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3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60周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由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60年来, 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揭开基因的功能秘密, 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院校新闻     
10月6日,以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沃森名字命名的“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在浙江大学隆重挂牌。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是由浙江大学和华大基因研发中心共同合作创办的科学教研基地。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说,学院将借鉴冷泉港实验室的模式,依靠浙江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力争成为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学术交流场所。  相似文献   

3.
在1953年前,人们还不知道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顺序在化学上是如何排列的;1953年开始了 DNA革命——基因重组;1975—1976年吉伯特和桑格分别建立了两种新的高效 DNA 测序方法,两者结合开创了人类基因工程的新阶段。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沃森博士和克莱杰博士发明了著名的 DNA 双螺旋结构。现在基因工程仍是一  相似文献   

4.
60年前的1953年,两位年轻的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著名的D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50年前,他们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20世纪生物学领域两颗璀璨的明星。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X射线衍射获得的DNA晶体结构照片对这一发现起到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多年前,沃森(Watson.J.)和克里克(Crick.F)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从此诞生了一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分于生物学一诞生.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了本世纪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生物技术的研究也因此得到高速的发展。 一、人类首创具有生命活力的  相似文献   

6.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3年 ,美国遗传学家沃森 (We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Crick)在英国《自然》(Natare)杂志上于 4月 2 5日发表论文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个发现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在生命科学史上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 历史的回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诞生五十年来 ,分子生物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发现和突破 :195 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伯格分离并提纯出了DNA聚合酶。 195 7年科恩伯格与美国生物化学家奥乔亚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了DNA和RNA ,于 195 9年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奥秘让人困惑而着迷,人们对于生命起源和本质的探索更是坚定执着,生生不息.正因为此,科学家们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科学的谜团. 1952年,科学家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确定了DNA是遗传物质,自此之后,DNA便成了生命科学领域光彩夺目的主角.紧接着,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DNA分子是由两...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在物理学、化学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是电子的发现、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生物学从宏观现象的描述阶段转到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二十世纪又进入了分子水平,这就使生物学跨入了近代科学的行列.1945年发现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空间构型的规律和1953年确定DNA的双螺旋结构,为量子生物学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量子生物学是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阐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并进一步阐明细胞  相似文献   

9.
轨迹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1928年出生于美国,在芝加哥长大,15岁时每天乘车到离家8公里的芝加哥大学读书。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说生命有说明书,并强调说明书肯定存在于分子上。沃森17岁时读到此书,并听了著名的遗传学家休厄尔·赖特的课,开始对遗传密码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产生了兴趣。 这种兴趣的结果是在1953年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0.
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随后确立的中心法则使人们对于生命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回顾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的看到,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和其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使得从整体上研究生命过程成为可能,从而使人们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生命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纪念日。这一被视为20世纪生物学领域最重大成果的发现开辟了生物学新领域,不仅为人们从分子水平认识人类的遗传、发育、衰老以及生物体内部细胞结构、功能和运行模  相似文献   

12.
关立言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1):72-78,82
半个多世纪以前,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有意思的是,从发现的背景和过程来看,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不是由传统的生物学者建立的,而是由一群物理学家(晶体学家)缔造的。  相似文献   

13.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是20世纪生命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本文从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角度,对模型方法的应用、意义和原则等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揭示了中国学界对弗朗西斯·克里克科学研究的理解和诠释;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文献和科技馆DNA活动的分析,展现了中国学术界对"克里克与沃森于人类智力贡献"的缅怀;以克里克论著的中译本、特别是《惊人的假说》的多版翻译,呈现了其著作在中国学者中的非凡认可度;通过盘点克里克与中国的互动,探讨了克里克科学研究的世界主义格局.  相似文献   

15.
揭示了中国学界对弗朗西斯·克里克科学研究的理解和诠释;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文献和科技馆DNA活动的分析,展现了中国学术界对"克里克与沃森于人类智力贡献"的缅怀;以克里克论著的中译本、特别是《惊人的假说》的多版翻译,呈现了其著作在中国学者中的非凡认可度;通过盘点克里克与中国的互动,探讨了克里克科学研究的世界主义格局.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DNA分子结构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包括DNA双螺旋精细结构、三股螺旋和H~-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这些结构与DNA的复制、转录和基因调控等生物学功能之间有十分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人类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芝 《科技潮》1998,(6):32-32
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点位基因结构的研究》是国际人体基因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而被首都新闻界和两院院士共同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生命科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新科学技术之一。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它已连跨5个台阶,跃进到第六个发展阶段。正如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基因组研究负责人沃森在总结其发展轨迹时所说:人类现正处于生命科学的第六阶段,即继孟德尔遗传学说、DNA 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基因控制和基因重组之后的人类基因组阶段——即人体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研究。所谓"人体基因组"是指一个人从他(她)的父亲和母亲身上获得的所有基因的总和。人体基因组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把储存基因组信息的所有核苷酸(组成 DNA 的化学物质,共有4种)的排列顺序全部测定  相似文献   

18.
佛郎西斯·克里克和另一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于1953年揭示出DNA双螺旋结构,1962年,两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框架的初步确立,此后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剩下需要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只有三个:即生命的起源、意识的产生和生命发育过程。多年来,克里克就一直致力于研究意识的产生,尤其致力于反驳灵魂存在学说。他认为,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他说:“我的科学信仰使我相信,我们的思想、意识完全可以用大脑中一些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不久前,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背景与经过,分析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社会条件,论述了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艳 《华东科技》2011,(9):70-75
DNA,脱氧核糖核酸,一个大家都曾听闻而又神秘的名词,从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向世人宣布发现生命意义的这一刻开始,DNA分子美丽的双螺旋曲线成为了开启科学新纪元的钥匙。仅仅相隔半个多世纪,DNA早已不是少数科学家感兴趣的少数分子,而成为人们生活层面的核心科技。DNA是怎样的一种故事竞掌握着生命的密码,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带着你的已知,向你的未知,让我们在本次的大讲堂中走进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