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为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化感效应抑制赤潮藻生长提供最佳方案,分别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茎、叶和花四种器官的水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四种器官的水浸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培养7 d后抑制率达90%左右;四种器官的水浸液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均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水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强;在相同水浸液浓度下,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部水浸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液对禾谷类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液对玉米、高粱、小麦3种作物种子和幼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则不明显;相同浓度,地上茎叶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地下部分.实验还表明高浓度水浸提液显著抑制3种作物种子淀粉酶活力和幼苗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入侵植物鬼针草和肿柄菊的水浸液和菌浸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鬼针草、肿柄菊浸提液对同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不同,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中鬼针草菌提液抑制效应最强。在根系生长方面,2种植物浸提液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最适促进质量浓度为5 g·L-1,化感指数为047~058;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100 g·L-1,化感指数为-1。在株高生长方面,处理质量浓度25~50 g·L-1对小白菜株高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递增,其中肿柄菊菌浸液对株高的促进作用最强。可见,2种入侵菊科植物不同浸提液处理对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小白菜发芽指数结果表明,4种浸提液化感抑制的强弱依次为:鬼针草菌浸液>肿柄菊水浸液>肿柄菊菌浸液>鬼针草水浸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了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和蟛蜞菊(W. chinensis (Osbeck.) Merr.)水浸提液对萝卜(Daucus carota L.)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结果表明:随着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萝卜和菜心的种子最大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南美蟛蜞菊水浸提液对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小于蟛蜞菊;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趋势,其中蟛蜞菊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南美蟛蜞菊更强.  相似文献   

5.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实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在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g/mL)下对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质量浓度为0.5g/mL时,抑制作用最强.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枝果根叶.各器官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低促高抑";木榄幼苗根系活力随拉关木根、叶、果的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随枝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木榄幼苗的根系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大小均随各器官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细叶亚菊(Ajanna tenuifolia)、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a)、南美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5种菊科植物4个浓度的水浸液为供体,对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种子萌发进行了生物测定,同时选择了同域分布的常见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了供体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强度.测试结果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评价,RI的相加平均值(M)评价供体对受体在萌发期的化感强度.结果表明:不同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的影响依供体种类和水浸液浓度而有差异,下田菊对黄帚橐吾萌发期的化感作用最强,火绒草对垂穗披碱草萌发期的化感作用最弱.权衡每种供体对两种受体的M值,发现0.0500 g/mL南美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和0.0250 g/mL下田菊水浸液对黄帚橐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牧草种子抑制作用较弱,其活性成分可作为植物源除草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0.1、0.5、1.0、5.0 g/L)的1年生、2年生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即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随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增强,浓度为5 g/L时抑制作用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高浓度时对幼苗鲜重的抑制作用较为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鲜重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且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潜力小于丹参。该研究比较了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效应,可为优化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大蓟不同浓度水浸液为供体,对四种常见农作物幼苗的根长、苗高、干重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了大蓟对植物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大蓟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幼苗均具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效应,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幼苗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高浓度大蓟水浸液对四种作物幼苗化感抑制效应均较强,而低浓度的大蓟水浸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黄瓜和油菜的生长.比较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发现大蓟对4种作物幼苗的化感抑制效应顺序依次为:萝卜>小麦>黄瓜>油菜.  相似文献   

