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别在GBBV加权网络和实际数据集上研究了2条信息的传播特性。假定2条信息的传播率相同,信息自身的吸引力不同,其中信息1的吸引力高,信息2的吸引力低,通过实验发现:在网络平均度为6~8时最不利于处于低吸引力信息2的传播;当网络平均度小于8时,信息2的传播范围随着网络平均边权值的增大而增加。本文提出几种增加低吸引力信息2的初始传播源提升其传播范围的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稀疏网络中,按大度节点降序增加初始传播源的方法,效果更加显著,只需增加少量初始传播源就可使信息2的传播范围超过信息1。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并优化酒泉地区生态空间网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区域生态作用,防止沙漠扩张。【方法】将遥感生态指数(RSEI)与生态空间网络结合,评估酒泉地区景观格局空间,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确定薄弱生态源地,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酒泉市RSEI呈现北部地区低,中南部地区高的空间格局。(2)酒泉市潜在生态空间网络由332个生态节点,656条生态廊道组成,依照RSEI最低的区域进行增边优化,模拟增边242条,增加生态踏脚石9个。(3)增边优化后,网络的节点鲁棒性和连接鲁棒性有明显的提升,网络边的鲁棒性略有提升但不明显。【结论】对生态环境质量弱节点采取增边以及增加踏脚石的优化策略,可使酒泉市生态空间网络的稳定性和生态恢复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针对新增生态廊道开展建设,增强源地间的连接,有利于发挥区域生态效益,为酒泉市未来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对不同人群中信息传播进行有效控制,建立了基于群体特征的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研究了网络拓扑结构、社会强化作用和群体传播特征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群体传播特征的同质性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小世界网络中行为传播范围较广,无标度网络在传播过程早期具有最快的传播速度;信息传播的范围随社会强化作用的增加而增加,异质群体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含功能中心根顶点的网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简化运算,得出其减-缩边公式。【方法】先利用条件概率推导出二阶平方期望的减-缩边公式,再利用已有的一阶期望减-缩边公式。【结果】得到方差的一个二阶分解递归计算方法,从而简化了运算。进一步,推导了一些特殊根图的具体的方差分解计算公式。【结论】较好地解决了网络方差计算的减-缩边公式问题,研究了根顶点不同位置时候的网络稳定性及优化问题,讨论了有均匀分布先验和 Beta 分布先验时,后验方差的计算公式问题。最后,结合期望和方差讨论了含根网络的整体优化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森林群落类型对其土壤蚯蚓数量(密度)及生物量时空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击法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3种森林群落类型的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用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森林类型的样地土壤理化环境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森林群落类型显著影响蚯蚓密度(P=0.001)和生物量(P=0.006),各森林群落类型下土壤蚯蚓密度与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云南松群落>桉树群落>疏林群落、云南松群落>疏林群落>桉树群落。②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时间变化总体上表现为:9月>10月>11月。垂直分布表现为:桉树群落与云南松群落蚯蚓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而疏林群落主要集中于0~5 cm土层。③桉树群落土壤温度、pH及水解氮与蚯蚓密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等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它们与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云南松群落和疏林群落下蚯蚓密度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等相关性不显著。【结论】3种森林群落类型中土壤蚯蚓密度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样地土壤理化环境(温度、水分、pH、土壤氮等)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SNP标记研究中国广东省松材线虫虫株SNP位点多样性,从分子角度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区松材线虫种群的亲缘关系,为松材线虫病的疫源追溯提供基础。【方法】收集来自于广东省各地区松材线虫虫株共30株,提取DNA并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广东省松材线虫的SNPs位点信息及基因型类型,依据以上信息进行种群聚类分析。【结果】对30株松材线虫虫株SNP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GD01、GD09、GD12、GD20、GD22、GD24、GD25这7株虫株的SNP数量、纯合子数量都明显少于其余23株虫株;对基因型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上7株虫株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型为A->G、C->G、G->C、T->C;其余23株虫株则是A->G、C->T、G->A、T->C这4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较高。而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将这30株虫株分为3类。