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人的指纹就是生物特征之一。随着光学技术和光学仪器加工工艺的进步,各种采集指纹图案进行身份认证的系统和设备中需要配备的高清晰、无畸变光学采集仪制造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确保可以生成高质量的指纹图像。指纹识别技术利用嵌入式软核实现系统以及硬件识别算法,保证了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与识别的准确性。识别算法采用美国FBI推荐的特征点匹配算法来实现指纹的识别,保证了系统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人的指纹就是生物特征之一.随着光学技术和光学仪器加工工艺的进步,各种采集指纹图案进行身份认证的系统和设备中需要配备的高清晰、无畸变光学采集仪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确保可以生成高质量的指纹图像.  相似文献   

3.
生物特征密码系统提供了生物特征与传统密码学的有机结合.生物特征密钥可在隐藏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的同时.安全实现密钥的生成、恢复以及认证的多重功能.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指纹特征的密码密钥保存与生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密钥的成功恢复率可达到91%左右,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骞 《河南科技》2013,(16):50-51
本文提出了一种协同工作环境下涉密图像的安全策略,其特征为: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在涉密图像中添加水印,对涉密图像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利用数字指纹技术对涉密图像添加数字指纹,通过指纹的提取与跟踪,找出泄密者,实现对涉密图像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人体丰富的生理特征,使得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成为个人身份认证领域的一项重要手段。指纹识别技术虽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却存在着易被复制造假的隐忧。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是利用位于手指表皮下面的静脉血管作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不易被复制和伪造。本文通过对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相关的专利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对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相关的国内外专利申请状况进行分析,对手指静脉识别技术领域国内重要申请人进行分析,进而对手指静脉识别技术领域内的重要专利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传统的身份证件、钥匙等认证方式,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会更加便捷和安全,但其也可能存在被伪造、盗取、复制的风险,不法分子会利用照片、指纹膜、人体模型等非法获取伪造的生物特征来进行欺骗攻击。活体检测技术是抵御欺骗攻击的有效手段。本文以CNABS,VEN数据库中通过对关键词、分类号、申请人、申请量的检索结果作为基础,综合运用INCOPAT、PATENTICS、EXCEL等多种分析工具,对全球活体检测专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发展趋势,重要专利,重要申请人,专利价值等,为活体检测技术的创新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一、指纹采集系统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是实现指纹采集、分析以及对比的身份识别系统。指纹采集技术是指纹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指纹图像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精度和处理速度。目前,指纹采集仪主要有光学指纹采集仪、半导体型指纹采集仪和超声  相似文献   

8.
一、指纹采集系统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是实现指纹采集、分析以及对比的身份识别系统.指纹采集技术是指纹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指纹图像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精度和处理速度.目前,指纹采集仪主要有光学指纹采集仪、半导体型指纹采集仪和超声波型指纹采集仪3种.其中,超声波型指纹采集仪价格昂贵,应用较少;光学指纹采集仪体积较大,不易于嵌入应用;半导体型指纹采集仪集成度高,却由于控制核心的原因,依然具有体积大、价格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编辑区块链的指纹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识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门禁、支付、公安等领域。现有系统一般将原始指纹图像或特征存储于数据库,以此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或认证。数据库中的指纹数据存在被盗取或篡改的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可编辑区块链的指纹识别系统。首先搭建私有链环境,实现多节点集群互连,然后计算指纹哈希并将其存储于区块链。为了方便管理员对指纹识别系统中的用户进行更新,本文利用变色龙哈希算法对所构建的私有链区块体中数据计算哈希。拥有变色龙哈希私钥的管理员可对区块体中的信息进行编辑,从而在不改变区块链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用户指纹数据的删除或修改。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且指纹识别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韦伯二值感知特征的局部描述符,提出一种指纹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包含两部分:根据韦伯定理提取视觉感知特征的局部二值差分激励,以及从中心对称像素对提取梯度方向特征的局部二值梯度方向。在2011年和2013年指纹活性检测竞赛的数据库上,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进行指纹活性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身份验证是网络安全最重要的一道防线.首先介绍了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讨论了静态口令和三种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机制,然后探讨了指纹识别技术,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ECC的增强型双因子身份认证系统,设计了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阐述了各模块的功能.双因子身份认证的目的是将动态口令和用ECC加密的指纹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客户端身份认证的强度.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达到双重认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身份认证技术领域的全国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所使用的认证参数的特点,对使用了静态特征、动态特征以及多因素特征的身份认证几个方向的主要专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审查员快速的掌握身份认证的技术脉络,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实质审查过程的审查效率。  相似文献   

13.
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有 《松辽学刊》2004,25(2):56-58
DNA指纹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从分子水平区别不同种类生物之间以及同种生物之间差异的重要手段.它在法医学鉴定、物种起源进化研究、动植物及微生物DNA指纹资料库的建立、畜牧科学研究、癌症的研究、疾病的诊断、亲子鉴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本文简要阐述DNA指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区块链的核心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和非实名化,因此区块链技术很适合应用于身份认证的场景.首先,阐述了身份认证和区块链的发展历史和原理;其次,指出了传统身份认证机制中由于中心化存储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和人脸识别的双因子身份认证模型,对模型的参与方和组件进行了定义及描述,详细介绍了该模型涉及的各操作的具体流程;最后,通过模拟攻击与抵抗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安全性,通过效率及存储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HMM理论的身份认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基于人体特征展开的身份认证还停留在静止认证的阶段,采用人体分割和状态预测的方法展开基于运动状态人体的身份认证.首先从静止状态下的人体分割方法进行研究,确定了研究的基础骨架;其次,对经典的HMM理论进行适当拓展使其适用于运动状态下的人体状态预测研究;最后,结合前述研究结果,完成了运动状态下的身份认证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了此次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为运动状态下的身份认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根据接收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估计发射机IQ不平衡与非线性,并以此作为发射机指纹进行通信设备身份认证的方法.首先根据共轭对称导频估计多径信道脉冲响应,接着根据信道脉冲响应估计、共轭反对称导频与非线性功放的线性近似放大倍数估计发射机的IQ不平衡参数组合,然后进行发射机非线性的B-Spline神经网络模型系数估计,最后从非线性模型系数估计中提取相似因子,与IQ不平衡参数组合估计构成发射机指纹的特征矢量后进行通信设备身份的识别或确认.理论推导与数值仿真显示,该方法可用于OFDM通信设备的物理层高强度认证与防假冒等.  相似文献   

17.
包装生产线中的金属检测器设计之初没有对放料环节进行限制,即使金属检测发出报警,废料没有正确处理,包装生产线仍然可以继续下一周期的放料,很难保证产品质量。针对该现象,本文以原有设备为基础,增设了授权装置,并提出了基于指纹技术的授权装置设计方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技术与网络安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子商务采用的主要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可供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参考,并提出了网络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消费的普及,在用户进行网上银行交易时,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有必要对交易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安全认证,而USB Key作为一种典型的用户身份认证工具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USB Key身份认证技术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本技术领域的重要申请人的有代表性的专利,概括了当前USB Key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加强,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而身份认证、权限和访问控制又是网络应用安全的两个重要内容,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的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