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兰田窑古窑址是景德镇地区晚唐五代时期的窑址之一,出土了大量整器、残片。从出土情况来看,大部分兰田窑瓷器受埋藏环境的侵蚀较为严重,存在残缺不全、盐类侵蚀以及沉积物沾染等病害,利用EDXRF检测其附着物为硅质沉积物,并用EDTA二钠盐和NaOH的混合溶液对其进行了清洗等保护修复工作。可为中国出土陶瓷器的保护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郭敏 《汉中科技》2008,(4):41-42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财产,是大自然和人类历史发展活的见证。经过普查,本文介绍了汉中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及采用的保护措施,并对今后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境考古研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诚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2):149-153
环境考古是目前PAGES核心计划研究全新世人地相互作用及环境演变的重要领域,长江流域由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遗址众多,为环境考古研究提供了极好条件.文中认为今后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长江上中下游自然环境与文化序列差异性特征及其原因;(2)生土层内人类生存遗迹的寻找;(3)文化间歇层成因;(4)埋藏森林和埋藏古树成因;(5)考古遗址与自然沉积地层的对比;(6)遗址地层中环境质量变化信息的提取;(7)建立遗址地层反映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的指标,提取考古地层反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定量化指标信息;(8)考古遗址三维时空和高程分布的GIS研究.由此,将会对过去难以解释的长江流域地貌与环境演变及人类文明孕育发展史等问题获得更多可靠的地层学记录解释.  相似文献   

4.
树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树名木的发现、保护、研究是人类了解自然界物种生长、繁衍、变异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古树名木还有活化石的美称,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及时的抢救保护。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古树名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人文荟萃,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这其中有很多“活的文物”,那就是遍布京城的苍老遒劲、嵯峨挺拔的古树名木。北京有百年以上的二级保护古树4万多棵,300年以上的一级保护古树近万棵,共5万多棵。北京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古树名木最多的城市。这些古树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清两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汉唐以前。其树种主要是常绿的柏树(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和落叶的银杏、国槐、枣树等。有趣的是,很多著  相似文献   

6.
《武夷科学》2019,(1):12-20
古树作为组成和支撑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古树树干腐烂及空洞状况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限制因素,有助于古树管理和保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基于PICUS应力波树木断层图像诊断仪,本研究对浙江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上古树树干的腐烂及空洞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共调研137株古树,结论如下:古树树干胸高断层处腐烂及空洞面积所占比例平均值为18.89%;古树树干腐烂及空洞面积占比在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古树树干健康状况与海拔和气候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随海拔升高,树干内出现腐烂及空洞的古树增多,且腐烂及空洞面积占比不断增大,这一相关性在不同树种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义清 《科技信息》2012,(23):421-421,450
树龄百年以上者为古树,名贵稀有者为名木。欲加强保护和管理,必须先进行调查,总结分布特征及生长状况,分析其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生长所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保护,最大发挥古树名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造福于人类的经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连日来,法王寺镇对千年古刹法王寺周边的珍稀古树进行了保护性管理,从汲水保障、治理白蚁、防雷措施上给珍稀古树撑起了三道"保护伞",为珍稀古树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安全环境。保证古树有水"喝"。因树而宜制定保水方案,并清理古树5米范围内的杂竹,排除杂竹与古树抢水,从水源上保障古树继续耸立苍穹,留住岁月的年轮。避免古树被虫"咬"。白蚁是古树的一大天敌,该镇在保护管理古树工作中,投入3万余元,对古树周边的白蚁进行了彻底治理。防止古树遭雷  相似文献   

9.
庐山的古树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史.通过这些"活化石"、"活文物"、"活资料",可以追溯过去千百年的气候、气象、天灾等自然变化,可以研究园林树木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又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好教材.据初步调查,庐山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古树名木有44种,233棵,分属27科.其中栽培树木136棵,占61%;野生树木87棵,占39%.从生长势态来划分:优良树为17%,较优树为63%,较差的为10%,差的为10%.这说明了庐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古树名木生长情况是良好的,特别是那些既古老  相似文献   

