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癌土壤杆菌能把它的Ti 质粒插入被感染植物的核基因组,使一些裸子植物和多数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现在土壤杆菌的Ti 质粒已广泛用于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高等植物的媒介.这最终将有可能在庄稼植物基因组中新增有益的遗传物质.然而在单子叶植物中利用Ti 类媒介的前景很暗淡,因为根癌土壤杆菌不是这类植物的病原体。Slogteren 等最近指出,Ti 质粒DNA 至少能进入某些单子叶植物细胞,但不完全是致瘤性的.这样,Ti 类质粒媒介在单子叶植物中毕竟还是有应用希望的.Dutch 等发现植物组织中有冠瘿碱.这些代谢物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是由冠瘿组织中已整合进植  相似文献   

2.
蒋兴邨 《科学通报》1986,31(14):1101-1101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中,致瘤农杆菌的Ti质粒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基因运载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之前仍有许多困难尚待解决。其中困难之一,是Ti质粒诱导的植物冠瘿瘤不是在所有的植物物种上成为畸胎瘤而能分化出幼苗,使T-DNA在植株个体水平上表达。据目  相似文献   

3.
酚类化合物促进根癌农杆菌对植物离体外植体的高效转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许耀 《科学通报》1988,33(22):1745-1745
建立有效的遗传转化系统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活跃的领域。最近证明,宿主植物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能够诱发根癌农杆菌及其Ti质粒中有关促进T-DNA由细菌向植物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活化,特别是诱导Ti质粒上毒性区(Vir)调节子的活化及Vir基因的表达。Vir基因是T区DNA开始由Ti质粒向宿主细胞核中转移所必须  相似文献   

4.
陈劲春 《科学通报》1984,29(6):384-384
Ti质粒是高等植物基因工程中最有希望的载体。由它转化的植物细胞能够合成一类称之为Opine的特殊的氨基酸衍生物,如(鱼章)鱼碱和胭脂碱。检测Opine对于鉴定Ti质粒类型和筛选T-DNA转化的植物细胞克隆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植物基因工程中Ri质粒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植物基因工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以农杆菌为介导的转化植物的方法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基因转导手段。目前,对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研究和应用已日趋成熟,那末有关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结构、功能和它的应用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将外源顺序导入植物寄主中去的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系统中,冠瘿瘤农杆菌的Ti质粒和植物花椰菜花叶病毒是两类研究得最多的载体系统。冠瘿瘤农杆菌以许  相似文献   

7.
酚类化合物能促进致瘤农杆菌对单子叶植物鸭跖草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万银 《科学通报》1989,34(10):776-776
致瘤农杆菌能够侵染受伤的植物细胞,并继而将其Ti质粒上的一段DNA(即T-DNA)转移至植物基因组,使植物产生冠瘿瘤。农杆菌的Ti质粒是目前可资利用的高等植物基因工程的最好载体。早期实验表明:除百合目和天南星目的部分单子叶植物外,农杆菌的宿  相似文献   

8.
蒋兴邨 《科学通报》1984,29(13):814-814
进行植物遗传工程研究需要把外源的DNA引入到植物的细胞中,继而使其和植物细胞的基因组整合并能表达。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um tumefaciens)的Ti质粒被证明是植物基因转移的良好载体本文作者曾利用致瘤农杆菌诱导龙葵植株产生畸胎瘤,并且在培养条件下,分化出含有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的愈伤组织和幼苗,从而完成了T-DNA在龙葵细胞中的转移。Hall和Kemp成功地利用Ti质粒将插入到T-DNA的菜豆贮藏蛋白基因转移到向日葵,在其瘤组织中产生菜豆蛋白的DNA的转录产物,为植物遗传工程的研究展开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宝健 《科学通报》1989,34(8):615-615
当前,应用改建和“解除了武装”的根瘤农杆菌的Ti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建成了若干套植物基因工程的实用载体系统,运用这些系统结合叶圆盘转化法(Leaf-disc transformation)已能将不少外源基因引入双子叶植物细胞并使被转化植物产生了新的性状。但由于根瘤农杆菌宿主范围的限制,使得应用这一载体系统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迄今为止,在单子叶植物中仅有石刁柏、水仙、吊兰、黄独四种植物能够  相似文献   

