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桥涵自由式出流冲刷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水灾调查表明,山区公路小桥涵自由式出流出口水毁频率较高,为了明确其水毁机理,进行了小桥涵自由式出流模型冲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端墙进、出口小桥涵后自由式出流垂裙处最大冲刷深度及冲刷坑最大冲刷深度是由出口单宽流量与铺砌长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出口单宽流量相同、出口铺砌长度小于水流水跃前的扩散长度时,垂裙处最大及平均冲刷深度随着铺砌长度增加而增加,但铺砌长度越短,冲刷断面与冲刷深度分布变差系数越大;一般?中刷坑最大深度越大,最大冲刷点越靠近垂裙处;在同等条件下,端墙远大于八字翼墙、进出口的垂裙处及冲刷坑最大冲刷深度;端墙进、出口与八字翼墙进、出口冲刷坑冲刷深度发展过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端墙进、出口冲刷坑中间部位存在回淤变化过程,端墙进、出口垂裙最大冲刷深度靠近两侧岸,八字翼墙进、出口垂裙最大冲刷深度相对在中间部位。  相似文献   

2.
赵岩 《科技资讯》2013,(32):41-41
小桥涵作为路桥工程的重要排水设施,特别是在山区公路水毁中,小桥涵占极大的比重。由于表现形式多样,影响因素繁杂,所以对排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小桥涵切实发挥作用,在排水的同时,起到抗洪能力,必须在小桥涵的水毁方面,做好防治工作。本文结合我国小桥涵水毁形式,对小桥涵水毁形式.设置要点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山区公路小桥涵的水毁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智博 《科技资讯》2013,(14):37-38
基于小桥涵在山区整个交通运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了山区公路小桥涵水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对山区公路小桥涵的水毁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对于确保山区交通的正常运行、促进山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桥涵抗水灾综合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评价和预测小桥涵的整体抗水灾能力,在理论分析、室内模型试验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桥涵水毁机理。根据小桥涵的主要致灾因子,运用因素分析法,提出小桥涵抗水灾能力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小桥涵位置、孔径、进出口形式以及加固与消能措施是决定小桥涵抗水灾能力的关键因素。评价指标和标准可为山区公路的设计、施工与养护工作提供抗水灾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燕 《科技资讯》2011,(26):53-53
阐述公路桥涵水毁发生的原因、类型、修复措施及防治方法,指出只要能从桥涵的施工设计、施工质量、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得当措施,桥涵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公路桥涵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文中对山区公路桥涵水毁主要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排水系统抗水灾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山区公路抗水灾能力,对山区公路排水设施水毁现象进行了调查,并做了机理分析,研究了山区公路排水系统3个子系统单元(坡面漫流单元、排水沟渠单元和小桥涵单元)的组成,建立了山区公路排水系统抗水灾4个递进层次系统(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排水系统易损性及完善性评价、水毁经济损失评价、防治效益经济评价)的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关经济计算与评价标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山区公路抗水灾养护决策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区人行网箱桥水毁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区河流常年水位较低,雨季河水暴涨。由于洪水历时短、来水量大,洪峰过程期河水冲刷能力强,山区人行小桥涵水毁破坏严重。该文利用数学模型对重庆市万州区插旗村格宾网箱便桥进行流场模拟,通过流场及桥墩受力分析得出网箱桥水毁主要原因为墩头压缩冲刷、网箱桥墩整体刚度差造成的桥墩侧偏、下沉等,并据此提出了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议公路水毁的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涵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害等4种类型,详细阐述了各类水毁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各类水毁的防治措施,指出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养护方面重视水毁,采取的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李永军 《科技资讯》2012,(25):34-34
公路水毁,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营运与安全,可产生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有效防治公路水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水毁的特点、水毁常见四种类型:桥涵破坏、路基沉陷、路基坍塌、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定义及成因做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以期公路水毁灾害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社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公路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涵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4种类型,详细阐述了各类水毁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各类水毁的防治措施,指出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的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袁江涛 《甘肃科技》2011,27(9):117-120,156
山区公路水毁在公路养护维修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公路水毁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尤其在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之后,进一步让人们意识到公路水毁防治的巨大意义。省道S313线舟曲—迭部山区公路水毁的3个主要类型是泥石流冲刷、淤埋和堵塞,路基缺口及落石和坍塌。按照这3大类型,结合舟迭公路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及特点,论述了山区泥石流防治和修复的一些对策,提出了为预防水毁发生或降低水毁损失养护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3.
