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天气状况下吊罗山热带雨林空气正负离子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天气状况下吊罗山热带雨林空气正负离子含量进行监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空气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空气正离子含量因天气状况不同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而负离子含量变化非常剧烈,远大于正离子含量的变化幅度.在同一天气状况下,阴天和雾天空气正离子与负离子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天气条件下,即晴天及所有的雨天,空气负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正离子(P0.05).除雾天单极系数略高于1外,其他天气状况下,吊罗山热带雨林的单极系数均低于1;其中,晴天、阴天与1级降雨条件下单极系数值接近于1;2级及以上降雨强度单极系数值均小于0.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单极系数值越来越小,最小值为0.09;降雨强度越大,单极系数越小,空气越清洁.从空气负离子含量来看,吊罗山热带雨林森林环境在各种天气状况下都有利于人体健康,适宜开展保健养生旅游.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城市绿地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在南昌市选择有典型特征的城市绿地,对其在不同环境状况下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能有效的提高空气负离子数量;2)乔、灌、草3种不同类型的绿地中,乔木林片对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最为显著;3)在城市环境下,不同林分结构类型的乔木片林对空气负离子水平以及空气质量评价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4)天气条件对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5)喷泉对空气负离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气负离子测定仪对鸡公山不同生境、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负离子分布状况进行连续的定位观测,探讨鸡公山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瀑布>溪流>湖泊>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2)不同天气条件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为:雨过天晴>晴天>阴天;(3)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即早晨最高,中午降至最低,下午又逐渐升高;(4)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季节差异显著,夏季>秋季>春季>冬季;(5)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和空气湿度均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岛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五指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吊罗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和七仙岭 国家温泉森林公园的原始林区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10、10~30和30~50 cm深度的土壤 有机碳(SOC)含量和pH进行分析,揭示热带雨林原始林不同海拔和坡位SOC含量的变化,进而阐明 海南岛中部和东部地区热带雨林原始林SOC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海南岛中东部热带雨林 原始林SOC含量为26.03~193.08 g/kg,五指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原始林SOC含量显著高于七仙岭国 家温泉森林公园和吊罗山热带雨林保护区;研究区SOC含量在0~50 cm土壤层剖面上都呈现出从 表层向深层不断下降的趋势,3个区域SOC最高含量均出现在0~10 cm土壤层,表明研究区的SOC 具有“表聚性”,由表层到中层呈跳跃式下降;研究区SOC含量表现为中海拔地区最高,低海拔和高 海拔地区较低,这与垂直分带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区各层土壤SOC均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七仙岭 国家温泉森林公园的土壤颗粒中砂粒占比高于五指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和吊罗山热带雨林保护区, 其SOC较低;研究区土壤均呈酸性,土壤pH值在低于5.5时与SOC含量负相关,土壤pH值在大于 5.5时与SOC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热带雨林次生林碳循环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土壤粒径组成与pH值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碳库稳定性的重要物理化学因子。在海南岛东部的吊罗山、七仙岭以及五指山选取10个热带雨林次生林典型样地,分层采集距地表0~10 cm、11~30 cm、31~50 cm的土样,利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采用电位法测定pH值,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粒径。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五指山、七仙岭、吊罗山;在垂直方向上,3个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表聚性特征;3个区域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 H值、粉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黏粒含量呈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正相关,砂粒含量与五指山、吊罗山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黏粒含量是海南岛东部热带雨林次生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主控因子,后续可考虑研究固碳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热带雨林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与累积规律。  相似文献   

6.
