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讨8周水下增强式训练对下肢肌力、跳跃能力、动态稳定性、肌肉酸痛和停训4周后保留效果的影响.以18名男排国家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0.4±1.8岁、身高185.2±9.5cm、体质量81.4±8.9kg).随机分为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组(aquatic resistance plyometric training,ARPT,A组)和控制组(C组),前测后开始为期8周、每周2次、每次60min的训练,结束后1周及4周施予后测.研究发现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组停训后4周,在60°/s,180°/s膝伸相对力矩峰值和3步摆臂垂直跳的跳跃高度均显著优于前测,且在180°/s膝伸相对力矩峰值及3步摆臂垂直跳落地接触时间亦显著优于训练后1周.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组在训练结束后1周和4周的动态稳定性指数均显著优于前测.研究认为: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可显著改善下肢动态稳定性,且其效果可保留至停止训练后4周.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对下肢肌力及跳跃高度的效果,有延迟出现的现象,在停训4周后均显著优于训练前.建议可应用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并配合赛前减量计划,以利在较长的赛季中维持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8周不同加压抗阻训练对受试者腿部肌肉量、下肢等速肌力及跳跃表现的影响,选择24名大学足球专选班学员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低加压高阻力组(0.7SBP+70%1RM)及高加压低阻力组(1.7SBP+40%1RM),分别进行为期8周、 3次/周、 5组/次、 12次/组的反复训练,于训练前、组后进行相应的力学与生理指标测试,并运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①低加压高阻力组训练后双腿肌肉量皆呈显著増加之势,其中加压腿从前测(8.43±2.11) kg增至后测(8.96±1.25) kg,而非加压腿从前测(8.37±1.59) kg增至后测(8.71±2.06) kg,而高加压低阻力组未有显著进步;②低加压高阻力组与高加压低阻力组经8周训练后其大腿推蹬1 RM力量皆有显著提升,其中低加压高阻力组的加压腿从前测(256.09±45.25) kg增加至后测(351.68±71.21) kg,高加压低阻力组则从前测263.23 kg增加至后测(340.45±70.83) kg,且低加压高阻力组的增加量显著高于高加压低阻力组;③低加压高阻力组在1.04 rad/s及3.14 rad/s 2种角速度下屈膝时的加压腿等速肌力及在3.14 rad/s下伸膝时无加压腿的肌力矩峰值皆显著优于前测,而高加压低阻力组在1.04 rad/s与3.14 rad/s 2种角速度下的膝伸及膝屈皆显著优于前测;④2组的原地摆臂垂直跳与跨步摆臂垂直跳表现皆显著优于前测,但高加压低阻力组提升效果要优于低加压高阻力组.结论:低加压高阻力训练法对提升腿部肌肉量有显著效果,且在等速肌力表现上对加压腿更有利,而高加压低阻力训练在肌力上的表现上,不论是介入腿还是非介入腿皆有显著提升; 2组训练方法皆可増进跳跃表现,但高加压低阻力训练效果更佳,测试参数的改变似乎受阻力运动的影响更大,而加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运动对老年人最大肌肉力量的影响特征;方法:本研究选择32位健康男性与女性受试者,研究对象共分为2组,一组为常锻炼老年人,一组为不常锻炼老年人,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伸膝测试,选择的角速度分别为60°/s与180°/s,主要测试大腿去脂体积、最大肌肉力量与最大相对肌肉力量等指标;结果:60°/s的测试常锻炼组数据要显著高于不常锻炼组,而180°/s的测试差异较小,女性老年人最大相对肌肉力量的测试要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运动对老年人的最大肌肉力量改善效果显著,对女性常锻炼者的最大相对肌肉力量改善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为探讨运动对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改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改善糖调节受损(IGR)老年人胰岛素敏感性和提升肌力、心肺耐力、平衡和步态表现的运动方案,招募75名IGR老年人,进行胰岛素敏感性、糖代谢、下肢肌力、耐力、平衡和行走能力等测试,然后进行随机分组,将受试者分为肌力训练组(M组)、心肺耐力训练组(C组)、平衡训练组(B组),按照每组训练方案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各组训练皆以3~4人团体进行运动,每次30~40min,每周4次,总共48次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干预结束后3d内进行后测,项目与前测一致.结果:C组和M组对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取得显著改善作用(p0.05),而平衡训练组虽具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髋屈曲肌、膝屈曲肌、踝跖屈肌和踝背屈肌肌力均有显著增加(p0.05).M组和C组的受试者在心肺耐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改善.