体的寻求来纯洁自己的民族文化,但是,他因为无法确认自身的身份,所以也无法领导自己的民族找到身份.  相似文献   

7.
三部黑人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部里程碑式的黑人文学作品——《土生子》《看不见的人》《所罗门之歌》——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分析,比较三部作品中黑人为寻求自我本质所作出的努力,揭示存在主义哲学对黑人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紫颜色》和《她们眼望上苍》是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姊妹篇。两部小说都突出了话语在黑人女性建构自我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霸权话语对于黑人女性的支配和对她们独立自由的禁锢,讨论了话语对于黑人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追求自我,构建自我身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不朽力作.作者以尖锐的笔锋深入地批判了欧洲殖民者的行为,并对非洲人非人的、苦不堪言的生活遭遇表达了同情.殖民者对非洲人民从经济到文化上进行掠夺,在此过程之中,同根同族的土著黑人分化成了几类人.文章以形象学视角来审视处于后殖民主义奴役下的各色黑人形象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文本细读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伊娃的男人》和《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两部黑人女作家小说中黑人女性原型的塑造,主要运用认知原型的理论方法分析比较两部作品中的黑人女性的人物特点,提出心理原型、爱·性原型、家庭原型以及社会原型四大新黑人女性原型,进一步揭示了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次族裔、性别、政治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1.
正第24届美国评论家选择奖颁奖典礼近日在洛杉矶举行。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执导的黑白传记片《罗马》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四个奖项,成为最大赢家。近年来,墨西哥导演在好莱坞风头十足。吉列尔莫·德尔·托罗去年凭借《水形物语》横扫颁奖季。卡隆今年继续这一势头,其执导的《罗马》在本颁奖季广受好评,前一段时间刚刚夺得了第7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两个重量级奖项。该片透过一个在中产家庭工作的保姆的视角,展现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的社会变迁。在电影奖项方面,超级英雄片《黑豹》和传记片《副总统》紧跟《罗马》之后,各获得三个奖项。《黑豹》拿下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视觉效果。《副  相似文献   

1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因其黑肤色而有一个别称"黑人"。海地发生地震后,当人们将目光转向海地人时,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是"黑人",莫非海地人与非洲人有历史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桑贝内·乌斯曼是塞内加尔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黑人码头工》、《祖国,我可爱的人民》、《神的儿女》、《沙拉》等都享有世界声誉。他的《神的儿女》是以1947年达喀尔——尼日尔铁路的非洲工人罢工为素材的长篇小说,它被誉为“一部杰出的著作”。同时,它也是乌斯曼的代表作。被称为“西非洲的大动脉”的达喀尔——尼日尔铁路,横贯塞内加尔直达马里的首府巴马科以东的库利科罗。这个地区的人民从1659年法国殖民者侵入后,三百多年来,受尽了奴役和剥削。殖民者掠夺当地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进行野蛮的奴隶贩卖,还把这一带变成单一的花生种植区。为了掠夺这些花生,他们在1923年建成了这条全长一千五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一部描写雇佣兵的电影——《野鹅敢死队》深深地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电影中的雇佣兵受雇去改变一个非洲小国的政局,如今,真人版的类似故事也在现实中不断上演。自利比亚3月份遭到北约空袭以来,尽管卡扎菲的多个下属,甚至对外代表着利比亚国家的外交官纷纷弃他而去,但1.6万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非洲雇佣军却誓言要捍卫他直到“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展开具体分析,剖析她们的人生,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6.
艾尚乐 《创新科技》2007,(12):42-43
<正>黑泽明堪称日本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享有"日本电影之父"的美誉,对世界影坛也有着无比巨大和深远的影响。1950年,他完成了对电影《罗生门》的创作。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两部短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  相似文献   

17.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妇女主义文学的先驱,她的代表作《紫颜色》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也从侧面表现了大量的非洲民俗。《紫颜色》这部小说对非洲民俗的描述数不胜数,这些民俗的描述对黑人美学的表现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土壤。本论文将从非洲民俗的两个方面(布鲁斯音乐、百衲被)对作者在《紫颜色》中的表现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她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阶级、性别等多种压迫下审美价值观的扭曲和变态,以及他们对自我黑人身份认同的迷茫和混乱。以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为视角来解读《最蓝的眼睛》,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社会独特的观察,以及她对美国社会中黑人自我意识的唤醒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她在2003年出版的第八部小说《爱》延续了其一贯探索美国黑人历史和文化的写作风格,以"爱"为主题。用已故的男主人公比尔.柯西的"影子"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爱恨交织的黑人家族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手意象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本文通过对这种手意象进行解码,力图展现黑人历史,发掘小说的深层主题涵义。本文作者认为莫里森通过描写不同侧面的手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矛盾关系,既集中体现了黑人文化传统,又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张希凡 《世界博览》2011,(15):46-47
非洲社会和经济正因手机而变非洲大陆十年前还几乎没有手机,而现在几乎每两个非洲人就有一部。2007年末,肯尼亚由于一次选举存在争议引发了骚乱。生活在首都内罗毕的软件工程师朱莉安娜·罗蒂奇躲在家中,但她想知道外边到底情况如何。她打开电视,发现里面还"兴致盎然"地播放着电影《音乐之声》,而这时邻居家的房子已经被暴徒点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