喷泉对周围空气负离子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由喷泉产生的大量空气负离子同局部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 .对上海市两处喷泉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和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进行研究 ,每天 9:3 0到 17:0 0每 15min记录 1次数据 ,共计 8d .喷泉开启时可产生大量的空气负离子 ,分别高达 93 62个·cm-3和 5 774 0个·cm-3,为本底的 15 .1倍和 14 6.5倍 (P <0 .0 1) .结果显示对其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674 7~ 0 .9794 (P <0 .0 1) .下风向负离子浓度高 ,上风向则低 ,两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P <0 .0 5 ) .风速同负离子浓度有弱相关性 (P<0 .0 5 ) ,同气压之间无相关性 .喷泉开启时可产生的空气负离子与喷泉规模的大小有关 ,局部气象因素对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北方干旱半干旱城市公园绿地不同植被结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颗粒物浓度,并评价影响因素及其交互影响,为北方城市居民选择游憩时间及公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7—8月,同步观测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公园5种植被结构及对照点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颗粒物浓度,分析空气负离子与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植被结构空气负离子浓度基本呈“V”形变化特征,空气颗粒物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早晨,最低值出现在下午;不同植被结构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均高于对照点,且复层植被结构产生的负离子浓度要高于单层植被结构,不同植被结构对空气颗粒物浓度的调控存在着削减和集聚并存的效应;气象因子是影响空气负离子和空气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因素,风速与空气负离子浓度间显著负相关,温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10浓度间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浓度、TSP和PM10浓度间显著正相关,露点温度与PM2.5和PM1.0浓度间显著正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间显著负相关。【结论】复层植被结构较单层植被结构对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更加显著的作用,疏密适当的植被对减少空气颗粒物浓度起到积极作用;依据观测结果,建议城市周边居民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最佳时间选择在9:00—10:00和14:00—17:00。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京地区杉木、马尾松、麻栎、毛竹等4种林分中空气负离子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含量的日变化趋势为:杉木、毛竹林呈单峰变化趋势,麻栎呈双峰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4种林分空气负离子含量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基本呈单峰变化趋势,即夏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最低,呈极显著差异(p<0.01)。杉木、马尾松、麻栎、毛竹4种林分空气负离子含量年均值分别为1 234、1 387、1 157、1 198个/cm3。各林分特征指标中,对空气负离子含量影响最大的是郁闭度,其次是生产力,林分垂直结构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并通过实验测试了衰减距离、摩擦、风速、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对材料产生负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周围生活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小于500个/cm^2,外界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1500个/cm^2,空气负离子在环境中的衰减距离为20cm左右.当临界风速处于3m/s-10m/s之间,风速的摩擦可以产生负离子;相对于摩擦,温度、湿度的变化对材料产生负离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雾天条件下获取的图像由于空气中颗粒的影响导致其图像对比度低、内容模糊不清,同时有整体偏向灰白色的趋势。含雾图像清晰化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恢复它的真实色彩。该文在深入分析单尺度Retinex算法和多尺度Retinex算法的同时,提出了基于直方图均衡化调整的改进Retinex算法实现含雾图像的清晰化算法,并通过对同一含雾图像基于不同算法进行试验,验证了该文所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盐雾腐蚀对铜翅片换热器空气侧压降特性的影响,对4种不同腐蚀程度的铜翅片换热器进行了实验,比较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经过不同盐雾腐蚀程度的换热器和新换热器的压降特性.为了分析翅片亲水性的变化对压降的影响,对铜翅片静态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铜翅片的静态和动态接触角逐渐增大;换热器空气侧压降逐渐增大,摩擦因子逐渐减小;当风速在0.5~2.0 m/s时,空气侧压降最大增加17.5%~21.6%.  相似文献   

12.
夏季不同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4年夏季,通过对宿迁市不同结构绿地和对照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及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强度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绿地及对照点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明显,但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的波峰和波谷出现的时间和大小有所不同;负离子浓度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乔灌草、小阔叶乔草、大阔叶乔草、针叶乔草、篱草、草坪、对照点,分支点低的小阔叶乔草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分支点高的大阔叶乔草;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不同结构绿地的温度都达到了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达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雾天工况下仅凭常规车道线识别方法无法准确提取车道线这一现状,给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暗通道算法的雾天车道线识别算法.首先利用基于双边滤波器的暗通道算法对雾天工况下的图片进行去雾并对去雾图像进行亮度修正;然后利用Sobel算子和大津法得到包含清晰道路边缘的二值化图像;最后利用Hough变换对车道线精确提取.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雾天工况下对车道线进行准确、快速地识别;与常规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提高雾天车辆主动安全性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工光源的存在,夜晚有雾图像具有光照不均、色偏严重和亮度较低等特点,现有的常规图像去雾算法并不适用.考虑到夜晚雾天图像成像特点,建立了带有色偏因子的雾天图像成像模型,可成功用于夜晚图像去雾,并提出了基于统计特性和亮度估计的夜晚图像去雾算法.由于夜晚雾天图像和低照度图像亮通道直方图具有较大相似性,首先将夜晚有雾图像进行反转,然后基于带色偏因子的雾天图像成像模型,局部估计带色偏的大气光;针对夜晚有雾图像色偏严重,导致三通道透射率差异较大,提出对透射率三通道分别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亮度估计对透射率进行优化;最后,利用局部Grey-world算法对去雾后的图像进行颜色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夜晚雾气影响,提高图像的整体亮度和对比度,恢复更多的图像细节.  相似文献   

15.
