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小人拨乱"这一情节,并且小说中的才子往往对小人的拨乱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会进行打击报复。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剧情设置的需要,同时也与作者的创作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菩萨蛮》是苏童转向现实的代表作,叙述视角独特,内涵深厚。现从"乌托邦"的概念出发来解读这部小说,通过分析看出苏童在《菩萨蛮》中有一种反乌托邦情结。在"反宗教乌托邦"、"反阶级乌托邦"论述的基础上,来看作者的"反个人审美乌托邦"情结,而这正是该小说的独特之处,是作家对人的存在、人的孤独处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新神话主义”奇幻文学视野下的“重述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式样,奇幻小说自国外传入以来,在当今文化市场上异军突起,且有后来居上之势。这种态势的形成有其现实的基础。随着创作的深入展开,奇幻小说在中国面临着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兼容的问题,即奇幻的中国化问题。而在"新神话主义"契机下的"重述神话"似乎是一条最好的路子。中国有着大量丰富而奇美的古代神话传说,这为中国神话奇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相似文献   

4.
侠义公案小说是清代颇为流行的一种小说体裁,这类小说的创作深受佛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曰"、"有诗为证"之类的外在形式上,而且在主题思想、情节设计及人物塑造中亦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在,如"劝善"和"因果报应"的主题思想设计,"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建构以及具有佛教色彩的清官、侠客、僧尼等的人物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5.
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认为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这一命题为现当代小说研究者们所普遍认可,并被广泛引用。但"诗笔"概念的具体含义在各位学者笔下却大不相同,李剑国、石昌渝认为主要是指小说所具有的诗歌的意境和情绪;吴志达、林辰、程毅中认为是指小说中穿插的诗词;而王恒展、孟昭连则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但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寅恪和他的高足刘开荣却认为诗笔是指存在于小说之外的与小说相配并行的诗歌。"诗笔"的本义应该是指小说中具有诗歌形式的韵语,但当代学者用"诗笔"来指称诗歌的意境和情绪,也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相似文献   

6.
煽情小说是英国1860年代颇具争议的一类"问题"小说。它们在当时深得大众读者欢心,却备受评论谴责,之后长达百年被评论和学界忽视。近年来,这类"无足轻重"的小说被重新发现,再一次被严肃认真地对待,而且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研究维多利亚文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现象、特点和影响对煽情小说这一文类进行引介,以期引起国内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领域世俗化进程迅猛推进的明清时期,佛教文化对明清小说的叙事模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因果报应"观作为小说的线索展开叙事;二是以"转世"观演绎故事情节;三是以"色空"观诠释生存真相。同时,以佛教观念构架小说的局面,既对形成具有我国古典特色的小说叙事模式起了促进的作用,又为转变和打破这一模式起了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9.
"义"是《三国演义》的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与情节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情节发展的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并在"义"的对比和前后照应中推进情节的发展,显示情节发展的结果。"义"与情节在小说结构上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0.
茅盾的生前显赫、死后落寞,都与其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艺术得失密切相关。这一小说类型的创作范式可归纳为"感性细节"加"理性框架",思想精髓在于批判现实时的分寸把握,说到底是作者意欲干预政治又希望规避现实风险的文化心理的产物。茅盾及其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之际,在现代文化冲击中既深感诱惑又惊惧交加的矛盾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11.
孙乐 《科技信息》2011,(33):388-388,409
Frankenstein is a famous novel written by Mary Shelly and it is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science fiction novel in the history.In the novel,the writer depicted us a tragedy of Victor and the creature created by him.Cloning people is like creating human being from corpse in the novel.Although it is banned in many counties,there are still some scientists who are carrying such experiment.This is the thing that we really have to pay careful attention to,or it may ruin our life.  相似文献   

12.
刘义峰 《科技信息》2007,(30):175-175,251
The detective story is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forms of fiction by the fact that it is a puzzle. The Adventures of Caleb Williams (1794),written by English philosopher William Godwin,deserves an honorable place among the detective story's predecessors. Some critics consider it a gothic novel,others consider it a precursor to the English detective novel,and still others refer to it as the first psychological novel. It's very indispensable to make further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风雅颂》是阎连科为数不多的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是知识分子形象和其所代言的精英文化的一曲无奈的挽歌,也是当下文化现状的绝妙讽刺诗。作品主人公因不能随"风"入"俗"而失去现实生存的空间,超拔儒"雅"的精神和其所称"颂"的理想便无可附着,不得不在狭隘的梦想"诗城"中非理性地自由着、堕落着。小说的表层故事不无概念化之嫌,其实是作家文化迷惘的象征化叙述。小说中"风""雅""颂"符号化的反复,无对话的倾诉式叙述,无呼应的、被指为"疯"的行为模式等构成诸多象征性形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观的演变、人物在历史坐标中的变化、叙事角度的转变等方面结合具体的作品对新历史主义小说进行了论述。中国传统历史小说承载了太多的政治目的,成为国家机器服务的工具。而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出现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一种反动。它不过是从世俗角度虚构、叙事、言说历史,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无意义,它恢复了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金瓶梅》问世四百年来,在褒扬争论中显其“奇书”的魅力。但是,作为一部反映“真实的民间社会的日常故事”的名著,也难免留下一些不够精致之笔。本文从现实、人性等方面对《金瓶梅》第十七回中李瓶儿招赘蒋竹山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加客观地把握和理解这一名作。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末,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最佳载体。1902年,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通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把小说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新小说》颠覆了历史上鄙视小说的陈腐观念,由它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很快在文坛上发生影响,并迅速生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小说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语言,其中,贯穿全文的修辞意象"蓝眼睛"首先作为一种修辞技巧有效地建构小说话语,然后作为一种修辞诗学有效地建构小说文本,最后在修辞哲学层面有效地建构小说人物的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递进和衔接,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8.
Symmetry perception in an insect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Giurfa M  Eichmann B  Menzel R 《Nature》1996,382(6590):458-461
Symmetrical visual patterns have a salient status in human perception, as evinced by their prevalent occurrence in art, and also in animal perception, where they may be an indicator of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quality. Symmetry percep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humans, birds, dolphins and apes. Here we show that bees trained to discriminate bilaterally symmetrical from non-symmetrical patterns learn the task and transfer it appropriately to novel stimuli, thus demonstrating a capacity to detect and generalize symmetry or asymmetry. We conclude that bees, and possibly flower-visiting insects in general, can acquire a generalized preference towards symmetrical or, alternatively, asymmetrical patterns depending on experience, and that symmetry detection is preformed or can be learned as perceptual category by insects, because it can be extracted as an independent visual pattern feature. Bees show a predisposition for learning and generalized symmetry because, if trained to it, they choose it more frequently, come closer to and hover longer in front of the novel symmetrical stimuli than the bees trained for asymmetry do for the novel asymmetrical stimuli. Thus, even organisms with comparatively small nervous systems can generalize about symmetry, and favour symmetrical over asymmetrical patterns.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描写的主体是家庭。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家庭制度的矛盾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社会变化给家庭带来的变化。本文从婚姻目的性、家庭多中心现象、血缘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金瓶梅》的家庭婚姻关系,并从解释学意义上对《金瓶梅》婚姻关系的叙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宠儿》是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一经问世,立即轰动美国文坛,受到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作品主要讲述发生在蓝石路124号房子里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渐渐展开,这个房子的寓意越来越突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物,而是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象征性存在,即这栋房子其实是塞丝内心世界的象征。通过对这个房子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塞丝的内心世界,更加透彻地理解了塞丝的母爱,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