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无轴承同步磁阻电动机电磁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存在的强耦合问题,对各种解耦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无轴承同步磁阻电动机的转子悬浮原理和数学模型,总结了国内外无轴承同步磁阻电动机的解耦控制策略,分析了前馈和反馈补偿控制、逆系统控制、神经网络逆控制、支持向量机逆控制、微分几何精确线性化控制、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等解耦控制策略的原理、性能和局限性,讨论了这些控制策略的发展方向.根据无轴承同步磁阻电动机的特点,指出无轴承同步磁阻电动机的未来研究方向:建立考虑磁饱和因素的精确数学模型、电动机参数在线辨识、采用智能控制增加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解耦控制器的参数优化设计、采用非线性控制理论直接控制非线性系统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2.
混合磁路电动机的非线性解耦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混合磁路电动机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附加励磁电流稳定下的三阶模型.采用非线性系统的微分几何方法,实现混合磁路电动机的解耦控制和完全线性化.通过仿真验证,基于非线性解耦控制的混合磁路电动机控制系统可以达到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永磁电磁轴承伪微分反馈控制系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伪微分反馈控制(PDF)策略对永磁电磁轴承进行控制,建立了PDF控制模型;通过对永磁电磁轴承的PDF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明永磁电磁轴承的PDF控制系统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度、鲁棒性强、可控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无轴承异步电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逆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无轴承异步电机径向悬浮力、转速和磁链的非线性动态解耦控制,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逆的解耦控制策略,在分析无轴承异步电机原系统可逆的基础上,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逼近原系统逆模型,然后将逆模型串接于原系统之前构成伪线性复合系统,将无轴承异步电机线性化解耦成径向二自由度位移子系统、转速子系统以及磁链子系统,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控制系统性能,为伪线性复合系统设计了闭环控制器,并采用Matlab对控制方法解耦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实现无轴承异步电机系统的非线性解耦控制,并且系统具有优良的鲁棒性和动、静态性能,克服了传统解析逆解耦控制方法过分依赖于系统模型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线性状态反馈和非线性坐标变换实现感应电动机的非线性解耦控制和线性化.通过对转子磁链的优化控制,提高了感应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和效率,从而实现系统的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6.
感应电动机的解耦控制与矢量控制的解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感应电动机的解耦控制及矢量控制的解耦性质进行了研究,从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出发,分别利用非线性控制的状态反馈组性化方法和转子磁场定向方法对系统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只参实现电机转速与转 子磁链之间的静态解耦,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解耦,而基于状态反馈线性化的解耦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转速与转子磁链之间的动态解耦。  相似文献   

7.
主动磁悬浮轴承的解耦控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运用解耦控制策略对六自由度刚性转子主动磁悬浮轴承(AMB)进行控制,应用基于逆系统理论的状态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出非线性控制器。将AMB这一多变量、强耦合及非线性的系统,分解为6个单变量无耦合的线性子系统,并对线性子系统进行了综合。仿真表明,此控制策略实现了各自由度之间的动态解耦,系统的动态性能较传统的PID控制方法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线性感应电机变频调速系统解耦控制方案存在的误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微分反馈线性化、逆控制、矢量控制这三种线性化解耦方案的对比研究表明,只有矢量控制对非线性感应电机施以有效控制,得出不应单纯地从数学角度将非线性系统解耦、线性化作为参数具有时变特点的电机系统最终控制目标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系统这一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控制对象,利用非线性几何理论中的反馈线性化方法,实现系统的精确解耦和全局线性化,从而可以利用线性控制理论对分解出来的线性化的转速子系统和转子磁链子系统进行控制,因而比较容易实现定速比控制.利用数字仿真可以证明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且系统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变量非线性控制逆系统理论,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进行了动态解耦控制研究;介绍了逆系统理论,阐述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径向力的产生机理,建立了转矩力和径向悬浮力状态方程,分析了基于逆系统理论解耦控制的可行性,推导出基于逆系统理论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力与径向力之间的动态解耦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转矩力与径向力之间的动态解耦,并且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MATLAB语言建立状态反馈解耦控制交流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并进行计算机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非线性状态反馈解耦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传统的解耦方法和内模控制理论,提出一种采用单位反馈结构的PID/PI解耦控制器的解析设计方法,通过适当地添加补偿项,消除控制器中可能包含的不稳定因素,使得这种新型的解耦控制策略适用于含有多时滞和右半平面零点的双输入双输出系统.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数值化求解方法的局限性,可在线调节解耦控制器的控制参数,使系统达到较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能.同时,对于存在乘性不确定性的被控过程,分析了控制系统满足标称性能和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并由此确定出控制器参数的调节范围.将这种新型的解耦控制策略应用在四容(阶)水箱试验中,仿真验证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基于磁通观测的电流前馈型解耦矢量控制系统结构,给出了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际系统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实验仿真系统, 该系统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和扩展性.利用该系统对基于磁通观测的电流前馈型解耦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加快了动态转矩的变化,明显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可用来验证矢量控制系统在各种参数下系统的控制特性,可用于各类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电流型解耦矢量控制应用系统,从而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经实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主动前轮转向策略,通过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汽车的动态特性,以跟踪汽车转向理想横摆角速度。进而提出了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主动四轮转向策略,使得汽车重心处的侧偏角和车体横摆角速度实现了解耦控制。多种情况下的非线性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鲁棒解耦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汽车纵横向运动中的耦合现象,以四轮驱动、前轮转向的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并通过Interactor算法对模型的可逆性进行分析.在已有的传统伪线性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智能汽车的特点,建立了可对接智能汽车上层规划模块的伪线性系统.为了实现汽车纵横向运动之间的解耦,采用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解耦控制策略,构造神经网络并对其进行训练,并将神经网络逆系统与内模控制器组成闭环控制回路,对纵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进行内模反馈调节,进一步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实现良好的解耦特性,且相比于其他的控制方法,在各种输入条件下,都能实现对于期望速度和期望横摆角速度良好的跟踪性能,同时,质心侧偏角始终被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有利于智能汽车路径跟踪的精确性和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匹配问题(MODLEMATCHINGPROBLEM简称MMP)。模型匹配是指,用参考模型的输入输出行为匹配结果,为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一个补偿原,实质上就是强制的模型跟踪问题。文中所述非线性模型匹配问题的局部解决是通过静态反馈解耦后给出的。其指导思想是在一般条件下,当且仅当线性化控制系统和参考模型在其平衡点附近可解,则非线性模型匹配问题才可解。而且,一般条件是可辨识的。这些条件也可用来解决实际控制系统的动态输入输出解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旋转弹姿态控制系统存在的模型不确定、非线性、强耦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参数自适应姿态控制算法. 在建立姿态控制模型并通过前置反馈补偿方法对俯仰偏航通道进行解耦的基础上,利用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对姿态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整定. 仿真结果表明: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能有效改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减小弹体参数时变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提高其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系统的速度环和电流环具有非线性耦合特性,需要进行电流解耦控制.因此,根据矢量控制的原理实现了该系统的线性解耦.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分析,建立基于Simulink伺服系统矢量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系统耦合模型具有良好速度控制特性,并对永磁同步伺服耦合系统设计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反馈线性化和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PWM)整流器(VSR)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针对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强耦合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该坐标系的电压和电流双闭环控制算法,其中电压外环采用滑模控制算法,电流内环采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控制策略,最后建立了仿真模型并与传统PI控制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方案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使VSR既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又能实现无功电流和有功电流的解耦控制,系统能保证很高的功率因数,输出电压恒定,能适应负载的扰动和非线性变化,具有很好的静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