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9年西德经济增长率领先于几个主要西方国家,国内企业投资活跃,出口增加,失业人数下降。今年随着西方经济放慢,西德的增长率也将减缓。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取得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必须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发达的国家努力扩大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对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苏联怎样利用西方经济危机》一书,既能使我们认识同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又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如何开展这种经济联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去年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的一年。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国家扭转了经济下降趋势,强弱不同地走向回升。西方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一片兴旺,24个工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降到了10年来最低点(5.5%),长期不振的消费者开支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前,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正在缓慢回升,但仍然面临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金融动荡等重重困难,要走向经济高涨仍缺乏动力。为此,西方国家纷纷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也有人企图“一劳永逸”地使西方经济重新“振兴”起来。几年前,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曾提出过一个设想:由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一些政治家、学者认识到南北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第三世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能为西方国家提供广阔的市场,有助于西方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为此,他们提出种种利用西方资金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改善它们的财政经济状况和加强它们政治稳定的计划建议,名之曰“新马歇尔计划”。这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在国际上的运用。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种计划是不大可能实现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比较现实的途径是依靠自己的资源条件,大力开展南南经济合作和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南北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6.
油价、汇价、股价大起大落,是西方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它们的作用下,西方经济本身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当前.西方经济受到许多因素的损害,除了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国家财政巨额赤字、通货序胀的威胁和失业率高等之外,  相似文献   

7.
伊朗核计划威胁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利益。西方国家运用经济制裁、政治孤立甚至军事威胁来迫使伊朗就范。制裁和孤立给伊朗的经济和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伊朗没有屈服,而是积极地进行突围,即加强同友好国家的关系,还积极发展同西方敌对国家的关系,尽最大努力减缓西方的压力。在伊核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既是公正的,也是在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经济关系今非昔比.苏联、东欧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目前已比战后初期增加了几百倍,其他各种渠道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加强,东西方经济关系有了比较牢固的基础,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经济交往必然影响到政治关系.本文试从东西方经济关系的现状,探索八十年代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政治形势的影响.迅速发展的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关系战后三十多年来,东西方经济关系如同政治关系一样,经历了从解冻逐步发展到建立比较牢固和广泛联系的过程.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上半期的十年间,赫鲁晓夫发展了同西方的经济贸易.东欧随之也打开了同西方的关系.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改革,出于实际需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人们不大说出来的问题:有些国家当它们在国内表现得愚蠢的时候,在国外会不会表现得明智?西方是各种愚蠢事情的走马灯。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西方的领袖)似乎没有办法能够给予它的很大一部分人民——仅仅因为这些人是黑人——以民权平等,而这种民权平等是它全部宪法的基础。大西洋这边的最有力的民族领袖都像一个准独裁者似地统治着,梦想着建立一个神秘的宏伟国家,为了追求这种貌似宏伟的国家甚至不惜冒破坏联盟的危险。英国1964年最要紧的任务是确定轻重缓急的次序。尽管最近发表了国家开支的白皮书,但是仍然有必要作出选择。且不谈财政费用,教育、住房、公路、社会服务、国有化工业,更不要说国防了,都会争夺人力以致加速目前的通货膨胀率,除非是在私营部分中有某种没有预见到的补偿。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上半期,西方国家很难摆脱“滞胀”困境,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的关键问题是经济计划和管理的现有模式僵化,第三世界国家依然面临发展道路问题。三类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将放慢。世界经济可能维持1973年以来的局面,不致爆发大危机,也不象要出现新的高涨。国际经济关系仍将趋于紧张。石油价格和供应的不稳定仍是头号问题。国际金融难免继续动荡。南北关系难以缓和。苏联实力地位无法显著加强,将增加其发动大战的困难,但也须警惕它在有机可乘时进行扩张。美国难以扭转经济衰落趋势,将被迫继续处于战略守势。欧、日将作为独立于美国的政治力量而发挥更大作用。第三世界有些地区将继续动荡。国际局势将比七十年代更加紧张。  相似文献   

11.
越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而又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它过去一直是西方注重的市场。冷战时期,越南入侵柬埔寨,西方对它实行了经济制裁。近几年来,越南加紧政策调整的步伐,从柬埔寨撤军后又迅速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西方国家的关系,经济上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越南的经济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国内市场和重建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西方国家闻风而动,把拓展经贸的目光迅速转向越南。越南又成了西方国家角逐的一个热点和“经济战场”。日本:实行“政经分离”原则日本动作最快。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在与越南的关系上成功地实施了“政经分离”原则,促进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1981-1987年期间,日本对越南的出口增加了1倍,从9200万美元增加到1.81亿  相似文献   

12.
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伟人与大国》一书,是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1987年夏天推出的第一部回忆录。该书一问世,立即在联邦德国和欧、美许多国家引起重视,成为当前西方最畅销的政治书籍之一。施密特是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人,1969年起先后担任国防部长和财政、经济部长,1974年出任总理至1982年。这段时期正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深刻变化的时候,特别是东西方关系经历了缓和、  相似文献   

13.
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使它与西方、南部非洲国家有割不断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的理论界都存在较大的争论。西方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对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货币非中性;货币短期内非中性,长期内中性;货币完全中性。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理清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经济金融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已经一年。一年来,中国外交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可以初步总结出下面四大新特征。第一,重视新兴国家,推动国际力量格局的平衡发展。传统上,中国外交以大国关系为核心,其中对美外交是关键。可是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初,国家领导人没有选择访问传统西方发达国家。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选择了俄罗斯,随后到访南非,参加在那里举办的"金砖国家峰会"。两个月后,习近平的第二次出访选择了拉美。随后他又历史性地访问了中亚。总理李克强先去了南亚,随后到访东南亚;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初访南美。不到一年,中国领导人对"金砖国家"(除巴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所遭遇的国际经济摩擦越来越多,在贸易领域里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出口产品进行限制;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又对我们施加升值的压力;在投资领域以及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也时有发生.原因主要是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经济的强大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企图阻挠中国的发展,加上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企图把国内经济困难的责任转嫁给中国.面对经济摩擦的增加,我们应该韬光养晦,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并制定积极正确的策略,发展与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以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7.
宋涛 《科技信息》2012,(16):65-65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后正经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严峻考验,经济全球化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经济伦理变化、技术与产业就业脱钩、弱化国家权力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全球化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建立起最优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要研究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研究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的发展。纵观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的演进过程,其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理论主张,也取得了不少科学成就,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积极作用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系统研究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经济理论对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西方世界经济,整个说来.还是停留在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战后最大经济危机以后的恢复期中。从一九七五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恢复期,已经历时三年多了。但是恢复得很不顺利,走走停停,有时甚至出现倒退,速度很慢,一九七七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三点五,一九七八年估计也只有百分之三,或稍多一点。比一九七二年以前的百分之五点五,几乎跌了一半。  相似文献   

20.
这次会议正处于西方国家经济形势比较有利,东西方关系趋向缓和之际,没有遇到重大紧迫问题。会议避免在农业补贴问题上争吵,也没有作出任何惊人的决定,但是它象历次会议一样起到了协调各国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