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组的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生物学研究机构,通过对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的挖掘,系统考察了其创建背景、发展过程和历史贡献。西北植物调查所的创建不仅开启了一种战时国立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开展合作研究的新机制,更是在传承和发展北平研究院的法国科研特色的基础上,树立了立足西北、融汇世界的科学研究理念,从而大大推动和提升了西北农林高等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胡先骕与中国近现代植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者胡先骕的一生作了简明的阐述,是他奠定了中国人自己采集、自己研究我国植物的新时代,是他发起和组织了中国植物学会,是他和秉志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研究所,是他参与创办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森林值物园、昆明农林植物研究所,是他为“活化石”水杉定名打开通路而使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是他顶住了李森科的“伪科学”,使我国植物学免遭误入迷途的厄运,是他最早提议编写《中国植物志》……是他与我国近现代值物学在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系统与进化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8月20日至23日在我校举行了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九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研讨会。该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我校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的1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1938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继在云南进行大规模植物采集之后,为了更有效、更深入地研究云南植物,该所所长胡先骕与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商定在昆明合设一研究所,拟定此所除从事纯粹之研究外,还注重植物在农业、林业上的应用,故定名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文章依据史料,叙述了该所创办原委及初期事业概况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就斯里兰卡佩拉登尼亚大学农学院“作物植物学”的教学方式,内容以及教材和我国的植物学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我国植物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以便取长补短,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植物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其前身是1929年1月开始筹备、1930年1月正式成立于南京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7月改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抗战开始后,该所一再搬迁,最后迁至重庆北碚,1944年,中研院评议会决议将动植物研究所分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抗战结束后,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复员迁至上海.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期,该馆的工作以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分类研究为主,在动植物研究所时期以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及实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为主要任务,抗战期间还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了许多战时应用生物学问题的研究.1944年分为两所之后,动物研究所仍然继续以前的研究方向,植物研究所开始注重生理学、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1896年诞生于美国,1982年引入我国,经过三十年不断努力,中国民族植物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等领域,取得一些研究进展和若干成果.本文在针对民族植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背景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发展和研究进展与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并提出我国民族植物学未来发展的五个主要方面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以民族植物学的观点探查青海果洛班玛地区藏族与植物相互作用关系的系列调查之一,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法分析了蕨麻(Potentila anserinaL.)的民俗学意义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了国内外对蕨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植物资源、生态作用、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蕨麻具有药用植物、经济植物、文化植物的三重属性,有着广阔的研究、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11~13日,第五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四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植物学学会(筹)与中央民族大学共同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公会、中国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第三世界网络(TWN)、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y,IEG;简称生态所)是中国的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生态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1.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1932-1948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研究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机构,1948年被改组为中国第一个原子科学研究所。根据原始档案和有关文献,比较系统地探讨了镭学研究所的建立和沿革过程、各个时期的工作及成就,介绍了一些新的历史档案资料,并且认为该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设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1930年张相文辞去会长后中国地学会的艰辛历程,对中国地学会的活动经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整理,首次披露了中国地学会与北平研究院合作情况及1948年中国地学会参加中国科学社主办的科学团体联合年会的具体情况。中国地学会与北平研究院合作后,经费并没有得到保障。抗战后复原期间,中国地学会会员散而复聚,且有一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档案馆藏李约瑟与北平研究院副院长李书华的通信,梳理了二战后期李约瑟对北平研究院科研活动的援助,以及二人共同参与的有关科研管理、科研合作方面的活动,说明了二战后期中英间科学交流的意义,和对战后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竺可桢晚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积极倡导、组织和领导科学史研究事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均与其密切相关.1957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后,除对撰著《中国天文学史》给予指导外,竺可桢还主持编撰了《徐光启纪念论文集》,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人员撰写近代科学史文章、科学家传.“文革”中,其赋闲在家,仍关心该室命运,曾吁请恢复该室工作.竺可桢在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开创和早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而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是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生物学研究机构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所在胡先骕主持下进行复员,因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该所经费奇缺,虽经艰苦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然终未能恢复到战前的状况.文章依据历史档案,记述了这段史实.  相似文献   

16.
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作用和地位已得到了中国科技界的高度肯定和认同。本文根据国家基金的特点和资助原则,从科研选题、工作积累、队伍建设和政策引导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史教育和研究起源于战后该校校长和田小六发动的教育改革,注重对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效果进行深入反思的特征,使之区别于注重东方传统的京都大学学派和旨在追赶欧美的东京大学学派.上世纪下半叶,东京工业大学的科技史学派在体制上经历了从教育向研究的扩展.90年代的新变革,又将东京工业大学科技史及相关研究室整合到经营工学系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中.新体制旨在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推动科学技术史教育和研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科研机构的评价中,同行评议一直是主要的方法。然而,由于科研机构的复杂性,与项目评价、人员评价以及成果评价中的同行评议不同,科技机构评价中的同行评议遇到诸多困难。本文以中科院研究所评价中的同行评议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回朔自1998年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在中科院研究所评价不同阶段中使用的同行评议方法,对比国际科研机构如马普(M&P),美国能源部(DOE)实验室,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科研机构评价中同行评议的不同模式,提出科研机构中运用同行评议方法的关键要素,讨论如何在国立科研机构评价中更好的运用同行评议方法,并针对当前科研机构同行评议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历史文献及档案,对中国地质事业初期历史中的若干史实,如地质研究所的学生数量、教学内容、实习情况、结束的原因,地质调查所初期的组织与成员,1916年以前的矿产调查工作,1922年的裁撤危机,翁文灏当选国际地质学大会副会长,进行了详细考察,提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难民问题成为国民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国民政府以“寓救济于生产”的救济理念,开始注重西部垦殖事业,在中国西部设立国营垦区。①其中,陕西黄龙山垦区办理得最为成功,堪称全国垦区典型。黄龙山垦区的形成、难民安置措施及土地政策、垦区取得的成果及其社会影响等对研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移垦事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