【结论】广东省松材线虫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聚类分析表明其具有不同的传播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大叶榉树生境地的群落类型及群落结构,综合分析大叶榉树分布群落所在的环境特点,解释大叶榉树的生态学特征,明确影响大叶榉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群落特征,以期为大叶榉树种群恢复及浙江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包含3 420余个样地的浙江省生态监测样地数据库,经关键词搜索筛选出21个含有大叶榉树分布的样地,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及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所在的群落可分为8个类型。大叶榉树在研究区群落内的分布主要以阔叶林群落和杉木群落为主,21个样地中阔叶林群落达15个,杉木为主的群落为6个,但大叶榉树未出现在以马尾松为主的群落中。群落中主要出现了杉木、枫香、甜槠、大叶榉树、化香、木荷、香樟、白栎、柏木、山合欢等优势树种,其中杉木的重要值达到20.5%。在样地CCA排序图中8个群丛呈现一定的聚集分布,第1排序轴主要体现了海拔与枯落物厚度对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第2排序轴主要反映腐殖质厚度与坡度对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物种CCA结果显示:与大叶榉树生境选择最接近的树种是榔榆、黄连木、黄檀、化香、白栎,影响上述树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枯落物厚度和坡向。蒙特卡罗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江大叶榉树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为腐殖质厚度、坡度和土壤质地。【结论】浙江省森林中以白背叶、枫香、香樟、麻栎等树种为主的群落和杉木群落可作为大叶榉树种群恢复的载体。影响大叶榉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腐殖质厚度、坡度等条件。大叶榉树与榔榆、黄连木、黄檀、化香、白栎等树种对生境的选择趋于一致,在生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大叶榉树可与这些树种尝试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高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对刈割的响应。【方法】在三峡库区汝溪河消落带160 m和170 m高程选择狗牙根群落,设置不刈割、留茬30 cm、留茬20 cm和留茬10 cm共4种刈割强度处理,研究刈割处理后不同高程狗牙根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刈割明显降低了狗牙根的盖度、密度、重要值和地上生物量,且170 m高程处生长的狗牙根生物量下降幅度更大;除了生长在170 m高程经留茬30 cm处理的狗牙根群落以外不同刈割强度处理下的狗牙根群落生物量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160 m高程处狗牙根群落生物量明显高于170 m高程处狗牙根群落生物量;生长在170 m高程处狗牙根生物量占比与生长在160 m高程处的狗牙根相比下降幅度更大,而狗牙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生物量占比随刈割强度增加逐渐上升;刈割处理明显增加了狗牙根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群落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但狗牙根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p&...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真实信息和谣言在传播结构和时序上的不均匀性,发现危机信息在社会传播网络上的传播规则是时变的.提出了时变传播规则下危机信息的ISKS-ISK两阶段传播模型.通过仿真发现,网络规模对危机信息传播影响很小,而初始传播节点数量、信息传播率、权威渠道发布真实信息的时间是影响危机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源头控制传播者数量、尽早通过权威渠道发布危机真实信息是减少危机中谣言危害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海南濒危植物蕉木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特征,探讨两种干扰程度下蕉木种群生存现状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蕉木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蕉木种群濒临灭绝的原因,为维护和恢复蕉木种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典型群落样方法对海南蕉木分布的9个典型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详细记录各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林分郁闭度、植被群落等生境指标。同时,调查每个样地内和其他非典型群落分布点蕉木个体的树高、胸径等指标;在对蕉木典型群落组成和结构调查的基础上,将所有蕉木种群个体所在群落分为受人为干扰较强和较弱两种生境进行比较和分析;将蕉木胸径大小划分为7个径级,并以胸径代替龄级来反映种群结构;将龄级与胸径大小级对应,绘制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图;使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编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分析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重要参数;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模拟并推测蕉木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发展趋势。