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艺谋电影的明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导演中,张艺谋堪称制造明星的高手,演员们“遇张即红”,成为中国当代电影文化中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其中还有两个有趣的特点,即其一,张艺谋更善于制造女性明显;其二,这此明星往往知名度极高,却又缺乏与之相应的票房号召力。本文主要从大众精神走向,张艺谋电影的女性倾向,大众对张艺谋电影的认同障碍等3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艺谋电影艺术成为众多电影评论家、文学批评家的评论焦点: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张艺谋最早走了一条“跨国的中国电影”新模式.运用艺术化电影技术结合本土化的小说进行再创造,完美地体现了其艺术审美情趣,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电影的“东方魅力”,并使之走向了世界,文章以此为契机来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曾以其艺术的独创性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电影文化的热点人物.如今,"第五代"的"代"意识已经淡化,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也发生重大变化.文章以张氏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为评论对象,通过与张氏早期作品的比较,发现张艺谋电影已远离西方他者,逐渐向民族传统回归.<我的父亲母亲>以其淡雅婉丽的叙事风格,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正《悬崖之上》不仅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更传递了一种信念。那些无名英雄所经历的真实遭遇,其惨烈程度远甚于电影的呈现。从开机到上映,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一直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张艺谋本人的"国师"称号,还因为在这部电影身上有着"张艺谋首部谍战大片"的符号。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张艺谋的电影总是自带话题。而作为他的首部谍战片,《悬崖之上》上映后的44小时,票房成绩突破2亿,豆瓣评分高达7.8分。  相似文献   

5.
简兮 《世界博览》2008,(18):24-2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次天下盛会,她具有当代中国改革开放鲜明的时代印记,同时也深深烙印着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经验:实景山水晚会导演甲丁在谈开幕式艺术风格时说:"这个演出,一看就是出自电影导演之手。"张艺谋是电影导演不假,但除了电影,张艺谋已经涉及了演出,19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执导了  相似文献   

6.
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色彩语言。肖似化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化代码共同构成了张艺谋电影的红色代码能指。红色折射时代与社会、刻画人物及心理、营造意象与意境,表现思想与哲理,体现了丰富的美学价值。红色整合民俗、涉指伦理,具有深刻的文化蕴含。以红色为基调的多色彩结构,与电影其他要素共同构成张艺谋电影的视听语言系统,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电影艺术理念,一种新的电影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但是 ,二者有很大的差异。余华有强烈的虚无主义色彩 ,表现的是内心真实。而张艺谋则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倾向 ,他竭力要表现的是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是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著名导演 ,深沉、凝重的人文关怀是他全部电影的立足点 ;幽闭的艺术世界是其电影艺术独特的表达方式 ;多重意蕴交织的民族文化语境使他的电影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的强烈色彩 ,并展现了他对文化和历史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9.
顾晓鸣 《世界博览》2008,(18):20-23
在人类文化及其媒介表现的壮观态势中,我们来检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张艺谋的电影经验之间的关系。由电影导演出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注定了后悉尼、尤其后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全新风格。"鸟巢"的视角和体形,当下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诉求,中国体育事业已达到的规模和高度.与张艺谋大片追求和经验,尤其与《英雄》以来所谓"视觉盛宴"的大片制作和"XX映象"的实景特大型演出的现场装置和表演.达成一种交互呼应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葛凡 《科教兴省》2008,(3):18-19
西安电影制片厂是西部的一颗艺术明珠,它曾成就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知名电影人。在厂里的荣誉室至今陈列着上百个奖杯,最显眼的要数那座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梁》在柏林电影节荣获的金熊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从西安电影制片厂开始的。时至今日,西影已经从当初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发展为囊括西影股份有限公司、电视剧制作公司、西部音像出版社、西影影视传媒学院、西部电影频道的西部电影集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以电影《活着》和《生之欲》为例,从“非本真生存”、“非本真向死而在”、“本真生存”和“本真向死而在”三个方面对张艺谋和黑泽明的电影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找出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在生存论和死亡观上相同和相异的方面,进而指出两位电影艺术家在哲学观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荷戟 《世界博览》2009,(2):18-18
2008年12月,美国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提名张艺谋为《时代》年度人物。众所周知,这是因为张氏负责制造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氏在这一盛会上恰当地赞扬了“和为贵”的儒家文化以及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创造的文明中国。世界显然欢迎这样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3.
以张艺谋自2002年肇始一直延续至今的"商业大片"和贾樟柯自成风格的"文艺片"为分析蓝本,从历史溯源、创作理念、运作发行等角度对这两种类型电影进行深入的对比,置于中国电影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语境下对之进行重新审视,得出如下结论:一味重视数字技术的包装、金钱的无限堆砌以及眩目耀眼的明星阵容所构成的商业电影和只注重个人感情的宣泄、低成本再配以群众演员的生活化表演的文艺电影都不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通途,"黄金"或"好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只能是两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比腾  小费 《世界博览》2008,(24):48-51
中国荒凉而壮美的西部沿途渐次向我敞开了胸怀。从武昌到兰州每当我向我华中师范大学的同学问起即将到来的假期的旅游计划时,他们总是回答"上海,北京,香港"。而我向往的地方却在另外的地方。自从我在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看到那些令人惊异的场  相似文献   

15.
莫云 《科技智囊》2006,(7):46-47
大牌导演融得大笔资金,个人品牌魅力无穷继《无极》、《夜宴》之后,中国最值得期待的大制作电影当属大牌导演张艺谋和他的明星班底正在紧张制作之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该片制作阵容“豪华”,场景金碧辉煌,投资高达3.6亿人民币。然而最火爆的新闻点还在于,影片在筹划期间就从银行业巨头渣打手中获得了大笔融资,张艺谋的市场号召力创造了中国内地电  相似文献   

16.
邱美煊  高洁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6):48-51,60
张艺谋将余华小说<活着>改编成电影后,在时空设置、思想主题、叙事视角、审美风格方面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许多评论家所诟病--论者多过于追求"文学性"的统一.而从电影与小说二者之间传播介质的区别、表现方式的差异、接受群体的不同等方面论证,张导的改编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在他的电影创作中一直追求精妙的表层结构与丰厚的深层结构的完美统一。在他的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中,其表层结构是张艺谋一脚踏进乡土,一脚踏进历史,以绚烂的影像语言讲述了“我的父亲母亲”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深层结构却是张艺谋在一种假定性情境中唱出的一曲寻梦者的心灵悲歌。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完成了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同样的人物,相似的故事,我们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全新的文本。在历史观念、真实观念、意义表现和叙事态度方面,张艺谋的电影和余华的小说之间出现了一道相距甚大的鸿沟。应该说,小说营造了生命的达观及人生独特的审美境界,电影却没有走向这样的一个境界。  相似文献   

19.
张艺谋在他的电影创作中一直追求精妙的表层结构与丰厚的深层结构的完美统一.在他的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中,其表层结构是张艺谋一脚踏进乡土,一脚踏进历史,以绚烂的影像语言讲述了"我的父亲母亲"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深层结构却是张艺谋在一种假定性情境中唱出的一曲寻梦者的心灵悲歌.  相似文献   

20.
张艺谋在他的电影创作中一直追求精妙的表层结构与丰厚的深层结构的完美统一。在他的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中,其表层结构是张艺谋一脚踏进乡土,一脚踏进历史,一脚踏进历史,以绚烂的影像语言讲述了:我的父亲母亲”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深层结构却是张艺谋在一种假定性情境中唱出的一曲寻梦者的心灵悲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