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李刚 《衡阳师专学报》2002,23(4):132-134
多声部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将湖南靖县多声部民歌的音乐本体进行和声感、复调、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民族音乐审美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必将有助于人们领略其音乐的特征和实质。  相似文献   

2.
多声部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高级形武,它的产生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无论是复调性或是主调性多声部音乐都始发于民间,它既不是与生俱来,也非某些人的创造,它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劳动、生活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正音乐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国内外文学史上,很多作家或文学评论家用音乐领域的现象或理论来书写、解释文学作品,"复调"就是这样被引进文学界的。复调是欧洲18世纪以前广泛流行的一种音乐体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又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简单地说,就是在音乐创作中,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  相似文献   

4.
复调音乐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相结合。钢琴表现音乐的突出优势是演奏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学习弹奏复调音乐可以使演奏者能够全方位的、立体的控制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复调思维是多重性、多线条、多层面的复杂思维,所以学习复调音乐理所当然的应该贯穿钢琴学习的始终。本文从分析作品、分声部练习、不同声部结合的练习、作品的整体练习及各声部间的力度关系这几个方面讨论钢琴复调作品的弹奏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霞 《太原科技》2003,(6):93-94
阐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及其特征。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缔造者,在他的作品中和声新颖、崇尚复调性、偏爱多声部的线条,在音乐处理上将浪漫的感伤化为法国特有的“情感反应”,在技巧上表现出一种闪烁、独特的音响、微妙的气氛、打破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体系和章节处理的韵律化。  相似文献   

6.
复调现象是莎士比亚转型期喜剧文本《皆大欢喜》中的潜在结构,该剧中三种彼此对立又相互平等的多声部,构成了戏剧中心亚登森林的复调叠影。清理复调这一艺术结构在该剧中折射的戏剧观念与时代因素,有助于解读中国当代剧坛先锋戏剧中复调现象衰微的弊端所在。  相似文献   

7.
冯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97-98
复调理论是巴赫金提出的文艺批评理论,它为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提供新的批评视角。莫里森小说的人物意识的主体性及双声性对话、多声部的视角转换以及小说结尾的开放性都体现了复调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小说形式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是理论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发展.立足于鲁迅小说的文本,从作者主观意识的展现、潜在对话关系构成的多声部现象、写作方法、叙述视角、小说的多义性等方面探析其中的复调特征,对复调存在的可能性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多声部视唱是为了解决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声部视唱能力与多声部听觉思维。这种多声部视唱能力与多声部听觉思维对于民乐学生多声部合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体裁互文性是新媒体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新媒体历史类复调小说在风格、语域、体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渗透、移植、融合等形式。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新媒体语篇体裁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模式。复调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多声部、社会意识的多维度、职业领域的关联性、交际目的的多元化等均是语篇体裁互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贝拉·巴托克的钢琴练习曲集《小宇宙》除了反映一般钢琴教学规律去达到对技能技巧训练目的之外,在培养学习二十世纪新的多声部音乐思维观念方面,更显示出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对巴托克音乐创作中的多声部音乐思维的研究,对促进中华民族多声部音乐体系的发展、完善,有着更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次中音号(Bariton)是军乐队中的中音铜管乐器,一般音乐书中极少谈及它。但笔者认为次中音号在小乐队中能起到多种作用。它既能演奏主旋律声部,又能演奏副旋律、复调对比性声部;既可以承担内声部和声声部,又可以承担小乐队低音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思想的变化、民间音乐生存环境的变化,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在特定情况下只能靠民间音乐博物馆加以保存。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音乐,需开辟民间音乐多样化发展的新路子。在原曲加上反映时代的新词、借鉴西方多声部技术将原曲改编为合唱作品、将原民间音乐曲调变换为器乐形式、以原始民间音乐语汇作为素材创作大型器乐作品等都是民间音乐多样化创作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钢琴曲的创作实践中,中国现当代作曲家在借鉴西方复调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将古琴音乐元素融入创作,产生出具有古琴音乐风的复调钢琴曲。笔者以汪立三的《#F商调:书法与琴韵》、于苏贤的《赋格》、林华的《高古》3首钢琴作品为例,从古琴音色特性在钢琴曲主题上的新释,古琴音乐中的多声因素与现代复调技法的融汇方面对钢琴曲的创作特色加以解析,以期对中国钢琴艺术的特色探索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合唱是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具有演唱多声部合唱曲的能力,并掌握合唱的知识和训练方法,为今后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和开展合唱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拥有一个良好和敏锐的听觉,是从事音乐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声部的思维能力——即和声思维能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钢琴艺术是一门多声部音乐的艺术。纵向的和声色彩,横向的旋律线条,其准确、细腻、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是其他乐器无法企及的。因此,学习钢琴演奏,应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大合唱活动,可以使初中学生接触这种和谐的多声部音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情感,从而形成和谐的人格。可以说大合唱不但能提高的学生音乐水平、音乐理解力、感染力,还可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20.
拥有一个良好和敏锐的听觉,是从事音乐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声部的思维能力——即和声思维能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