10.
周国兴 《大自然》2010,(2):64-68
探秘斯特克方汀 “人类摇篮世界遗产地”占地4.7万公顷,大部分土地为私人所有,其中著名的斯特克方汀属于斯特格曼家族。1958年斯特格曼家族将这些洞穴捐赠给了维茨大学。该世界自然遗产地主要由13座白云岩洞穴组成,这些洞穴中盛产包括人类化石在内的动植物化石,其中8个洞穴出土了人类化石,4个洞穴出土了石器和骨器,共出土950多件标本。  相似文献   

11.
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RF)检测了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8种化学组成,和南宋时期的浙江龙泉大窑青瓷、寺龙口越窑仿官瓷等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选择能够表征这些青瓷来源的特征指纹化学组分进行了散布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南宋时期的浙江龙泉大窑,少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浙江龙泉其他窑口.分析结果可以为深入研究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以及陶瓷航运的历史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对江西境内越文化遗存和百越首领"番君"吴芮行迹作进一步的阐述梳理,通过赣地出土的越式遗物虽然难以与越国中心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媲美,但其器物特征颇多相同或近似之处,它们反映的文化面貌也大体一致,表明当年居住在江西境内的古越先民与浙江境内的越国先民属于同一民族;吴芮是百越首领,又是江西首位名人,越文化遗存在其管辖地盘之内,时代相同,故将他列为并论,通过他的行迹考证进一步说明史籍所记的"扬汉之南,百越之际",这里的主人就是百越民族,有所差别者仅是种姓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测试了10个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化学组成,并和浙江南宋时期龙泉大窑青瓷、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数据一起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南宋龙泉大窑区,少数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可能来自于浙江龙泉其他窑区.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胎、釉料来源和南宋寺龙口越窑仿官瓷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雷  ;程国全 《科技资讯》2014,(15):243-244
本文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和其他出土简帛文献,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已公布的一号汉墓木牍医方词语进行解释,进一步揭示了老官山汉简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全新世海岸的演化和现代海岸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皇岛海岸东自山海关西至洋河口。经过六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两个时期对岸带的调查与实验分析资料的对比,作者认为其全新世时期的发育演化分为四个阶段:1)距今七千年前的海退阶段,2)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海进阶段,3)距今五千年至三千年的海退阶段,4)距今三千年来的海进阶段。本文还论述了海岸带现代侵蚀问题,认为遭受侵蚀的原因有:海面的上升,沿海河流建水坝和茌河床及岸带大量挖砂使海岸带泥沙供应减少。此外,还对海岸的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对中国古代金属轴瓦进行了研究。文中先归纳了古籍中的有关记载,又汇总考古资料,接着分析:古代金属轴瓦的应用范围和发展情况,古代滑动轴承几种典型结构型式、古代金属轴瓦的材料及其生产情况等。  相似文献   

17.
对泉州老君岩近年出土旧有石室建筑构件进行研究。比较泉州古代石建造一般手不料和造像分析,对认为老君造像凿于宋代的流行观点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出土器物,结合传世文献,并吸收当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望山楚简遣册部分45号简所记“大房”进行深入研究,指出以往学者认为立于俎面的“侧立板”实为置于俎面下的“立板足”,纠正了旧有的错误。并进而提出置于俎面的侧立板或俎面下的侧立板足的有无是区分房与非房的标志,对楚器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利用飞行时间法中子衍射技术( time of flight neutron diffraction) 对 3 枚陕西出土的宋代铁钱进行了无损的相分析, 采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的高分辨率中子衍射仪 GEM( General Materials Diffractometer) , 定量地揭示了铁钱的相组成、合金成分与主要锈蚀产物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铁钱的主要物相为铁素体、渗碳体( 还含有 Fe3P), 主要锈蚀产物为棕黄色针铁矿(α-FeOOH) , 没有发现铁素体晶粒的织构化, 表明铁钱系铸造而成。中子衍射这种完全无损且量化的物理实验技术在中国文化遗产的科学分析与保护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