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磁粉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联用组成复合絮凝剂来处理热轧废水。在改变絮凝剂各组分投加量的条件下进行絮凝试验,分析热轧废水的浊度和含油量变化,研究复合絮凝剂的最优投加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当磁粉、PAC和PAM的投加量分别为5mg/L、15mg/L和1.5mg/L时,热轧废水的净化效果最佳,其浊度由82.6NTU降为10.5NTU,含油量由15.62mg/L降为7.44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组合处理含铜酸性电镀废水,通过试验考察操作压力、流量、温度等对渗透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纳滤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6%以上;反渗透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8%以上.纳滤膜较佳操作条件为:温度26℃,操作压力1.5 MPa,流量16 L/min.反渗透膜较佳操作条件为:温度36℃,操作压力2.0 MPa,流量14 L/min.  相似文献   

3.
丙烷脱氢废水COD高(5 200~5 600 mg/L)、浊度大(1 700~1 800 NTU),难以直接进行生化处理,需要在进行生物法处理前,先进行混凝处理.使用聚丙烯酰胺(PAM)与常用的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进行配合使用对丙烷脱氢废水进行处理,以COD、浊度为指标,考察了PAC和PFS的适应性以及不同离子型的PAM与PAC复配的混凝效果.结果显示,单一使用时,PAC适应性好,达到同样效果投加量至多是PFS投加量的10%,总体而言PAC和PFS絮体小,难以固液分离,处理效果不佳;PAM与PAC配合使用时处理效果显著提高,两性离子的PAM效果不佳,阴离子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PAC协同处理废水效果最好,絮体成型好,当废水pH=8,PAC投加量为6 mg/L,m(PAC)∶m(PAM1)∶m(PAM2)=6∶0.15∶0.35时,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6%和98.5%,为实际处理丙烷脱氢废水提供了参数指导.  相似文献   

4.
油田压裂废水的Fenton氧化-絮凝回注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油田压裂作业废水黏度高、浊度大、含油量高的特点,采用Fenton氧化-絮凝处理方法对压裂废水进行回注处理研究,探讨了废水的pH值、Fenton试剂和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加药时间隔等因素对压裂废水氧化和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裂废水pH值为3.0、φ(H2O2)和ρ(FeSO4)分别为0.2%和20mg/L、PAC和PAM质量浓度分别30mg/L和5mg/L、絮凝剂加药时间间隔为30s、处理后水pH值调至7.5时,处理后压裂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和含油量分别为2.5mg/L和5.22mg/L,平均腐蚀速率和细菌含量分别为0.0110mm/a和101个/mL,达到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复配物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印染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Cr),选用2种常见絮凝剂与粉煤灰进行复配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不同复配方案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配比.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与聚丙烯酰胺(PAM)和MgCl2的复配物处理印染废水时具有较高的CODCr去除率.在粉煤灰、MgCl2 和PAM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 g/L、14 mg/L和40 mg/L时CODCr去除率达85%.  相似文献   

6.
针对冶金行业产生的高盐废水,采用纳滤-冷冻析硝耦合工艺处理NaCl和Na_2SO_4的混合模拟废水,实现对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纳滤实验考察NaCl和Na_2SO_4的质量浓度比、压力、流速和温度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同时确定纳滤工段的最优方案。冷冻析硝实验考察纳滤浓缩液浓缩倍数、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对产品中芒硝纯度和Na_2SO_4回收率的影响,确定冷冻析硝工段的最优方案,并采用分步冷冻析硝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NaCl和Na_2SO_4的质量浓度比为5∶40、压力为3.0 MPa、流速为8 L/min和温度为30℃的条件下,经纳滤分离后的纳滤浓缩液中,Na_2SO_4与NaCl的质量浓度比≥18.51,可实现NaCl和Na_2SO_4的有效分离。在浓缩倍数为3.5倍、冷冻温度为0℃和冷冻时间为120 min时,得到的芒硝纯度在98%以上,Na_2SO_4的回收率为64.28%。采用分步冷冻析硝工艺优化后,Na_2SO_4的回收率可以提高6.39%。此工艺研究为该公司产生的高盐废水中Na_2SO_4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煤制甲醇废水中SS及COD的去除效果,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煤制甲醇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混凝搅拌实验分析混凝剂加药量、混凝时间、PAC与PAM复配投加对浊度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PAFC及PFS三种混凝剂中,最佳混凝剂为PAC;在PAC加药量为60 mg/L的情况下,最佳混凝时间为20~25 min;在PAC投加60 mg/L、非离子型PAM投加0.2 mg/L、混凝20 min的条件下,PAC与PAM复配投加可避免胶体再稳,并将浊度及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至81.8%和12.5%。  相似文献   

