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有公共连接点的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有公共连接点的两个耦合电感的简单去耦等效变换以及由此衍生的两个特例———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讨论了多重耦合电感的去耦相对独立性以及某些含有复杂耦合电感电路的快速去耦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含有耦舍电感的电路中对耦合电感进行去耦等效变换可以有效的化简电路,简化电路分析过程.从等效的概念出发,充分利用耦合电感的特性方程,在时域和频域中推导确定了耦合电感的等效电路形式,针对等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疑问,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多种去耦方法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包括反转门控去耦、非畸变极性转移增强技术、二维13C—1H相关谱、二维1H—1H相关谱、二维J分解谱)研究了新型萘酚类二当量青成色剂1-羟基-4-(甲磺酰基乙氧基)-N-正十六烷基-2-萘甲酰胺(2-CC)分子中13C—1H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归属了2-CC分子中碳和氢原子的化学位移信号;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分子中氢键和虚假远程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多种去耦方法及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包括反转门控去耦、非畸变极性转移增强技术、二维^13C-^1H相关谱、二维^1H-^1H相关谱、二维J分解谱)研究了新型萘酚类二当量青成色剂1-羟基-4-(甲磺酰基乙氧基)-N-正十六烷基-2-萘甲酰胺(2-CC)分子中^13C-^1H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归属了2-CC分子中碳和氢原子的化学位移信号;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分子中氢键和虚假远程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电路分析中,耦合电感电路是常见的,在这种电路中,耦合电感一般作串联、并联及T型联接,加上它们又存在有顺接与反接两种情况,因此计算起来,不仅相当复杂且不易掌握。能否视电感的串联、并联,无公共接点的空芯变压器电路及三相变压器的T型联接均为T型联接?如有可能,那采用T型去耦变换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将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质子宽带去耦(PBBD)和质子偏共振去耦(PORD)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新型手性衍生化试剂2-甲氧基-2-三氟甲基-2-苯基-乙胺(MTPEA)分子中^13C-^1H、^13C-^12F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报导了MTPEA分子中各基团的化学位移和^13C-^19F间的一级、二级耦合常数(^1J和^2J)。  相似文献   

7.
由无耗散介观电感、电容共同耦合的双网孔电路具有电荷和电流双运动耦合的哈密顿出发,讨论无耗散介观电感、电容共同耦合电路的量子化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两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8.
由无耗散介观电感、电容共同耦合的双网孔电路具有电荷和电流双运动耦合的哈密顿出发,讨论无耗散介观电感、电容共同耦合电路的量子化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两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基本去耦电路”的去耦问题。本文把含互感平面网络网孔电压方程或网孔阻抗矩陈中的互感参数,不采用磁耦合形式,而是把它当位一个独立二端元件的参数,用此元件来实现的网络定义为“基本去耦电路”。指出含互感平面网络存在这种去耦电路的条件及其去耦方法,最后指出不存在这种去耦电路的条件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是现代分析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中就该方法测定砷分族元素的氢化物发生原理,影响因素以及氢化物装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有耗耦合传输线系统的去耦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单根线灵敏度分析的时域特征法提出了一种对有耗线进行灵敏度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非线性网络的分析处理,与时域特征法对实际电路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两者灵敏度分析结果基本相同,且本文的方法可以对传输线完全去耦,过程简单,理论上更精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去耦电容器抑制△I噪声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分析了去耦电容器的寄生参数对其高频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高速高密度PCB上去耦电容器的选择,并重点讨论了抑制△I噪声的去耦电容器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去耦电容器抑制△I噪声,应多个去耦电容器并联使用,并恰当选择去耦电容器的种类、个数、电容值和自谐振频率,以得到期望的等效阻抗曲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的升压电路拓扑因为受到寄生参数的影响而导致电压增益会受到极限占空比的限制,以及传统的耦合电感升压变换器由于漏感的存在而导致的开关管两端电压电流应力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具有高增益和低电压电流应力的耦合电感升压变换器。该变换器在传统耦合电感升压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由二极管、电感以及电容组成的无损吸收电路。由于耦合电感具有变压器效应,因此,相对于传统升压电路来说,耦合电感的这一特性,使电路中的电压增益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电感具有抑制电流上升的作用,因此,开关管开通时,减轻了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在开关管S的两端并联由电感、电容以及二极管组成的无损吸收电路,有效吸收耦合电感升压变换器中的漏感能量,使得开关管两端的电压尖峰得到抑制,当开关管S彻底关断后,电容和电感通过副边绕组和输出二极管,将能量传递给负载,实现无损传输,进一步提升了电压增益。为了验证该新型耦合电感升压变换器的有效性,故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该新型变换器和传统耦合电感升压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比2个模型的相应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耦合电感升压变换器,该新型变换器具有更高的电压增益,同时,开关管上的电压和电流应力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从场的角度讨论了耦合电感电路中的复功率。阐明了耦合电感的瞬时功率与磁场能量间的关系,给出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时有效地抑制感应耦合,基于中梯装置电磁感应耦合在时频双域的表现及斩波去耦的理论成果,提出一种激电中梯装置感应耦合的自适应抑制方法。在数字采集的基础上分析接收端波形的特点,确定感应耦合接近最小且激电信息逐渐增加的位置;通过波形整形和相位补偿找到接收端波形的起始位置,确定去耦时间宽度,结合斩波理论实现感应耦合抑制。利用该方法在阻容模拟电路、水槽模拟装置以及野外中梯装置进行感应耦合抑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抑制方法能根据实时波形情况在保留大部分激电信息的基础上有效抑制感应耦合,显示了该方法用于激电中梯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电感耦合电路 ,讨论了一种实际的状态演化情况。当电路参数即电容和电感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时 ,压缩可以产生。同时特别关注了以往未加深入研究的耦合部分的量子涨落。当电路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时 ,也可以有压缩产生。这种压缩完全是由耦合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DC/DC升压变换器,普遍存在着输出电压低、开关管峰值电压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电感与倍压电容高增益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引入耦合电感以及两个倍压电容提高了电压增益;所提结构有效吸收漏感能量,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和变换器的损耗,抑制开关管电压尖峰,实现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并且利用耦合电感副边绕组漏感的能量解决了输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利用Matlab对所提变换器进行仿真实验,对变换器进行稳态分析,并得出变换器在不同输出功率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介观电感耦合电路中电荷和电流的量子涨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无耗散且每个回路都有电源的电感耦合电路的经典Hamilton量进行了量子化,计算求解出了该Hamilton量子在电源为绝热近似时的本征态,研究了这种耦合电路在这一本征态下电荷、电流的量子涨落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电感耦合的两个回路中的量子噪声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无耗散且每个回路都有电源的电感耦合电路的经典Hamilton量进行了量子化 ,计算求解出了该Hamilton量在电源为绝热近似时的本征态 ,研究了这种耦合电路在这一本征态下电荷、电流的量子涨落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电感耦合的两个回路中的量子噪声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20.
从耦合振荡的角度,讨论了压电换能器与匹配电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换能器谐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换能器的实际工作频率不仅取决于自身谐振频率,而且与它和匹配电感的耦合状态有关.确定工作频率,应将系统工作效率当作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