采用肌力训练和心肺耐力训练方案的老年人6min行走测试后测结果显著优于接受平衡训练的老年人(p0.05).M组、C组、B组受试者平衡能力均取得显著进步,且C组在串联行走测试的结果显著优于M组和B组(p0.05);心肺耐力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行走步频、步幅均显著增加(p0.05);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经过12周训练,行走速度、步频、步幅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心肺耐力训练组显著高于肌力训练组和平衡训练组(p0.05).得出心肺耐力训练后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下肢肌力、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等得到显著改善,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对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志平  刘敏  尹彦 《广西科学》2014,21(2):199-202
【目的】通过对广西举重运动员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研究其在不同角速度下相对峰值力矩和峰值力矩比值,找出薄弱肌群,为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美国Biodex System 3Pro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测定广西举重队16名重点运动员在60°/s、180°/s、240°/s速度下两侧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峰值力距。【结果】(1)举重运动员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的相对峰值力矩男子明显大于女子,并且男女运动员都随运动速度的增加(60~240°/s)而减小;男子左髋屈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在中速(180°/s)和高速(240°/s)时明显低于右髋,男子右膝伸肌峰值力矩在低速(60°/s)时明显低于左膝。(2)当运动速度从低速(60°/s)增加到高速(240°/s)时,女子举重运动员右髋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男子运动员;男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时左膝和右膝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差别较大,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和快速(240°/s)时左膝和右膝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差别较大;举重运动员踝关节背屈跖屈峰值力矩比值在中速(180°/s)时最大,男子举重运动员在快速(240°/s)时最小,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时最小。【结论】广西举重运动员下肢三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两侧不平衡,男运动员表现更明显;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肌群为右髋屈肌群和左踝背屈肌群;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肌群为左髋屈肌群和右膝伸肌群。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12个月患者的大腿肌肉在不同屈膝角度时的等速肌力特征,对16名ACL重建术后12个月的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者在60°/s的角速度下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等速向心和离心开链肌力测试,分析不同等速收缩模式下的肌力峰值及不同屈膝角度时的肌力,并计算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等速向心肌力比值(Hc/Qc)、离心肌力比值(He/Qe)、腘绳肌离心与股四头肌向心肌力比值(He/Qc)和腘绳肌向心肌力与股四头肌离心肌力比值(Hc/Qe)。应用混合设计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不同人群和不同侧别对大腿等速肌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腘绳肌等速肌力在不同屈膝角度时的特征相似,ACL重建侧显著小于对侧,与健康对照者无显著差异。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呈现角度特异性,屈膝40°和50°时重建侧的股四头肌等速向心肌力不仅与对侧存在差异,也与健康人群不同,是更具特异性的评估肌力特征指标。在康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双侧对称性,而且要关注其是否恢复到健康者的水平,强调特定角度下肌肉功能的恢复。较小屈膝角度下,双侧下肢的功能性屈伸肌力比值与健康人群均呈现差异,提示术后康复不仅要加强重建侧屈膝动作的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7.