【结果】①典型蕉木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均较高;②两种干扰生境中的蕉木种群年龄结构有所差异,但幼龄和中龄植株总数量均占有一定优势,种群具有一定的恢复潜力;③两种干扰生境的蕉木幼苗数量均较少,Ⅱ龄级呈现衰退趋势,种群自我更新能力较差,对外界的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④种群生存呈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曲线呈对角型,各龄级阶段具基本相同的死亡率;⑤人为干扰程度强的生境中蕉木种群存活能力比人为干扰程度弱的生境中低。【结论】人为活动导致的适宜生境地减少和种子自然萌发率低是蕉木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对蕉木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保护蕉木现有的成年个体;而对于蕉木植株分布较密集区域,在果实成熟季节应定期采收蕉木种子并加以一定的人工抚育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更新;可通过适当修剪老龄的蕉木个体促进其萌芽,提高开花结实率;对于干扰程度较强生境的蕉木种群应加强植物的保护宣教工作,降低人为干扰;而在干扰程度较弱生境,也应加强对中小径级蕉木个体的人工抚育,促进蕉木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区系和群落类型,为广西滨海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海岸东段、中段及西段潮间带选择典型的地段作为研究样地,各段设置5~8个样地,采取样方法进行调查,记录组成种类和群落类型,分析植物区系成分,编制群落分类系统。【结果】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共有29种,隶属10科18属,莎草科、禾本科、水鳖科和丝粉藻科的种类较多;根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系统和分类原则,结合广西海岸的具体情况,将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植被型和16个群系。【结论】草本植物科、属的区系成分简单,具有很明显的热带性;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简单;高潮区和河口区分布的群落较多。  相似文献   

12.
许铭本  姜发军  赖俊翔  张荣灿  雷富 《广西科学》2014,21(4):389-395,402
【目的】研究钦州湾外湾东北部近岸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判断其受环境干扰的程度,并分析其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6月和12月,采用拖网法进行底栖生物样品采集。使用PRIMER和SPSS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148种,其中软体动物57种,节肢动物42种,底栖鱼类20种,其他动物共29种。【结论】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夏季可划分为3个群落,冬季可划分为2个群落。夏季多样性好于冬季,但冬季各站之间多样性变化范围较小。有少数站位受到中度干扰,个别站位受到稍微干扰。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与悬浮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丰度、种类数均与沉积物中的油类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均匀度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呈显著负相关,丰度与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沉积物中的粘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冬季种类数与水体中的盐度、pH值、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与水质中的油类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野生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种群中植物种类、植物类型和植物群落的特征,为开展金花茶回归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个金花茶回归样地,开展回归试验,实地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对样地的土壤性质、植物种类、乔木层结构特征、灌木层结构特征、植物生态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2个金花茶回归样地的物种数均超过80种,胸径大于1cm的树种个体数超过250株;所有种类中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的种类多,两者的比例为87∶32,其中木本植物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为73∶14;植物种类中银柴(Aporosa chinensis)和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分别为43株和40株。【结论】2个回归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乔灌层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均比草本层多,且多为常绿树种,因乔灌层的树冠可为金花茶植物提供遮阴环境,这正好符合金花茶作为阴生树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为各类信息系统安全性保障测试提供综合性支撑服务。【方法】综合应用网络主机检测、数据库检测、Web应用漏洞检测等关键技术,通过协同集成方法,设计一个集约化信息安全测评平台。【结果】该平台集网络攻防演练和演示、管理安全测试、数据安全测试、外部安全测试及网站系统内容测试、产品与系统测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为一体,可以在信息系统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为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测试和评估服务。【结论】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满足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的关键需求,能够提供一体化信息安全测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鞠志萍  廖燕庆  卢德雄  黄丹  郭进 《广西科学》2015,22(4):407-410,420