8.
NF-RO组合膜处理大豆乳清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处理模拟大豆乳清废水,研究溶液浓度、操作压力、膜面流速、pH等对渗透通量与截留效果的影响,并探讨蛋白污染膜的清洗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操作压力下,渗透通量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膜面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对一定浓度的原料液,在操作压力小于0.7 MPa时,渗透通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操作压力大于0.7 MPa时,渗透通量不再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大豆乳清废水的等电点pH为4.5,当pH大于等电点时,渗透通量和截留率随pH的增大而增大;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对纳滤透过液的NaCl截留率在90%以上;蛋白污染纳滤膜经pH=10的NaOH溶液清洗后,通量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
以无水氯化铝、碳酸铵、丙烯酰胺、丙烯酸、过硫酸铵及亚硫酸氢钠等为主要原材料自制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2种絮凝剂,将2种絮凝剂复合使用处理造纸中段废水.通过实验考察了絮凝剂的投加量、投加顺序、pH值、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5种主要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30℃时,pH 7.0左右,先加入100mg/L的PAC快速搅拌2min,然后加入2.0mg/L的PAM搅拌3min,静置12min后絮凝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其COD去除率可达74%以上,脱色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10.
臭氧活性炭、纳滤联用对受污染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中试处理效果表明,在臭氧投量3.3 mg/L,臭氧化反应时间12min,活性炭滤速6.5 m/h的运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预处理能够大量地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可保证纳滤的正常运行;纳滤采用一级两段的级联方式,在操作压力为0.6~0.7MPa,膜通量为25.6L/m2@h,回收率为75%的条件下,对预处理后残余有机物的净化效果良好,其部分脱盐的特性可保留水中部分矿物质,提高了水质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类型助滤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脱水效果。研究发现,单加无机型助滤剂对剩余污泥的脱水效果优于有机型和表面活性剂型助滤剂,但是沉降性较差。助滤剂ST和阳离子PAM的复配可以大幅度降低泥饼的含水率。当ST用量为2g/L、阳离子PAM用量为0.3%时,泥饼的含水率为75.36%,与不加助滤剂相比,泥饼的含水率降低了12.99%。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凝的方法去除热轧浊环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混凝剂筛选,确定最佳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处理热轧浊环水具有加药量少、絮体生成快、污染物去除率高,且不需投加助凝剂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在其加药量为10mg/L、酸度值pH8的条件下,SS、油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89%和97.6%。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混凝的方法去除热轧浊环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混凝剂筛选,确定最佳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处理热轧浊环水具有加药量少、絮体生成快、污染物去除率高,且不需投加助凝剂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在其加药量为10mg/L、酸度值pH8的条件下,SS、油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89%和97.6%。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混凝法对陕北某原油处理厂采油废水进行处理。选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研究了FeCl3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为:常温条件,废水的pH为8,FeCl3浓度为25 mg/L,PAM浓度为0.75 mg/L,250 r/min的搅拌速度下,快速搅拌2 min,30 r/min的搅拌速度下,慢速搅拌5 min,静置30 min。此时,废水COD由3815 mg/L降到1034 mg/L,去除率为72.9%。  相似文献   