公路水毁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涵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4种类型,详细阐述了各类水毁发生的原因以及对水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毛乌素沙漠自然环境和公路边坡冲刷的实地调查成果,分析自然状态下降水对风积沙坡面的影响以及风积沙路基边坡冲刷一般原因,总结风积沙路基边坡冲刷从形成出现到导致路基破坏可以分为坡面整体冲刷、冲沟形成发展和冲沟扩展破坏三个典型阶段,总结了沙漠公路路基边坡的水毁机理。说明风积沙路基边坡冲刷具有历时短、发展快、破坏大的特点,建议在工程建设中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刘育东 《科技资讯》2009,(32):28-28
山区公路,由于地理因素,河沟窄小,水量集中,水毁频繁发生,且损失严重,轻者路基路面及构造物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路基桥涵冲毁、中断交通,每年都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复。本文结合山区公路水毁破坏的主要类型和成因,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提出一些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沿河路基冲刷机理与冲刷深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沿河路基路基冲刷是公路水毁中的一个主要类型,而最大冲刷深度将直接影响沿河路基的安全,在对沿河路基水毁的水力机理和泥沙运动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凹岸最大冲刷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合理划分和适当简化,采用人工弯道概化模型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冲刷试验,结合野外调查资料,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最大冲刷深度与主要影响因素(水深,泥沙粒径,河宽,河弯半径)的关系式,经实测资料验证,该关系式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亮 《科技信息》2012,(3):504-504
山区公路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具有曲线半径较小,填挖方数量较大,桥涵密布,排水系统不完善和易发生水毁等不利于交通安全的特点,必然造成使用功能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其中公路水毁是危害公路使用寿命和安全的主要灾害。本文主要从山区公路水毁的结构型式和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入手,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日常实践经验就如何防治山区公路水毁提出了科学严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丁坝与挡土墙配合防护沿河公路路基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沿河公路常由于弯道水流冲刷而发生水毁.为进一步认识丁坝和挡土墙配合这一沿河路基水毁防治方案的防护机理,采用现代三维运动界面追踪技术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标准k-ε模型耦合求解,对圆心角为90°弯道中设置丁坝的三维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丁坝和挡土墙配合防护沿河路基是通过改变弯道水流的流场结构,使水流偏离被防护的路基或将冲刷区变为淤积区,从而达到冲刷防护目的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中,小桥涵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小桥涵的施工质量与公路的整体质量密切关联,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程。但由于公路小桥涵的施工复杂,因此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施工操作影响了小桥涵的施工质量。该文通过就小桥涵的基层处理技术、小桥涵的钢筋捆绑和小桥涵的模块安装技术以及小桥涵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几个方面进行了对小桥涵的施工要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目的是为了减少施工中不规范的操作,提升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从而严格规范公路小桥涵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平原河段路桥结合部位水毁规律,开展路桥结合部位水毁现场勘查和10种工况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桥台尺寸、阻水比、端头形状、坡比、挑角以及水流冲刷时间和水流流速等影响因素下的水毁规律.研究表明,路桥结合部位是公路桥梁工程水毁易发部位,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模型迎水面水流流速及其冲刷时间、水流冲刷淘空最大深度、水毁堆积物横向扩散范围及其竖向堆积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路桥结合部位水毁程度和变化规律;桥台长度越短则其安全性越高,水位越高则桥台水毁越强烈,桥台端头为圆弧状能有效降低其水毁程度;有一定坡度的桥台削弱了水流与其迎水面的接触作用力,从而降低了水毁程度;桥台挑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水毁破坏现象;水流冲刷时间越长、水流流速越大,桥台水毁越显著.试验结果与现场勘查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结果在路桥结合部位水毁防治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