9.
马缨丹(Lantana camara)是马鞭草科中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植物,为了明确马缨丹对入侵地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马缨丹叶片及根系水浸液对绿豆(Vigna radiat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水稻(Oryza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缨丹不同部位及不同浓度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化感效应不同,马缨丹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低质量浓度(2mg/mL)轻微促进、中高质量浓度(20,50,100和200mg/mL)较强烈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不同作物对马缨丹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油菜对马缨丹的化感作用反应最为敏感,水稻最不敏感.本研究为提高农作物在受马缨丹入侵田地的生长竞争力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化感作用在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红树植物竞争关系中的影响,本研究以萝卜为受体,用培养皿法比较互花米草与3种本地红树植物叶片化感潜力大小。结果表明:各植物浸提液对受体植物不同检测指标的化感效应不一致。木榄浸提液在0.2g·mL-1浓度下对萝卜种子萌发抑制率达最大值34.3%,但并不显著,而互花米草的高浓度浸提液均明显抑制萝卜种子萌发,且高于其他2种红树植物。4种植物浸提液对萝卜根长生长均在高浓度时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浸提液浓度为0.2g·mL-1时,桐花树对萝卜幼苗根长的化感抑制作用达最大76.4%,而对幼苗苗高则普遍表现为化感促进效应。在萝卜幼苗鲜质量方面,互花米草和秋茄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木榄和桐花树的化感效应表现出"高抑低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上海江湾机场9月所产加拿大一枝黄花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百分数.现共鉴定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28个成分,是总挥发油的85.88%,其主要成分为大香叶烯D(Germacrane D),D-柠檬烯(D-Limonene).另采用平板打孔法,测试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不明显.大香叶烯D(Germacrene D)是其主要的抗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笔者分别于2009年4月(出苗期)、9月(开花期)和12月(枯萎期)对杭州下沙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及相邻芦苇群落的根际土壤线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采样时间(植物生长阶段)有关.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的线虫数量、属丰富度和多样性在出苗期和开花期与芦苇根际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枯萎期则显著高于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营养多样性在三个生长阶段均显著高于芦苇.在出苗期和开花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植食性线虫比例明显低于芦苇根际,食真菌线虫比例则明显高于后者;在枯萎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的食真菌线虫比例明显高于芦苇根际土壤,而食细菌线虫比例趋于降低.非参数多变量排序(MDS)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芦苇在其三个生长阶段均差异明显,其中枯萎期差异最大.上述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线虫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营养结构,这种改变可能导致土壤生态系统中营养源流向和路径发生变化,并促进外来植物进一步入侵.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中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溶剂浓度、液固比、微波功率和微波辐射时间等微波提取条件,确定了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加拿大一枝黄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液固比40:1,微波功率700W,微波辐射时间20min。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进行了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1.68%(n=5),回收率在97.6%~101.0%之间。利用最佳提取工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根、茎、叶和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与传统的索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萃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经济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野艾蒿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野艾蒿的水浸提溶液对六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蒿的水浸提溶液对受试植物萌发主要表现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溶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对幼苗苗高和根长则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其中0.2 g/mL的水浸提取物溶液对青菜、草木樨、一枝黄花、莩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0.02 g/mL水浸提溶液对青菜、草木樨、一枝黄花、莩草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条件下, 以白条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lbostriata)二代4 龄幼虫为实验对象, 选择52 科104种植物对其进行寄主专性测定, 观察幼虫的取食选择和存活时间。结果显示, 该虫幼虫仅取食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5 种植物的叶片, 其他植物叶片均无咬痕, 直至饥饿死亡。分别用以上5 种植物的新鲜叶片饲喂白条银纹夜蛾幼虫, 观察其生活史, 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 饲喂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昆虫幼虫期存活率较高, 大量死亡发生在成虫期; 饲喂一年蓬的幼虫在幼虫期存活率较低, 仅极少量能存活到成虫期。2) 饲喂不同植物对该虫幼虫各龄期长度影响不同。3) 饲喂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昆虫化蛹率、羽化率、平均寿命和蛹重均显著高于取食一年蓬的幼虫。由此得出, 白条银纹夜蛾为寡食性昆虫, 其食料植物多为菊科外来杂草, 可在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上正常完成生活史, 饲喂一年蓬抑制该虫生长。  相似文献   

16.
应用EPSON V7000图像扫描仪,选择不同的图像分辨率,获得了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和春飞蓬(Erigeron philadelphicus)4种草本植物的根系图片,应用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测定了不同分辨率下的每种植物的根总长、总面积、总体积这3个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测定对根系形态参数均存在明显影响,分辨(X)和形态参数(Y)均符合:Y=A·e(B/X),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植物,既能保证数据精度又能有较高工作效率的图像分辨率并不相同.例如北美车前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扫描时建议图像分辨率为200 dpi,而小飞蓬和春飞蓬的图像建议的分辨率为400 dpi.  相似文献   

17.
本文遵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准则,构建了加拿大一枝黄花风险分析评估量化分析评判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评判标准和等级。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建立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计算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险性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2.15,属于高风险的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8.
一枝黄花属三种欧洲入侵种的生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华  郭水良 《广西科学》2004,11(1):69-74
北美一枝黄花(Solidago altissima)、巨大一枝黄花(Solidago gigantean)和狭叶一枝黄花(Solidago graminifolia)原产北美,于19世纪中叶在欧洲归化并成为外来入侵种。简述这3个种的种群扩张动态、侵占速率的基本模型、当前分布区域及潜在生长域的预测等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内容,并介绍一枝黄花属入侵种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借鉴国外对一枝黄花属植物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该植物成功入侵的原因并预言一枝黄花属在我国的入侵植物的未来扩张趋势,对开展它们的综合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化感作用是入侵植物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机制之一.为了深入探讨加拿大蓬的化感机制和入侵机制,以蚕豆为材料,采用悬空气法研究了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和果胶甲基酯酶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在加拿大蓬挥发油作用下,蚕豆根的生长受到抑制,根缘细胞存活率下降,根果胶甲基酯酶活性升高,但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这种促进效应逐渐降低.这些结果说明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具有致死效应,从而抑制了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促生菌对燕麦初生苗盐分胁迫下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日益盐渍化耕地的作物抗盐性,从盐生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4株含ACC脱氨酶的植物促生菌(PGPR),并在限菌条件下考察其对燕麦初生苗盐分胁迫下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随盐分的升高,促生作用增大.在10 g/L NaCl盐分胁迫下,4菌株对燕麦初生苗均表现出显著的促生效应,但以假单胞菌属S1最显著,其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比未接菌对照分别增加137.2%、138.1%和96.2%.4株PGPR的ACC脱氨酶活性与植物生长参数(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和下胚轴长)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93).接种含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可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经济实用的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