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红富士苹果采后进行了1 500 μL/L二苯胺(diphenylamine, DPA)以及1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两种处理并进行气调贮藏,测定了气调贮藏180 d及贮后货架期10 d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活性.使用固相微萃取装置(solid phase mioroextr-action, SPME)萃取不同处理果实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红富士苹果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果实品质.而DPA处理保鲜效果不显著.但两种处理均抑制了LOX活性和果实香气物质的形成,气调贮藏180 d时DPA和1-MCP处理果实酯类香气成分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1.7%和69.6%,香气成分总数则分别比对照组减少17.9%和56.4%;经过10 d货架期,DPA和1-MCP处理果实的香气成分总数分别为对照的组72.5%和35.3%.表明1-MCP处理对果实香气的抑制作用优于DPA处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0.4μl/L、0.8μl/L和1.2μl/L 1-MCP处理对青熟期草莓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0.4μl/L的1-MCP可显著抑制贮藏期间草莓果实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脂氧合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了草莓果实的货架期品质;而浓度为0.8μl/L和1.2μl/L 1-MCP对草莓果实并无保鲜效果,说明低浓度的1-MCP处理能够有效地延缓草莓果实的后熟进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杨酸对寒富苹果采后品质及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未经过处理的苹果果实为对照样品,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苹果果实采后贮藏期间乙烯生成量、呼吸速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乙烯受体基因MdETR1和MdERS1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寒富苹果果实的乙烯生成量和呼吸速率,提高了苹果果实的硬度,延缓了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速度,抑制了苹果果实乙烯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浓度为1.0mmol/L水杨酸对提高苹果果实品质的效果更加显著。由此可见,水杨酸处理可以提高苹果果实的贮藏期商品品质,并延缓了苹果果实的后熟与衰老进程,为水杨酸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溶菌酶结合纳米包装对猕猴桃果实贮藏期品质的影响。以未经过处理的猕猴桃果实为对照样品,探讨了溶菌酶结合纳米包装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腐烂率、失重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溶菌酶和纳米包装处理能有效抑制猕猴桃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其中,溶菌酶结合纳米包装联合处理对提高猕猴桃的贮藏期品质更显著。由此可见,溶菌酶和纳米包装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延缓猕猴桃果实的后熟和衰老,并提高了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和价值,为溶菌酶和纳米包装技术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冬枣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在2±2℃贮藏条件下,不同浓度的乙醇处理(2 ml/kg、3 ml/kg4、ml/kg)对冬枣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 ml/kg乙醇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冬枣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延迟它们呼吸高峰的出现并降低峰值,从而抑制果实的成熟与衰老.  相似文献   

6.
用外源乙烯单独以及乙烯分别与钙离子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apamil,Vp)、钙调素拮抗剂氯丙嗪(Chloropromaize,CPZ)、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处理乳白期草莓果实12 h,移去乙烯之后在空气中继续放置24h,测定果实乙烯释放率、NAD激酶活性及NADP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能诱导草莓果实乙烯大量合成,比对照(未经任何处理)提高420%和73%,抑制NAD激酶活性约20%和40%,对NADP磷酸酶影响不明显.Vp、CPZ和TFP均能逆转外源乙烯诱导的乙烯合成以及对NAD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乙烯可能通过抑制草莓果实中NAD激酶活性从而促进和加快果实成熟衰老,Ca2 、CaM可能介导草莓果实的乙烯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7.
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保鲜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双氧水等的褐变抑制效果,确定出以柠檬酸为抑制剂后,通过抑制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两个水平值,最后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抑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真空浸渗金针菇采后子实体,以蒸馏水和0.005 mo1/L的钙抑制剂EGTA处理为对照,探讨Ca2+处理对金针菇采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005、0.01、0.03、0.06和0 09mol/L的CaCl2处理能显著提高金针菇采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抑制金针菇采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其中尤以0.01、0.03和0.06 mo1/L的CaCl2处理效果较好;2)0.12和0.15mo1/L的CaCl2处理对金针菇采后4种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0.005mol/L的EGTA处理能显著抑制金针菇采后过氧化氢酶活性,刺激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酶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烯利、AVG和硝酸银处理烟草离体叶圆片,并测定其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可以加速离体叶片叶绿素的解体;随着衰老进程的加速,组织体内MDA的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烯处理短期内可以提高SOD活性;LOX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乙烯启动衰老进程是烟草烟片变黄的重要原因,乙烯处理可增加植物抗胁迫能力,同时乙烯与脂氧合酶活性可能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气体冲击处理对草莓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常温下臭氧显著抑制了草莓果实腐烂指数和呼吸强度的升高,而在低温下显著抑制了腐烂指数、丙二醛的上升,氮气则抑制了常温下果实腐烂指数和丙二醛的上升,加速了过氧化氢含量的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臭氧处理有利于草莓的保鲜。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腐烂指数与呼吸强度、花青素、脂氧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呈负相关;过氧化氢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呼吸强度、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为草莓腐烂指数的直接作用因子,总酚、还原力、多酶氧化酶活性均对其起负间接作用;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为过氧化氢的直接作用因子,多酚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均为过氧化氢的间接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1.
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中功能最强大的细胞器,它在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概述了桃果实质体的结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特别是色素与果肉颜色的关系、多酚氧化酶(PPO)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冷害、贮藏和各种技术措施对色素含量和PPO含量和活性的影响,并对今后桃果肉质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鲜切南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切割伤害诱导、外源乙烯和降冰片二烯NBD(2,5-norbonadien)处理对乙烯的产生和ACC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切割和外源乙烯处理都可诱导乙烯产生和ACC氧化酶活性急速上升,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并恢复到接近原来的水平.NBD可有效抑制由伤害诱导的ACC氧化酶活性的增加,进而抑制了乙烯的产生.但当外源乙烯和NBD存在时,ACC氧化酶活性不受NBD抑制,其活性明显增加,然后逐渐下降,72h后恢复到接近原来水平,而乙烯的产生显示了与对照相似的显著增加的结果.实验结果认为切割机械伤害和乙烯处理都可通过诱导ACC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而使乙烯的产生显著增加,NBD对ACC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可被乙烯所解除.  相似文献   