运用瑞士Con-trex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男子篮球二级运动员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以获得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肌力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男子篮球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0.2 s时平均峰力矩随着角速度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相同角速度下,伸肌峰力矩高于屈肌峰力矩,差异极显著(P0.01)。(2)膝关节伸肌屈肌的平均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均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膝关节双侧腿伸肌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与角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3)角速度为180°/s和240°/s时,膝关节双侧腿屈伸肌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和平均角度均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髌腱加压带对股四头肌肌力、活化程度和跳跃力学的影响,招募16位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健康受试者,运用等速肌力仪及表面肌电测试系统,监测穿戴髌腱加压带前后股四头肌肌力及肌肉活化程度,并利用三维测力台分析3种不同跳模式的地面反作用力.结果显示:①穿戴髌腱加压带对股四头肌肌力及肌肉活化程度无显著影响,但可有效提升股内侧肌活化程度并可降低股外侧肌活化程度;②穿戴髌腱加压带可显著增加蹲踞跳起跳时地面反作用力,但对下蹲跳和着地反弹跳起跳时的地面反作用力无影响作用;③穿戴髌腱加压带虽不影响下蹲跳及着地反弹跳的地面反作用力,但却在负荷率及着地反弹跳第1次及第2次着地时地面反作用力方面存在下降趋势.认为穿戴髌腱加压带对于股四头肌肌力输出与肌肉活化程度没有负面效益,不会影响股四头肌在运动过程中的伸张-收缩循环机制,能降低着地时的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以高强度间歇模式进行悬吊运动是否能显著提升足球运动员运动表现,招募30名足球运动员进行5式悬吊运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每式动作进行30s,每式间隔休息30s,每周每式运动时间增加10s,每周训练2次,共训练8周.结果显示:8周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降低体脂率,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平衡能力、T字敏捷跑、加速爆发力、垂直跳跃高度、垂直爆发力、无氧能力、3min登阶测试、摄氧效率斜率等运动表现显著提升;但是,最大摄氧量则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旨在了解13~16岁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疼痛相关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特点,讨论致伤因素,为科学合理化锻炼提供对策.将75名13~16岁受试者(男性)分成3组,健康组(H)25人,损伤组(S)25人、对照组(O)25人,分别进行下肢峰值扭矩测试、下肢神经肌肉控制测试.结果表明:下肢峰值扭矩测试中,等距测试随意性最大肌肉收缩力量(MVC)伸表现出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MVC屈健康组大于对照组(P0.01).同心距测试60°/s伸、60°/s屈健康组和损伤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同心距测试中,240°/s伸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240°/s屈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1);偏心距测试中,60°/s伸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60°/s屈健康组大于损伤组与对照组(P0.05),240°/s伸和240°/s屈均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研究表明13~16岁阶段,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疼痛与下肢屈肌肌力不足有关,是膝关节疼痛时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张念坤 《科技信息》2007,(18):132-133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具体的阐述了发展下肢力量特别是爆发力的方法以及各种力量训练方法的优缺点、应注意的问题。作者从静力、动力、超等长、等动、电刺激力量训练方面探讨,意在为下肢力量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及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2.
网球发球是一项不受对方控制而且决定自己是否在比赛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技术.选取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12名网球专项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平均年龄(21.2±1.6)岁,身高(178.2±4.3)cm,体质量(70.4±3.2)kg;对照组平均年龄(21.3±1.8)岁,身高(177.9±4.1)cm,体质量(71.2±4.1)kg.在受试者参加训练前后,利用高速摄像机测试受试者的发球速度,利用肌电测试系统测试肌肉的放电情况,利用等速测试仪测试肩关节峰值力矩以及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在各种训练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利用弹力带对肩关节进行系统训练作为运动干预.2组同时进行3个月的网球训练.结果表明,弹力带训练提高了肩关节主动肌和对抗肌的肌肉力量、肩关节最大峰值力矩和快速力量(P0.01),以及网球发球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某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0例;随机将其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主要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共治疗8周,每周治疗5 d,每天训练2次。观察组除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外,还进行等速肌力训练。通过、FMA评分表、ARAT上肢运动测量评分表、上肢肩关节外展和腕关节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肌电积分值对上肢功能进行评价。通过BI指数和DASH量表对生活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峰力矩、峰值力矩体重比、平均功率、总功四个力学指标对肌力进行评价。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指标、生活方面评分指标和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各指标均有很大的改善。可见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屈伸肌力,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式运动功能改善,帮助患者加强自理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不同刺激下的半蹲起踵练习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8名有训练经历的受试者依次在4种负荷刺激下(无负重,无振动;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进行半蹲起踵练习,每种负荷训练3min,记录负荷刺激过程中下肢肌群的表面肌电活动及负荷刺激结束后受试者即刻的原地纵跳高度.