对雾天、晴天和阴天3种不同天气背景下边界层气象条件对PM10质量浓度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夜 间到早上,由于3种天气均出现有逆温且高低空风速较小,PM10向高空扩散能力弱,在污染源排放明显减弱的情 况下PM10质量浓度呈现自然下降态势,雾天由于相对湿度大,水汽的吸附作用,PM10质量浓度下降速度比晴天和 阴天快;上午,阴天升温不及雾天和晴天快且高低空风速也比较小,导致PM10质量浓度上升速度比雾天和晴天快; 午后,由于晴天增温快,温度高,高低空风速大,PM10质量浓度下降速度快,雾天温度增速不及晴天且地面风速变 化不大,PM10质量浓度下降速度要低于晴天,阴天增温速度明显比晴天和雾天慢,高低空风速较小,PM10质量浓 度降低速度慢,相对质量浓度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采集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人工橡胶林2种代表群落中82个土样,通过测定其潜在和实际斥水性,比较了2种林型土壤斥水性在不同温度和季节间的变化,并探讨了土壤斥水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种林型下土壤大部分表现出较弱的斥水性,且橡胶林下土壤实际斥水性明显高于热带雨林,而土壤潜在斥水性则橡胶林显著低于热带雨林;②温度可以明显降低土壤斥水性强度,但两种林型间温度对土壤斥水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别;③在干季,热带雨林和橡胶林下土壤斥水性无差异,在雨季则橡胶林显著高于热带雨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斥水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性(R2=0.33),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2=0.64);土壤质地对土壤实际斥水性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质地是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土壤斥水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恢复地表植被存在困难的前提下,解决西双版纳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控制土壤含水量以及改善土壤质地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兰州市2009-2011年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逐日就诊人数和同期气象资料数据,研究了各季节大气环境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对大气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滞后性,过敏性鼻炎春、夏、冬季单滞后4~6 d,秋季累积滞后4~6 d;慢性鼻炎各季节均单滞后3~5 d.冬、春、夏季,过敏性鼻炎受空气质量的影响较显著,空气质量差、风速小、空气湿度大、日平均气温较高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发病人数增加,秋季日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日平均风速较高时,空气中过敏原(花粉等)增加,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在春、夏、秋季,空气质量对慢性鼻炎日就诊人数的影响显著,空气质量越差、风速越小、空气较为湿润、气温日较差越大,越容易引发慢性鼻炎.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空气负离子存在瞬时性,1 h或2 h的间断性监测很难准确反映其变化趋势。为获得空气负离子的实时变化趋势并准确分析其影响因子,以上海崇明岛5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层结构人工林空气负离子实时监测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曲线,但峰值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大小因优势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人工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均值大小次序为夏季((1 476±17.1)ions/cm3)>冬季((1 310±25.2)ions/cm3)>春季((1 197±12.6)ions/cm3)>秋季((1 089±12.7)ions/cm3); 5种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年均值大小次序为池杉林((1 405±16.5)ions/cm3)>混交林((1 269±18.1)ions/cm3)>臭椿林((1 259±23.2)ions/cm3)>水杉林((1 257±21.0)ions/cm3)>香樟林((1 093±16.6)ions/cm3); 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优势树种树高和环境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温度和风速呈负相关; 当光照度小于20 000 lx时,林分负离子浓度与光照度呈显著正相关; 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湿度和光照度是影响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优势种光合作用日变化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相似的“M”形双峰曲线,认为植物光合作用也是影响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6年江苏省气象局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到的雾天回波资料,利用雷达二次产品平台处理获得的强度、速度、谱宽等产品,分析雾的回波基本特征以及雷达性能参数对探测雾回波的影响,研究天气雷达对雾的探测能力,为天气雷达对雾的探测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20.
气象因子对近地面层臭氧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几年来近地面层臭氧浓度和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近地面层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面层臭氧浓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有同样趋势;而降水、湿度的影响刚好与气温相反;大风或有雾的天气条件也会成为近地面层臭氧浓度增高的因素。这可能与大风对引起近地面臭氧产生的前体物的搬运作用以及雾内湍流将高层臭氧向下的输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