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蒯因的整体论是经验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其中不乏自相矛盾之处。比如,第一,蒯因整体论提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他对卡尔纳普关于分析—综合的区分的否定,但蒯因一方面表示要对一般意义上的分析性概念进行批判,而另一方面他实际上批判的只是卡尔纳普的第二种分析性概念。第二,蒯因的整体论应该与基础论格格不入,但他对观察句的偏爱及理论角色定位却使他的整体论留下了基础论的残余。第三,在真理理论上,蒯因的整体论应该接纳的是真理的融贯论,但是他同时还接纳了具有鲜明符合论特征的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等等。不过,这些矛盾不宜简单批判或否定,因为任何形而上学家的学说都存有特定的矛盾,因此,他们不可避免的矛盾一方面成为解读他们哲学的重要入口,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智慧之光的闪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蒯因与卡尔纳普关于分析性的争论作出评析,指出卡尔纳普基本上同意蒯因用于驳斥分析性的那些论点而否认它们会对分析性带来不利的影响,然后表明其实蒯因所抨击的分析性与卡尔纳普所支持的分析性是两类不同的语言学概念——用蒯因的术语说——作为超越的概念的分析性与作为内在的概念的分析性。最后指出,蒯因后来也接纳了分析性,而且按照他的观点,其分析性也是一个内在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的区分是现代经验论(即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立场的理论基础,蒯因在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对分析-综合陈述区分的拒斥,常被看作是对现代经验论主义理论基石的最严重的摧毁。本文对蒯因批判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通过考量他批判两种陈述区分的真正哲学意图,阐释他的后经验主义哲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真”是逻辑和语言哲学中无法绕开的语义概念。塔尔斯基为真所提供的语义说明对逻辑语义学和语言哲学的核心理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体现了逻辑技术对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凡助力。有的研究文献对其主要成果的通俗表述容易使人混淆一些概念。本文将对照塔尔斯基关于真之定义的两篇著名论文,澄清塔尔斯基所说的“本质丰富”的意思,以此展示对真之语义说明起关键作用的语言分层级的思想。这一思想方法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相似文献   

5.
丘奇兰德从科学实在论的立场出发认为,语词的意义是由语言使用者的信念决定的.以此为基础他反驳了分析语句与综合语句的区分,用语义重要性概念刻画语词的意义,用系统重要性概念阐发个体关于语词的理解.他主张语言之间的语言翻译是保留语义重要性的语词映射,而个人语汇之间的理解翻译是保留系统重要性的语词映射.丘奇兰德的语言哲学思想充分表明科学实在论对于语言哲学的影响,体现了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功能.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五十周年.通过充分阅读库恩已发表的主要文本,以正确理解库恩的思想,是对他的最好纪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库恩科学哲学学说的历史性、革命性和二象性等特征,尤其是他所兼具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的两重身份,他的科学哲学所兼具的历史主义/逻辑主义色彩,他的思想所兼有的革命性/传统性倾向,以期把握其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回答学界在理解库恩思想中的一些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7.
传统科学哲学脱离科学实践,而后现代科学哲学又陷入相对主义时,近年来兴起的科学仪器哲学则凸显了科学仪器在理解科学并解决科学哲学问题中的价值。本文课题组在收集大量文献后,基本摸清了科学仪器哲学的缘起、思想性质和理论价值。科学仪器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从仪器角度来理解科学思想:科学仪器不仅仅是外在的工具,还是科学思想的器物形态;科学思想不仅仅是科学理论及其实践活动,还是科学命题、科学仪器和科学活动的三位一体;科学哲学不仅仅是科学语言的"逻辑句法",还是科学语言与科学器物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都在坚持哲学不是理论而是种活动,在他思想的前期哲学是种对思想和语言的逻辑澄清活动,后期则是对日常语言的观察描述活动。这种视哲学为活动而非理论的观点对传统哲学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以致人们普遍的认为维特根斯坦"终结"了哲学,但实际上他不是在终结哲学而是在拯救哲学,并为哲学的复兴找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话题.实验能否构成对理论的反驳,一个主要障碍是"迪昂-蒯因论点"对判决性实验的意见.本文以格伦鲍姆对迪昂-蒯因论点的逻辑反驳为导线,以宇称不守恒的实验分析为平台,力图展示: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实验能够判决性地反驳理论.  相似文献   