结果显示:与无负重无振动相比,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负荷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受试者的纵跳高度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尤其是负重加振动刺激下纵跳高度增加最为明显;下肢肌群的肌电表现EMGrms值除了半腱肌和胫骨前肌,50Hz频率振动、45%1RM负重、45%1RM负重+50Hz负荷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受试者的下肢肌肉表现EMGrms值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负重、振动与负重加振动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后之间的纵跳高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加负重与外加振动刺激下半蹲起踵练习下肢肌群的肌电表现EMGrms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半腱肌外),负重+振动刺激比外加振动或外加负重显著提高了股直肌、腓肠肌内侧的肌电表现EMGrms值.可见负重加振动刺激对提高主动肌的力量和肌肉激活程度效果显著,但对对抗肌的激活并无优势,建议在下肢爆发力的训练中重视对对抗肌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力是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等速测试和训练技术是一项用于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功能训练的有价值的技术,因此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等速测试系统不但可对肌肉功能进行定量和客观的评价,而且可以通过运用该系统进行力量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用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纵跳高度作为指标,反映不同组数的动力性力量练习后受试者最大力量的变化情况.方法3组志愿者采用8RM重量进行杠铃负重半蹲动作练习,每组分别进行1组、3组和6组练习动作,每周训练2次,共训练10周;于训练开始前、训练4周、训练7周、训练10周测试受试者自由纵跳(CM J)高度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受试者在进行力量练习后纵跳高度绝对值与自身基础值相比均出现了显著增长,而在进行不同训练组数的三组受试者之间,并未出现显著的差别.结论短周期力量练习的重复组数并非最大力量获得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骨骼肌萎缩是由于去神经支配、损伤、关节固定、卧床休息、败血症、癌症、衰老以及微重力等引起的骨骼肌质量下降.论文采用骨骼肌电刺激(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ES)模拟不同运动形式探讨延缓尾悬吊(Tail Suspension,TS)导致的斯泼累格·多雷大鼠(Sprague-Dawley Rat,SD Rat)骨骼肌萎缩的效果,同时引入联合训练模式,进一步探讨维持习惯性运动模式与非习惯性运动模式对延缓骨骼肌萎缩的效果,并结合Sigma算法与传统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高频电刺激(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HFES)干预6周后可以显著提高骨骼肌质量,其中比目鱼肌质量(mLS)与胫骨前肌质量(mLT)分别提高21%(P < 0.01)和26%(P < 0.01),Akt与p70s6k的蛋白激活程度显著提高;低频电刺激(Low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LFES)干预6周后,比目鱼肌与胫骨前肌的质量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2)尾悬吊处理4周后,比目鱼肌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45%(P < 0.01),表明模型构建成功. (3)经过常重力与微重力干预,其下降程度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悬吊组相比,常重力干预后比目鱼肌质量增加49%(P < 0.01). (4)联合组干预结果发现:与悬吊组相比,HHT组比目鱼肌质量升高55%(P < 0.01),胫骨前肌质量提升37%(P < 0.01),腓肠肌质量(mLG)提升25%(P < 0.01),总体干预效果好于其他各组.实验结论:高频电刺激对于增加骨骼肌质量的效果好于低频电刺激,常重力干预效果好于微重力,习惯性电刺激干预模式对延缓废用性骨骼肌萎缩的效果好于非习惯性电刺激.  相似文献   

18.
将减肥训练营中80名肥胖青少年看作研究对象,对照组不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组需进行4周训练。实验后核心力量训练组体重、腰围、腰臀比非常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BMI、臀围、大腿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后核心力量训练组左下肢脂肪量、右下肢脂肪量非常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身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左上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后核心力量训练组基础代谢量非常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台阶指数、肺活量高于对照组,总能耗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受试者血清SOD含量显著性高于训练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后核心力量训练组血清NOS含量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受试者血清MDA含量非常显著性低于训练前(P0.0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受试者血清GSH-P含量显著性明显高于训练前,非常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肥胖青少年血清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及其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14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粕,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前期(14-28日龄)、中期(29-45日龄)、后期(46-65日龄)各阶段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较Ⅰ组而言,肉仔鸡生长前期平均日增重Ⅱ组提高2.50%(P>0.05),Ⅲ组极显著提高7.22%(P<0.01),Ⅳ组则极显著下降15.03%(P<0.01);生长前期采食量Ⅱ、Ⅲ组显著提高1.47%和1.73%,Ⅳ组则极显著下降7.66%(P<0.01);前期料重比Ⅱ组下降0.97%(P>0.05),Ⅲ组极显著下降5.34%(P<0.01),Ⅳ组则极显著提高8.74%(P<0.01);肉仔鸡生长中、后期以及全期平均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Ⅱ、Ⅲ组有所提高,Ⅳ组则下降,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较Ⅰ组而言,半净膛率Ⅱ、Ⅲ组极显著提高2.73%、3.60%(P<0.01);胸肌率Ⅱ、Ⅲ组极显著提高14.83%、16.68%(P<0.01);腿肌率Ⅲ组提高最为明显,为14.17%(P<0.01);屠宰率、全净膛率各试验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6%发酵棉粕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都优于3%、9%发酵棉粕组,以添加6%发酵棉粕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