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试图建立传播学中的新假说~—双错位假说。双错位假说针对大众传播对青少年受众宏观层面上的两个影响而提出。研究建立双错位假说的同时分析双错位假说的表象和本质,论证其形成的原因,预测其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鸿门宴上,范增的形象是很引人注意的。宴会前,他劝项羽对刘邦“急击勿失”;宴会上,他先是“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多次示意、提请项羽杀掉刘邦,继之又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宴会后,他拔剑撞碎玉斗,气得大骂。对于项羽的成败,看来他比项羽本人还要关心、着急。从司马迁这样的记载、描写上,可以看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08,(10):86-87
王立群之项羽:一个英雄的失败史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声名显赫、自毁前程的失意者和失败者。和《史记》五帝至汉孝武的历史长度相比,项羽最辉煌的人生,按照司马迁说,"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也就短短的八年光阴。八年,从灭秦的人生巅峰一直走到无颜回江东的末路。项羽未曾建立一个王朝,司马迁却私许他位立十二篇帝王本纪之间。我们可以想见在一个"成王败寇"历史逻辑几成惯例的述史思维下,司马迁写项羽,对这样一个失败的英雄充满了怎样的爱与痛惜的人生情怀。毫不夸张地说是司马迁成就了项羽。还不仅仅是司马  相似文献   

4.
项羽是楚汉相争中的失败者,败军之将本不足言勇,但对项羽,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之。毫无疑问,项羽在推动秦汉历史的发展上是作出了较大贡献的——他虽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没有成为一个时代的帝王,但他在推翻秦朝的统治,一个时期成为天下发号施令的霸主方面,其贡献是非凡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把项羽这位继陈胜农民起义之后的又一农民起义领袖放入本纪之中,比之以帝王的地位,从而塑造了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令后人难以忘却的英雄形象。那么,司马迁是怎样完成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起义军领袖和杰出的军事将领,在他的身上,有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千秋霸气;也有和虞姬诀别时的凄婉缠绵;还有自刎前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项羽更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该文认为,项羽在战争中所犯的错误,包括政治、军事上的及其性格上的弱点,造就了其悲剧的命运.这是项羽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受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对同一文化信息的接受、理解会出现历时性和共时性偏差,造成翻译中的错位。基于此,分析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现象,以阐释学作为理论基础,探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史记·项羽本纪》"马童面之"的"面之"来历有不同解释,传统说法中,有解释为"背对项羽"的,也有解释为"面对项羽"的,肖振宇先生则坚决否定了传统说法,提出"仔细观看项羽"的新解,并认为"根据字义、文义和语言规律",此论新则新矣,可是根据对词语意义、上下文义辨析以及语言使用规律分析,笔者觉得此说有悖于词语意义和语言使用规律,传统解释才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新文化派与学衡派是相互对峙的两大文化派别,也是历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二者的思想比较,有学者撰文指出两派论争有着"仁"与"礼"的"错位":"学衡派强调的是儒家的仁,新文化派攻击的是儒家的礼"。本文乃是对"仁""礼""错位论"的商榷。本文通过对史料全面把握、深入分析,认为两派的争论其实没有错位,其论争焦点落在对"礼"的"节制"作用评价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华裔美国作家雷祖威的小说集《爱的痛苦》中"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得出"错位"是华裔/亚裔美国人融入主流社会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尴尬处境;而对于错位的多种可能性的描写使作家摆脱了族裔身份的限制,反应了更广阔层面上的现代美国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少儿科技》2014,(3):46-46
<正>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援引文献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史记·高祖本纪》解析经典秦末,楚怀王与当时的各路义军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但是,楚怀王身边的将领、谋士都认为,项羽为人僄悍,不应派他去救"苦其主久矣"的百姓,而多倾向于让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美国的南方文化传统、历史的角度对福克纳的《纪念纳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剖析,阐明爱米丽爱情悲剧的全过程,旨在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福克纳的写作背景和他作为一个南方人处于历史变迁时期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2.
马加爵事件出现以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马加爵事件的受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加佑爵的同龄人更关注马加爵的"身份";对马加爵表示了更多的"同情";多数人"希望发现马加爵";如果有机会举报并不在意高额"悬赏".本文对这四个方面的结果进行了心理学及教育学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肌体的强健和没有疾病,而且是指心理上的和谐完善,即个体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那么,怎样衡量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呢?笔者认为,对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个体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情绪状况、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14.
"大跃进"时期的社会心理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定的社会氛围造成特定的社会心理特征。“大跃进”时期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自负、崇上、盲目攀比、从众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大跃进”时期社会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阿Q在精神胜利法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避免了因要做他自己而产生的绝望。但当他碰到恋爱问题的时候,它就失灵了。他的求爱是源于这样一种深厚的“生命无意识”,是他的性别自我渴望获得认同与肯定的生命需要。这种生命需要如此本真,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无法去粉饰。但阿Q合理的生命无意识在日趋没落的封建末世屡次遭到僵死冷酷的集体无意识的打击与摧残。他的恋爱悲剧堪称范例。当阿Q在生命无意识的驱动下稍一偏离集体无意识的严酷规范时,他的精神和肉体便被同类们的集体无意识无情地挤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小提琴教学与演奏中,生理机能及演奏心理中的"动"与"静"之间的表现及辩证关系,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鉴于传统“平面构成”中对“点”、“面”定义的模糊,本文通过视觉实验的方法,从视觉心理学角度分析“点”“面”的界限及临界规律,对“点”、“面”进行确切地描述。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名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主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家各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笔以封建皇帝这一特殊社会角色为切入角度,运用现代心理学、艺心理学理论对《长恨歌》的爱情主题进行再认识,为“爱情说”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结合当前形势是"跣槽"还是"卧槽",指出图书馆员应具备"卧槽"心理,安心工作,争取做一名高素质的合格图书馆员.  相似文献   

20.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在他的《小山词》中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字目良,尤其是“红”与“绿”,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再现,更多的是和词人的主观情绪相联系,特别是在表现词人的悲苦和凄凉情绪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