【目的】质子固有的物理特性为治疗肿瘤提供了理想的方法。与主动式相比,被动式质子束流横向扩展有很多优势。为达到最佳治疗目的,对被动式质子束流横向扩展方式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模拟。【方法】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计算质子经过一个或两个散射体后的束流分布特性,并与解析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讨论3种方法在束流利用率和束流扩展半径方面的差别。【结果】双散射体方法较单散射体方法在束流利用率和束流扩展半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考虑束流利用率,平均能量损失及形成距离,双环双散射体方法是被动散射体方法中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涠洲岛湿地对鸻鹬类水鸟的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候鸟迁徙季节涠洲岛湿地对鸻鹬类水鸟的承载力。【方法】调查监测候鸟迁徙季节涠洲岛湿地生物量和鸻鹬类水鸟群落,由水生生物热量和鸻鹬类群落的综合代谢率估算涠洲岛湿地食物量对鸻鹬类水鸟的承载力。【结果】鸻鹬类水鸟在涠洲岛的觅食地面积为158.54hm~2,包括库塘面积40.58hm~2,沼泽面积69.56hm~2以及涠洲岛东岸潮间带面积48.40hm~2。鸻鹬类群落由35种鸟类组成,涠洲岛湿地对鸻鹬鸟类春秋季承载力分别为874~1 236只和1 001~1 302只。觅食地承载力密度(只/hm~2)春季库塘10.7沼泽5.6潮间带4.8,秋季沼泽6.8库塘4.3潮间带3.6。淡水湿地密度高于潮间带密度。1990年以来潮间带觅食地面积损失了86%,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下降了55%。【结论】湿地面积、水生生物丰度影响涠洲岛湿地对鸻鹬类的承载力,修复湿地可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青岛海鸥浮码头冬季污损生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给胶州湾生态评价提供污损生物的基本信息,调查青岛中港服役5.5年海鸥浮码头水中钢结构的生物污损状况。【方法】分析鉴定该浮码头冬季污损生物的稳定群落结构及其分布,并与50年前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青岛中港冬季稳定群落基本结构为多年生固着生物,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和藤壶(Balanus sp.)为底层,其上为附着型的海鞘(Pyrosomella verticilliata)、贻贝(Mytilidae)和苔藓虫(Bryozoa),表层为地毯式复海鞘、苔藓虫、海绵(Reniclonasp.)、水螅(Hydra)和海葵(Sea anemone)等;去除多年生固着生物(藤壶、牡蛎)及附着型的扇贝,服役5.5年浮码头最大单位面积污损重量不足1.0kg/m2。【结论】相比50年前,青岛中港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及附着量都发生显著变化,建议把胶州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纳入胶州湾海洋生物生态系统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网络嵌入旨在学习节点的低维稠密向量,同时保留原始网络的结构和属性信息。现有的网络表示方法大多未考虑网络中的社区信息和社区间的信息,难以有效地学习网络的低维表示。为有效保留网络中的社区信息和社区间信息,提出了一种融合社区连接信息的网络嵌入方法(network embedding based on community connection information,ECCI)。该方法基于不同社区的亲密程度,捕捉网络中社区间的关系;采用自定义游走的方式得到融合局部结构、社区信息以及社区间信息的游走序列;通过Skip-Gram模型得到与之对应的网络嵌入结果。在3个公开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ECCI相比基准方法在链接预测上的AUC值和F1-Score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和群落分类学特征,探讨影响群落分布的影响因子,旨在为广西海岸带草本植物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等进行研究。【结果】根据133个样方调查结果显示,潮上带常见草本植物种类有93种,隶属25科70属。科的分布有3个分布型和1个亚型,属的分布有8个分布型和3个亚型。结合植物的生态类群、生活型和优势种的原则,把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划分为2个植被类型组、4个植被类型和28个群系。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主要群落类型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较大。【结论】在广西海岸潮上带,含单种的科、属占优势,无特有属。草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科和属的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草丛湿地植被类型组占优势,群落主要以单优种群落为主。水分、土壤质地以及人工岸线、养殖塘、盐田、围垦造地等人为干扰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面向纳税人的税务信息化运维服务绩效评估方法.【方法】对某税务信息化运维服务商13个服务区域服务数据样品进行采集,得到服务户数、服务人数、上门服务总量、安装服务总量、远程服务总量、回访服务总量、全部服务总量、派工单量、跟踪单量等数据,进行数据间关联关系的分析,设计关键运维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并建立考核指标的评估流程.【结果】案例分析结果显示,某税务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运维服务绩效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服务跟踪整体情况均不如人意,服务监管情况处于整体失控中.【结论】关键运维服务绩效评估指标及其流程可以体现出运维服务绩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