10.
冯新华 《科学通报》1987,32(8):613-613
致瘤农杆菌感染创伤的双子叶植物后,由于创伤激活了细胞体内的特异性信号分子,诱导Ti质粒毒性基因(vir)的调节和转移DNA(T-DNA)中间物的产生,从而使T-DNA转移到植物细胞之中。T-DNA中致瘤基因(onc)的表达导致冠瘿瘤的形成;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或章鱼碱合成酶基因(oct)表达产生胭脂碱(nopaline)或章鱼碱(octopine)。这类胍基衍生物(opine)的检测就能为T-DNA是否在植物细胞中表达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因此,人们能够以nos或oct为标记基因利用农杆菌的Ti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从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今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项新技术,它与植物生物工程关系密切。为了使读者能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本期特发表《植物的组织培养与植物的生物工程》一文。  相似文献   

12.
近来,常常听到欧洲某国的人们拒绝接受转基因产品,并为此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禁止这类产品生产的消息。转基因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让人如此情绪激昂呢?下面就和大家谈一谈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体内的“异己分子”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不是受体细胞本身具有的基因)设法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获得外源基因所表征的特性。那么如何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呢?早先人们发现在土壤中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土壤农杆菌能侵入植物的受伤部位,使植物产生瘤,而瘤的组织基因组中插入了农杆菌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菌中有Ti质粒,它是一个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该质粒上的一段DNA,称为T—DNA,它能转移并整合进植物基  相似文献   

13.
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带有1、2号基因(tms,编码与植物生长素IAA合成有关的色氨酸单氧化酶及羟化酶)和4号基因(tmr,编码与植物细胞分裂素合成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已经证明,向植物导入这些基  相似文献   

14.
未传粉子房显微注射向水稻转移外源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忠训 《科学通报》1987,32(11):863-863
基因转移无疑是改造高等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实现培育新品种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Palmiter和Brinster等人用显微注射法进行基因转移,培育出大体形小白鼠,比利时的Montagu和联邦德国的Shell等利用Ti质粒载体向烟草等双子叶植物中转移了外源基因,并且得到了表达。这些成功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基因转移技术的美好实用前景。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植物细胞的遗传操作以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研究中。迄今为止,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仍有不少困难,成功的种类不  相似文献   

16.
植物疫苗     
许多植物的病虫害是由病毒所致。既然疫苗可以使人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那么是否也能给植物接种疫苗来抵抗病害呢?这并非幻想。第一种植物疫苗现今业已问世。美国华盛顿大学与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蒙桑托公司的研究人员用生物工程方法从烟草花叶病病毒的DNA中抽取出基因,此基因被植入植物细胞中,从中培育出八棵西红柿与烟草植株,以增长积累基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科学》是以译文介绍全球先进科学知识为主的刊物,但是,它又是科学探索者的园地。这一点我本人有深深的体会。一本期刊,特别是科学知识的期刊,能成为探索者的园地是不容易的,首先与有关编辑的指导思想有关。我目前的研究领域是植物工程技术,这是生物工程技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国务院已将生物工程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首项技术。《世界科学》编辑在这件事上认识比较早,在前几年就开展了关于生物工程技术的讨论,在刊物上陆续刊登了许多有关生物工程的好文章,为社会各界重视生物工程、认识生物工程、发展生物工程起了促进作用,推波助澜、方兴未艾。有关这些生物工程的文章,既能点燃研究者头脑中的某些思想火花,又能提高研究人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王芳  田波 《科学通报》2001,46(2):137-140
用谷氨酸脱氢酶(GDH)提高植物氮肥利用率是国际上生物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真菌中间脉孢霉(Neurospora intermedia,简称Ni),好食脉孢霉(N.sitophila),粗糙脉孢霉(N.crassa)的gdh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前两种gdh基因的序列为首次报道。分别将上述gdh基因克隆入pET30a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进行酶活性及米氏常数(Km)测定,结果发现大肠杆菌表达的Ni-GDH具有更高的酶活性,其Km值在0.3-0.45mmol/L左右。选择Ni-GDH基因转化烟草,发现它能促进烟草在低氮水平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农业上习惯以天然种子播种获得收成。但是,今天的植物生物工程改变了传统农业技术的面貌。是否能人工制造种子呢?这一问题已作为植物快速繁殖的一项新技术被提出来了,不少国家开展了研究,并已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蓬勃发展的需要,1986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开始筹建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10月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 植物分子遗传实验室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植物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有关课题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依托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3人,另有客座人员15人.现任实验室主任:许智宏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主任:洪国藩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洪孟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