13.
以鲜切红薯为材料,通过测定一定条件下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与邻苯二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值,研究pH值、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肉桂酸、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4种抑制剂对红薯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10 nm的测量条件下,以0.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红薯PPO反应产物吸光值分别在pH值为6.5、温度为10℃和反应时间为5 min时最高,相对活性最强. 4种抑制剂中,只有抗坏血酸对红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显著抑制效果,且0.1%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佳.研究为鲜切红薯贮藏加工提供了有效的保鲜方法,有利于提高红薯的食用品质及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影响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金针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温度、pH、抑制剂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金针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fromFlammulina velutipes,FVPPO)的酶促褐变产物在可见光波长29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pH为5.0~6.0范围内酶活力较大;在20~4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在40℃时PPO活性最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有抑制作用,在同浓度下,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次序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结论 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抗坏血酸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保鲜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双氧水等的褐变抑制效果,确定出以柠檬酸为抑制剂后,通过抑制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两个水平值.最后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抑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冠梨贮藏期果皮极易褐变问题,采用抗坏血酸和壳聚糖涂膜处理方法,研究黄冠梨果皮褐变发生规律,明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抗坏血酸和壳聚糖涂膜两种处理均降低了果皮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中壳聚糖涂膜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两种处理均提高了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果,并以壳聚糖涂膜处理效果最佳,但与抗坏血酸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处理组合条件下油果实呼吸强度、品质成分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耐贮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以(3±1)℃+0.04mm厚度PE薄膜袋包装+100mg/kg保鲜剂Ⅱ号+乙烯吸收剂处理组合贮藏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和品质成分的变化,提高SOD活性和抑制POD活性上升及MDA含量增加,贮藏77 d时,好果率达100%,失重率仅为0.87%,且未发现果肉褐变.呼吸跃变前POD活性上升可作为果实衰老的一个标志,油果肉褐变与果实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荔枝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不同荔枝品种中与褐变有关的部分生理指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膜透性和呼吸强度.结果表明:低温有效地抑制了PPO和POD的活性,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受到抑制,较耐贮藏的“桂味”荔枝,其与褐变有关的酶活性较低,呼吸也较弱.  相似文献   

19.
研究茉莉酸甲酯对蓝莓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以未经过处理的蓝莓果实为对照样品,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蓝莓果实采后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腐烂率、失重率、总花色苷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能有效抑制蓝莓乙烯释放量、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总花色苷含量并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50μmol/L茉莉酸甲酯对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更显著。由此可见,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延缓蓝莓的后熟与衰老进程,并提高了蓝莓果实的贮藏期品质和商品价值,显著延长蓝莓果实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20.
脱落酸对小麦幼苗光合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短期和长期外源脱落酸(ABA)处理对小麦幼苗CO2同化作用、羧化效率、光合CO2响应以及抗氧化酶等的影响.外源ABA处理能提高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但使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羧化效率略有降低.ABA处理能够提高小麦光合对CO2的响应.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ABA处理都能够不同程度提高小麦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且对SOD影响最明显.结果表明,ABA处理可能主要通过提高小麦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且长期处理效果好于短期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