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是一个以节水农业研究为主的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在我国的节水农业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农业科研院所要保持稳定和发展,人力资源的充足与合理配置成为决定因素.本文拟通过对农田灌溉研究所2002~2004年人员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分析,找出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辖市农业科研系统院所获省奖情况,为增强其创新能力支撑地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本研究对河南省辖市级农业科研系统院所10年(2011—2020年)获得的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情况等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差异化分析研究。【结果】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对推动河南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地市院所之间创新能力存在差异、个别领域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结论】建议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密切加强省内外合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多学科协同发展,实现农业全链条的协调提升,为本地域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的问题,以安徽省为例,运用灰色预测和等维灰色递补的方法,建立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模型,使用MATLAB和EXCEL等软件求解,综合分析了安徽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的现状.利用2005—2014年安徽省每年的水资源相关数据,预测出2015—2020年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果表明,2015—2020年安徽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增大,未来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有利于形成农业节水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加大力度发展节水农业针对水资源短缺及其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状况,近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征在部署工作时说,2001年—2005年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将发展节水灌溉1亿亩。今后要在农业综合开发中,从5个方面推进节水农业建设。——加大力度,确定节水目标。应采取不同形式的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要以实现节水、增产、增效为目标,在中低产田改造中,要以节水增效为中心,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安排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研究制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计划和20l0年长远规划纲要中,…  相似文献   

5.
<正> 改革农业科研机构,提高其创新能力既是一项创新的事业,也是一种战略选择。解放50多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技术进步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农业科研机构。这是由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地位和特点所决定的。然而,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现行的科研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提高,且这些问题己引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理论界的关注。但目前关于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问题的理论研究明尚滞后,相关报道非常少见。为此,笔者对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概念与内涵、衡量指标和评价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甘肃科学学报》2005,17(4):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自建所以来,共取得120多项研究成果,具备工业微生物、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等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能力。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是甘肃省专业从事生物技术、尤其是在工业微生物工程领域技术水平较高、人员素质较好的省属科研机构。现有2名省属院所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回顾20世纪,我省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由1978年的27%,增长到目前的41%,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了400亿公斤。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收入增长。 一、20世纪我省农业科技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逐步推进农业科研条件的现代化,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体系逐步完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农业科研管理、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体系比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形成。截止目前,全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共1…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学学报》2004,16(4):29-29
甘肃省最近正式确定了9家科研院所为省属重点院所,确定了12位科技工作者为我省第一批学科带头人。今年,省上将为这12位学科带头人每人资助10万元。其中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与省科学院生物所周剑平、省科学院传感所刘国汉、省科学院地质灾害防治所王念秦被分别确定为省属重点院所和我省第一批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一、河南省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了节水农业的研究与应用以来,各项节水灌溉技术得以大力推广,如低压管道输水及喷、微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驻马店地区加快发展灌溉的途径驻马店地区水利工程局宋德志驻马店地区是个农业大区,发展灌溉是农业生产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全区现有耕地1132万亩,已发展有效灌溉面积仅4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8%。农田灌溉设施明显不足,农业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制约。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农业科研机构,提高其创新能力既是一项创新的事业,也是一种战略选择.解放50多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技术进步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农业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2.
一、河南省节水农业发展现状河南省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了节水农业的研究与应用以来,各项节水灌溉技术得以大力推广,如低压管道输水及喷、微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至1998年底共发展各类节水灌溉面积343.4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69.6%,其中田间节水灌溉面积233.3万hm2,占51.84%;工程节水面积80.06万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17.8%,其中渠道防渗36.4万hm2(占8.08%),管道输水38.73万hm2(8.61%),喷、微灌面积仅4.93万hm2(1.10%)。灌溉水利用率多年徘徊在0.35~0.40之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低一倍。旱地节水农业方面,针对河南省旱地农业区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气候暖干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刻影响,荥阳市地下水位降深速率呈增长趋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亟待通过农业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实现节水增效以及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本文以荥阳市区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布局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灌溉用水高效利用工程规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正> 信阳地区农机研究所不久前研究成功了8RB_D—50型人力水泵,结构合理,移动方便,操作省力,功效高,维修简单,人力电力两用,节约能源,造价低廉,特别适用于低水头农田灌溉以及工副业、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资源与节水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了节水农业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临泽凹凸棒石粘土矿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甘肃临泽凹土矿突出特点是含有植物动物必须和有益的全部19种微量元素.试验研究表明,临泽凹土对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牧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进人类健康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2005,(6):8-8
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是一所集枣树科研、推广、生产于一体的县级全民农业科研单位。全所共有正式职工31名,有办公室、植特保护研究室、栽培研究室等五个机构,主要从事枣树优良品种繁育、新技术开发、新农药试验、实用技术推广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中指出的:“要通过改革,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对于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持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河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 我省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六种。 1.技术网络推广型。旨在加强各级服务体系建设并实行垂直领导,以便形成自上而下的技术服务网络系统,从而使科技推广工作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9.
陈志伟 《河南科技》2003,(23):23-24
伴随农业生产的科技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物理方法被应用到农业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农用静电技术即是其中的一种方法.静电技术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效果显著等特点,因而在农业科研生产的各种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1号,是河南省政府直属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全院现有科技人员513人。目前在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2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学术带头人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108人,其中博士21人。该院现设有小麦、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农副产品加工等11个直属研究所和科学实验中心,以及9个职能处(室),还设有农业部(郑州)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国家)小麦品种改良分中心、国家潮土肥力监测基地、河南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和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等重点实验室。每年主持有上百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八五”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83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94个,其中国审品种达44个。现就部分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