15.
The pilot pedomance of the combined GAC-MF membrane process for drinking 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was described. In the process of GAC adsorp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0min HRT and 6 m/h filtration rate,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UV254 and trichloromethane could reach 40% and 50% respectively and the UV254 and trichloromethane in system effluent was less than 0.015cm^-1 and 5 μg/L respectively. Inthe post MF membrane process, MF membrane effectively retained the particles and bacteria in raw water. The effluentturbidity was less than 0.2 NTU and no bacteria were detectedat all in permeate. A computer-controlled system was employedto control this system. The mcmlrane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backwash interval, dtration and flux were studied. The backwash interval of 10-min, 20-min and 60-min wasresearched respectively, and the variation of trans-membrane pressure was also analyzed. Comequently short backwash interval was recommended under the same water consume.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复合絮凝剂对疏浚底泥脱水和重金属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实际工程条件, 在实验室考察3种化学调节剂(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和一种自配的复合絮凝剂(S003))对实际污染河流底泥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 使用PFS和PAM处理后, 泥饼含水率分别为60.22%和64.77%; 用S003处理后, 泥饼的含水率为52.67%; 与PFS和PAM相比, S003处理的脱水速度更快, 具有更好的除浊效果。S003优良的脱水效果主要是由于其含有的无机成分的骨架作用和有机成分的桥接作用, 使底泥形成多孔结构的大絮体, 加快底泥沉降速度, 提高了底泥过滤性能。此外, 受污染的疏浚底泥经S003固化后, 固化体中Cr, Cu, Zn, Ni, Pb和Cd的浸出浓度分别减少55.8%, 92.1%, 89.2%, 61.4%, 34.2%和56.3%。研究结果表明, S003对底泥具有高效的脱水作用和重金属良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致密砂岩气藏渗流特征及转化临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大多数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高含水饱和度特点,导致其渗流机理与常规气藏比较表现出不同的非线性渗流特征。掌握低渗致密高含水砂岩气藏渗流特征及定量确定不同非线性渗流特征相互转化临界条件对于指导该类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某低渗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目标,通过建立定量化渗流机理实验测试技术及渗流机理诊断分析技术,采用实际储层岩样开展79样次渗流机理实验测试及分析,通过对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建立不同渗流特征相互转化临界条件。研究表明,不同的岩样条件下,气体渗流表现出不同的渗流特征;低渗高含水砂岩气藏普遍存在四种渗流特征:阈压效应、滑脱效应、达西渗流及高速非达西渗流特征;当气相有效渗透率小于0.02 m D、有效气相孔隙度小于6.5%储层,存在明显阈压效应;不同渗流效应相互转化临界条件不仅与储层物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锰酸盐预氧化强化去除藕池河原水中稳定性铁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锰酸盐(PPC)预氧化处理强化去除洞庭湖藕池河地表水中稳定性铁锰.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对藕池河地表水中稳定性铁锰去除效果好,但去除效果受到预氧化时间、pH值、水中本底物质浓度影响.预氧化时间30rain时,在原水锰含量低于0.71mg/L时,对锰的去除率可接近ioo%;预氧化时间为60min时,在原水铁含量低于0.6Zmg/L时,对铁的去除率可接近100%.当原水为酸性和碱性环境条件时,预氧化对铁锰的去除率较高,在中性条件下去除率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NDA99树脂对含邻氯苯胺的3,3’-二氯联苯胺生产废水的吸附与脱附效果.方法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邻氯苯胺在不同条件吸附下的浓度;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寻求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在常温条件下,树脂最佳吸附流速为3 BV/h,最佳吸附量为30BV/批,此条件下出水中COD<500 mg/L,邻氯苯胺含量<5 mg/L;在1 BV/h的脱附流速下,脱附温度为50℃,脱附剂选用1 BV 8% HCl+1 BV 4% HCl+3 BV H2O组合而成,脱附率可达98%.在最佳吸附—脱附条件下,连续进行10批次的吸附-脱附实验,吸附出水中COD为267~465mg/L,邻氯苯胺含量为2.13~4.85 mg/L,低于国标(GB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CODCr<500 mg/L、邻氯苯胺<5.0 mg/L.结论 NDA99树脂对该废水吸附性能稳定,吸附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