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因此我国要建设成若干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的大学,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搭建创新平台,加强队伍的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200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这一问题触及到一些基本理念:大学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文化中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影响?笔者从大学发展史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认为近代科技革命引起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形成"两种文化";新时期科学与人文走向整合是现代化运动发展的一种文化需求,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现代大学文化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修复、整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裂痕,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发展,这也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强项、优势是人文文化;弱项、不足是科学.因此在大学里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仅要扬长(人文)补短(科学),更要注重二者的互补融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更应注意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下简称“一流大学”)是高教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无疑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是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历史使命。这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着创建一流大学 ,已有许多有益的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何为世界一流大学 ,二是如何创建一流大学。前者是我们对于一流大学的认识 ,后者则是有关创建一流大学的决策、措施等。目前在创建一流大学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 ,是在不远的将来建成我们自己的一流大学[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下简称“一流大学”)是高教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无疑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是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历史使命。这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着创建一流大学 ,已有许多有益的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何为世界一流大学 ,二是如何创建一流大学。前者是我们对于一流大学的认识 ,后者则是有关创建一流大学的决策、措施等。目前在创建一流大学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 ,是在不远的将来建成我们自己的一流大学[1] ,还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2]?什么样的水平才算世界一流?一流大学是否要求规模一流?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上海调研时强调,科教兴则国家兴,科教强则国家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一流大学是区域发展的创新源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流大学的重要职能。浙江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殷殷嘱托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深耕浙江沃土强合作,与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杭州科创中心”)。杭州科创中心坚持使命引领、战略驱动、全链创新、文化凝聚,服务浙江“两个先行”和“重要窗口”建设,探索独具科创特色、凸显浙大优势、彰显浙江辨识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许妍 《科技资讯》2014,(33):215-216
国防科技水平是衡量高校是否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高校在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抓住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机遇,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该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国防科技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对高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的新发展环境,实现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的目标,要求我国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随着区域纷纷争创创新高地及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日益重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成为未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不仅代表着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平台,也是区域性的创新高地。未来我国将规划建设更多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充分发挥其战略引领和区域协同效应,要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形成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从建设目标、组成与结构、布局体系及政策体系方面探讨了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根据知识经济的特点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在科技实力、人力资源、企业创新竞争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国家的创新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自身发展目标,高校建立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已是大势所趋。在分析和研究了高校建设专职科研队伍的客观需求和现实困难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和建设举措,为高校更好地承担国家科技创新任务、提升自身科技创新实力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科普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教育手段,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法,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公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做好科普工作已成为社会性的、全民性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科普教育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北京目前科普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北京市科普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北京市科普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在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加强科普教育,对于提高北京市公民的科学素质,推动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高等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探讨与研究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流本科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该成果依托“拔尖计划”、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生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创新型生物学一流本科人才”为目标,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将川大特色“红色文化”和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和使命担当,加强文献阅读与实验设计训练,开设探究式和开放性实验项目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实践模块,改革实践教学学业评价,构建了厚基础、强综合、促创新的生物学一流本科进阶式实践育人体系,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力得到了极大激发.  相似文献   

14.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科技发展中主要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科技投资力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制定我国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框架,通过加强信息、制度和教育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事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创建高科技工业园区等措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民国时期人物任鸿隽的科学救国行为主张的描述,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科学救国思想的特点,揭示了世纪之交中华民族探寻自身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并指出其科学救国思想对当代科教兴国和对民族科学理念认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力机制视角下的泛珠三角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地区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泛珠区域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基于我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泛珠三角开展建设更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使得泛珠区域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分析泛珠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研究泛殊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定位.强调在CEPA框架下保持经贸对泛珠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具泛珠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型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本文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以来.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响应、实施进展以及领域专家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技术创新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推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高校与科研单位要积极面向社会,进入市场,服务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企业如何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提升本企业核心技术的水平,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当前面临且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实施技术创新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中建立“官产学研”联合机制,加强政府,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有效模式之一,也是高校推进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加快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各地区高校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竞争力,对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的精准实施。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发展力、科研创新力4个维度对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学科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竞争力相对落后,仅论文引用百分比、热点论文百分比指标略高于东部地区;“双一流”高校科研竞争力综合排名最高的是甘肃省,其次是重庆市和陕西省,四川省的科研影响力有待提高。为提高科研竞争力,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加强校际合作,吸引高端人才,制定激励政策,激发教师潜力,发掘潜在学科,促进均衡发展,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升“双一流”学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德国科技道德教育特点及对中国工程师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大学长期以来在科技道德教育方面形成的有益经验很值得中国大学借鉴。在科技道德教育的目标上,传承了德国历史上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伦理精神,提出了培养和促进大学生个人品德和社会能力发展的要求。在科技道德教育的体系上,强调了社会公共机构、大众传媒和学校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并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科技道德教育网络。在科技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上,注重采用"问题式""探索式""渗透式""社会大课堂式"等教学方法。对中国工程师培养的启示是:全社会都应当切实重视大学生的科技道德教育;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技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高度重视和利用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来进行科技道德教育;科技道德教育要融于学校专业学习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