10.
维也纳学派一直被看作维特根斯坦的模仿者,尤其是其证实主义的观点,更是被认为直接受到了《逻辑哲学论》(TLP)的启示。本文从"证实"问题出发,以"对象"这个概念为切入点,试图澄清二者之间的真正关系。在TLP中"对象"代表的不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是逻辑上的设定。这表明TLP中没有对经验的讨论,从而也没有证实的思想。在1929年之后,维氏将语言的意义建基于实指定义上,并开始讨论证实问题,但对经验的关注只是他向日常语言过渡的一个阶段。因此维也纳学派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性只是逻辑形式上的相似性,维也纳学派力图建立统一的科学语言,解释科学语言和科学认知如何融合逻辑和经验这两个要素,而维氏的关注点则在日常语言所折射出的生活多样性上,不同的语言观造成了他们根本立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蒯因打破了传统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克里普克提出了“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存在,打破了原来以为先验命题一定是必然的,后验命题一定是偶然的这种传统的观点,这个现点是对蒯固观点的发展。我们认为,蒯因的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他忽视了逻辑真理作为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克里普克对先验偶然命题的和后验必然命题的论证与他的理论体系是融贯一致的,但他对严格指示词的证明是不充分的。当然,蒯因和克里普克现点的提出是分析哲学发展中的重要的里程碑,极天地推动了分析哲学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结构实在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48
曹天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知识论版本在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引发了《综合》期刊专刊讨论。他既批评反实在论的观点,也对结构实在论的知识版本与本体版本有所批判。他从结构、本体、建构这三个概念出发,论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体现为建构性、历史性、整体性、修正性、革命性。本文对曹天予的结构实在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赞同他对“不充分决定”论旨的批评,对他批评“本体论不连续性”持中立态度,但对他的“普遍语法论证”有所存疑。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中蕴涵着哲学,哲学对建筑有重要影响。哲学的任务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大观念。反映特定时代民众需求的大观念将成为一个时代共同的价值目标,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实践。建筑师要为民众建构好的生活空间与环境,应当学会并喜欢抽象思维,善于在建筑设计中反映人们共同的价值诉求,善于从群体的生存境况中提炼建筑元素,做一个有深厚哲学造诣和人文情怀的建筑师。  相似文献   

14.
奎因把科学和哲学的探索比喻成纽拉特的船,表示哲学和科学都具有可错性。虽然他对逻辑经验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是其自然主义认识论却又贯彻了彻底的经验主义。奎因还通过诉诸其自然主义认识论解决一些归纳逻辑问题,因而这些问题既不需要演绎的证成,其自身也不需要辩护。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弗兰克、霍尔顿、法因以及霍华德等人的观点,认为研究者的哲学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科学史研究。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必须把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科学研究、宗教情怀、同时代的哲学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与儒家"向内觅理"有别,道家重视外向的"天之道",对自然之源和万物之本多有探讨,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自然哲学思想,诸如"道""朴""无""有""阴阳"等自然哲学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道生万物"的宇宙创生观,"负阴抱阳"的自然运行观,"道通为一"的世界统一观等自然哲学思想.这些概念和思想被现代物理科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所...  相似文献   

17.
简单性作为科学家的信念,引起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思想不仅是他的科学信念,而且也是科学认识的指导原则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准则,并且体现在他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本文首先对爱因斯坦之前的简单性思想进行了梳理,为理解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独创性奠定基础;其次,探讨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他创立相对论的影响,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最后,分析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来源,特别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为人们理解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法天贵真:庄子技术观的生命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命取向,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其生命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命的观照下,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技术观,它以体悟生命为核心理念,以自然与自由的统一为技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以天合天"为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这种独特的技术观可谓是生命技术观。庄子的此种生命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现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德国数学家兰伯特在《平行线理论》中通过类比球面提出锐角假设在虚半径球面上成立,这一思想成为后来数学家建立和发展非欧几何的关键.兰伯特在对公理和定义的讨论中体现的几何哲学,使得他证明平行公设时回避了困扰前人的几何直观.他在同时期的数学工作中将圆函数和双曲函数类比,反映出其虚半径球面类比思想的来源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