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敬琏 《科技潮》2005,(10):4-17
日前,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和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5年会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圆满结束。来自全国科技金融界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论坛上作了《关于我国经济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转变增长方式与科技进步》的专题报告,备受与会代表的好评和众多媒体的关注。在征得吴敬琏先生的同意后,我们将报告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4月,三联书店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的新著《苏俄经济改革二十讲》(以下简称《二十讲》)。全书31万字。2012年1月,三联书店出版了吴敬琏与马国川合著的《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一书,该书在总结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的同时又指出了今后的改革方向与思路。陆南泉应邀参加了该书的首发式暨有关经济改革的研讨会,受该书出版的启发,陆南泉产生了撰写一本《苏俄经济改革二十讲》的想法,当时受到吴敬琏教授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0,19(7):10-10
中国经济究竟应该如何彻底步出金融危机?刚刚度过80岁生日的经济学家吴敬琏2月底开出了一个药方:“中国经济应当继续深化改革,升级落后的加工制造等产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变现行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为有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2月17日表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在于突破体制性障碍,尽快制定总体改革方案。吴敬琏是在以"改革的重点任务和路径"为主题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3年年会"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增长方式转型已经提出近20年,至今未能取得显著成效,问题在于体制性障碍未消除。由于"政府主导"抑制了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和形成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中国GDP增长目标为7.5%,这是八年来该目标首次低于8%.一时间,这也成为海内外媒体热议的话题.是的,对于世界其他经济体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以及伴随而来中国市场的快速膨胀.尤其是在金融风暴余威尚存的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实在是太期盼中国能够多带来一些好消息了.然而,中国经济也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成长的烦恼”,在人口、资源环境、国际市场容量等因素的制约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在成为一个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保8”目标已经成为淡去的浮云,而一个相对低增长的目标,则为结构调整措施预留了充分的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6.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21,(1):10-11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被视为中国经济政策“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会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与世界大国的差距迅速缩小。尤其是近年来,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同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出口的强劲、需求的巨大,世界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制造”或“中国因素”对国际市场的冲击。于是乎,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汹涌而至。2003年4月,世界银行的《全球金融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日益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动机。2004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穴IMF雪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令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受裨益。联合国贸易与…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艰辛历程中,科学技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的《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开始到2006年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从1978年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到江泽民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如今的“自主创新”,这些科技政策和战略不仅见证了我国经济的腾飞过程,更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具体来说,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知识转化效率低下,国内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依存度较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资源配置方式极其不合理。在此种情形下,国家充分认识到现有的国情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经济成为本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以《纲要》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政策则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9.
毛泽阳 《广东科技》2010,(1):F0002-F0002
1972年,罗马俱乐部,米都斯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 “人类经济增长在21D0年以前将达到极限”、“世界体系的基本行为方式是人口和资本的指数增长和随后的崩溃”……  相似文献   

10.
封丹 《科技智囊》2013,(12):26-3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不仅保持了较快增长,而且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天,在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表现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新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新亮点,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6,(1):63-63
前面介绍了吴敬琏的新作,下面再介绍吴敬琏的另外一本重要著作《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记得在一次讲话中,吴敬琏曾说,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在信息时代“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能是一条捷径。“最近3年,我投入了比较多的精力从事‘开启中国经济的亮点’即中小企业发展之余,也用了一部分时间研究高新技术产业。从实际情况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走过很多弯路,至今还不尽如人意。它的症结何在呢?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因此, 我想把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提供出来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2.
易宪容 《科技智囊》2003,(12):21-21
可能是关于企业或者企业家的排行榜太多,以至于包括《福布斯》、《商业周刊》等知名度很高的排行榜,也从大家起初的期盼、崇敬到习以为常了。可前些日子,“胡润制造”的中国大陆百富榜,或许是因其以前特殊的“福布斯”背景,又被企业、民众、媒体大大地关注了一把。我们现在无法判断此百富榜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但有一条却应该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无论是富豪本身也好,富豪所掌握的财富也好,都是中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企业更好地为民众、为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应该是我们要关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推荐理由: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 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本书收集的是吴敬琏先生最近几年杂文形式的文论。吴敬琏除了抨击时弊、提出改革改组国有经济的方向和具体措施之外,有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达到了6.1%。这个“6.1%”,是在全球经济出现重大下滑的情况下取得的,可谓来之不易;同时,对于仍处在金融危机泥潭中的世界经济,则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对未来经济走势、对应对金融危机,充满信心与希望。  相似文献   

15.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今天,中国经济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GDP总值2.2兆美元。以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GDP实际上已经名列世界第二。去年世界经济的增长为4.9%,其中1.4%来自中国,美国的贡献为0.7%,日本仅为0.2%,中国经济增长是美国的2倍,是日本的7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牵引力,超过了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牵引力的总和。十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8.8%;城镇人均生活水平年均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水平年均增长5%。2付出的代价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国经济增…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住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已跃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主要工农业产品排名持续上升,进出口贸易总额跻身世界“三甲”,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展现“中国时代”风采,北京奥运会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形象。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升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有: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经济发展活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形成了有效调控机制。世界经济平稳增长优化了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也需要通过改革实践来经受检验。自从我国推行经济改革以来,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理论思路:第一,是以吴敬琏教授为代表的,主张价格改革为主线的思路,即主张从全面价格体系改革入手,尽快全面放开价格,形成市场机制;第二是以厉以宁(即笔者)董辅礽、蒋一苇、王珏教授等人为代表的,以企业改革为主线的思路,主张从股份制入手,通过改革传统公有制,提高企业效益,形成市场机制,最后水到渠成,导致价格放开;第三是以刘国光教授为代表的、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主张双向改革结合进行的思路。应当指出,尽管吴敬琏教授自称是“协调配套改革”的主张者,其实,其他两种思路同样是主张“协调配套改革”的。但每一种思路都提出了什么是主线,这正是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09,(4):16-16
联合国1月16日在北京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地区分析指出,中国仍然是东亚以及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但与欧洲和美国的贸易衰减将会使以中国为首的大部分亚洲经济体发展减缓,因此中国需要新的经济战略来维持增长。  相似文献   

19.
这两日一直在读一本书《大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我是在偶尔浏览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时,看到了对这本书的介绍,遂为之心动,购买了此书。该书的作者韦森教授是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及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也是当下国内外一些主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版、FT中文网、《文汇报》等的著名时评家。此书荟萃了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诸多思考。作者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累积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已到了一个大转型的节骨眼儿上。作者认为,预算民主、税权法等领域的改革应是中国大转型的下一步方向。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就是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大转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息》2001,(5):35
“中国股市泡沫经济是存在的,我依旧坚持我的观点。”备受媒体关注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南京大学礼堂开讲座时再次表示,政府用行政力来托市有违经济学规律。 在这场题为“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讲座上,数千名南大师生聆听了吴敬琏的心声:“庄家是触犯刑律的,庄家也是触犯民法的,而且庄家和上市规则也不吻合,但现在谁都不把它当回事,而且在某些大型媒体上还可以公然讨论“跟庄走天下”,这种视法律为儿戏的股市现状是太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