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五彩斑斓的珊瑚世界中,一群小丑鱼从海葵丛中向你游来,懒洋洋的大海龟就在你的右侧,一只大海星正在远处的红色珊瑚边向你招手。印尼的海底世界吸引着无数全球潜水爱好者前来朝圣,共同探秘这地球上的另一个世界。海底世界的奇妙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大约由17508座岛屿组成,其中被大众所熟悉的岛屿非度假胜地巴厘岛莫属,然而在潜水爱好者眼中,北苏拉威西省的首府美  相似文献   

2.
几百年来,东南亚南部的苏门答腊一直流传着一些神秘恐怖的故事,讲的是一种毛茸茸的两足动物,名叫"苏门答腊小矮人",或"丛林小矮人".科学家发现,一种矮小的史前人类曾在印度尼西亚的另一座岛上居住,有人给他们取了个绰号,叫"霍比特人".这项发现引发了无边的猜测.有没有可能这种小矮人并未灭绝,现在还生活在丛林深处?或者,林子里会不会栖息着某种未知的类人猿?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乐观偏向"早有描述,比如我们总是忍不住幻想自己会比一股人活得更长久、身体更健康、事业更成功,而离婚、破产、癌症这样的噩运永远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人类似乎天生拥有非理性的"乐观偏向".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中的确存在"乐观,区域",可以令人总是相信希望常在,对身心健康的态度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4.
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就要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劳动工具、生产工艺、管理技巧改造自然,这就产生了科学技术.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也用信念、习惯、准则建立行为规范.科学技术与道德是人与世界和人与人的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形成了"互动平台".但在历史进程中,这两种关系之间有强弱之分.如果从社会结构变迁角度进行考察,这一问题就会严峻得多.  相似文献   

5.
由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古人类学家米里亚娜·洛克桑迪可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人类祖先的一个新人种被命名为"博多人"(Homo Bodoensis).这个人种生活在大约5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时期的非洲,可能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或有助于解开全球范围内人类谱系的联系问题.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进化人类学》杂志上. 尽管现代人,即智人是唯一幸存的人类血统,但其他人种也曾在地球上出现.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大约77.4万至12.9万年前(曾经被称为更新世中期,现在更名为Chibanian)的人类化石.先前研究表明,智人在这一时期出现在非洲,而尼安德特人则出现在欧亚大陆.然而,人们对人类进化的这一关键章节的大部分内容仍然知之甚少——古人类学家称之为"中间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人类参与对自然的作用,改变原有的地球化学平衡,形成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类-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这是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质变.它对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提出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6):44-47
Paul Zizka是一名加拿大的职业摄影师,在世界各国著名旅行地取景“自拍”,大自然成为天然背景,银河、北极光等绝美自然风光与人完美融合,令人叹为观止. 北极之光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以拥有北半球最大的冰原而著称,冰原占格陵兰岛总体面积的81%,是地球上人类最难生存的地方之一.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偶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Paul Zizka 冒着严寒爬上冰山,用镜头记录了这里惊艳绮丽的北极光.  相似文献   

8.
在植物王国,确实有不少物种绝对是多数人公认的"怪物".以下这16种奇花异草中,有散发腐烂臭味堪称"大王花"的世界最大花朵,也有地球上最小的开花植物无根萍.  相似文献   

9.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8,(10):11-12
"爱斯基摩"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因此,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或"因纽皮特"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中了彩票,如果成了高科技大亨,你兴许会去购买一个私人岛屿。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评选出世界上10个最昂贵的私人岛屿。这些岛屿海水环抱,远离喧嚣,有无遮蔽的海滩,却没有狗仔队的骚扰。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天价"岛屿如何将"私有"的概念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内蒙古四子王旗,经历了 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安全着陆.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 壮举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拼搏与坚守.嫦娥五号任务历时10年,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院士专家,有与嫦娥五号共成长的新一代科技领军人物,也有初出茅庐的"95后"……岗位不同,年龄不同,相同的是都属于"追月亮的人".他们日夜奋战,成就了中国的探月之旅.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巴黎人"世界上最粗鲁的人种".虽然这一说法有些偏激,但法国人的粗鲁与傲慢却的确声名远扬.举个和法国人礼貌相关的例子:女观光客在巴黎歌剧院附近迷路.她犹疑不决的用英语向路旁报摊小贩问道:"请问哪儿有星巴克?"小贩不耐烦的耸耸肩,用法语粗鲁答说:"不知道".其实,小贩很清楚,五十米外就有一家.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芯片界,程京绝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却是第一个吃出螃蟹味道的人. 这位上大学时学习工学的年轻人,怎么也没想到日后会与生物芯片结缘;并且,一不小心成为了中国生物芯片界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4.
人的体味非常奇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味,体味是人体内具有的一种激素,医学上称之为"传激素"或"补激素".因为它能传送信息,所以又叫"信息素".现今,研究体味已成为一门科学,叫"气味学".  相似文献   

15.
从乌托邦(Eutopia)思想出发,就会将科学技术看作是拯救人类的天使,而从乌托邦的反面即敌托邦(Dystopia)思想出发,就会将科学技术视为危害人间的"魔鬼".但是无论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来看,这两种观点都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归结到单一的、线性的发展轨道上,没有看到科学技术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在不同的设计理念下,可以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由这种观点出发,就可以摆脱从"天使"或者"魔鬼"的角度来看待科学技术的狭隘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号称自己是万物之灵.但是,人类却不是在所有方面的能力都超过动物.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是人类永远也不可能具备的.比如,有些动物可以在黑暗中看得出东西,有些动物可以嗅到几千米之外其他动物发出的气味,探测到猎物肌肉伸缩发出的电场等等,这些能力是人类所无法拥有的.但你需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以免成为这些动物的"晚餐".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社会中,恐怕还没有哪一种社会力量能与科学、技术所起的社会作用相媲美.它们延长了人的寿命、增强了人的能力、扩大了人的视野、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甚至使人们无所不能.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起着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人们在分析某种社会现象时总会论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尽管这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并且常常在用词上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干脆把它们简称为"科技".然而,这种不假思索的混同和简化却往往会造成诸多歧义和混乱.  相似文献   

18.
天气转凉,本该是秋衣秋裤安排起来的时间,可就是有一群人坚持身着单衣,即便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为了避免臃肿的体态也"轻装上阵".甚至有很多爱美的女士,尽管是在气温零下的冬日里,也不忘穿上短裙丝袜,彰显青春与活力. 然而近来网上出现了一些传言,说"低温会导致脂肪囤积,穿的越少越容易变胖",甚至说"越是在大冷天把腿露在外面,...  相似文献   

19.
多样性的再发现:从技术社会到生态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最终要求我们放弃"技术社会"的发展模式,走向以尊重、保持和发展多样性为基础的"生态社会".技术社会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生态社会的出现则是人类主体选择的结果.从技术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换,将标志着人的文化进化的一种成熟以及理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对地外行星上生命探索的进展,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之间的争论也更加广泛和深刻了.而这种"探索"和"争论"虽然使有神论者颇感紧张,迅速采取对策,但却有利于推动人类科学和整个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总趋势是有利于无神论者的,正如中国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其诗中所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