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仪器史正成为一种新的书写科学史的编史学视角。本文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收藏的中国第一台自制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为研究对象,重构由这件科学仪器连接的历史。1964年Yeh和Cummins首次将激光多普勒频移应用于流速测量,其论文被中国流体力学界从1970年代开始引用至今,但两位作者却长久不为国内学界所知,故本文首先还原Yeh和Cummins在1964年前后的科研背景。1970年清华大学沈熊等人确立了激光测速研究方向,之后与宁夏银河仪表厂合作,在1975年研制出中国首台自制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本文认为,历史性科学仪器或科技藏品背后有丰富的"地矿"可待发掘,科学仪器史足以作为科学史其他编史学视角的补充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激光器发明60周年。激光自发明以来,在众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一个特殊的例子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流体的流速,为流体力学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沈熊教授从事激光多普勒测速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在此次访谈中,他讲述了自己上世纪50年代在清华大学求学、60年代开展过超音速风洞研究的经历,之后他在70年代转向激光多普勒测速研究,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激光流速计"(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并坚持激光测速研究至今。沈熊教授还讲述了他在激光测速的科学研究、教学培训、学术交流、产品研发方面的经历,并分享自己关于科技研发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科学编史学(Hjstoriography)是对科学史(hisfory of science)进行的编史学(historiographical)研究.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科学史家研究的对象是科学和科学家,那么科学编史学家研究的对象则是科学史和科学史家.它的研究内容既包括科学史学史、科学史的理论问题,也包括对各种不同的科学史进路或纲领进行研究.相对于科学史,科学编史学是一个年轻的分支,尚未形成独立的学术共同体,正处于起步阶段.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致力于科学编史学研究的学者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编史学教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史在中国步入“再建制化”发展时期之际,加强科学史基础课程建设对于科学史学科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编史学教程始设于1999年并持续开设至今,包括科学史学史、科学史子研究域中的编史方法及相关学术争论、以及科学史哲学(元历史问题研究)三方面的内容。该课程意在帮助在读研究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史的学术流脉,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其历史理论思维能力。这里所给出的是该教程的教学大纲及分类文献。  相似文献   

5.
著名印度学者恰托帕德亚亚在所著《人类学与科学编史学》一书中,就人类学和科学编史学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为科学编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是在论述作者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之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并对"用人类学方法来理解和研究科学技术史"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当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科学无非就是它的历史。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史也逐渐成熟,现在已成为公认的学科。科学史的发展自然也导致对科学史的历史研究,这就是科学史学史,也译科学编史学。而推动这门学科建立的正是本书的作者阿伽西。他的1963年论文“走向一种科学史学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得到各方面专家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波义耳和霍布斯关于实验科学何以可能成为知识的论战的分析研究,夏平和沙弗尔的《利维坦与空气泵》展示了实验科学形成时期科学为自己争取合法地位所采用的种种社会和政治的手段,并在科学编史学的意义上提出了建构主义科学编史学的研究进路,为科学史的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8.
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ICHSC)于2010年6月26-30日在北京顺利召开(封三).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葡萄牙科学历史中心联合资助.会议主题为"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国科技史研究"(Multi Cultural Perspectives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科学鳊史学的立场,分析将人类学作为科学史研究的一个向度给科学史研究带来的变化以及编史学意义,追溯了它的发展历程,同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局限性,以及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结构、常用的光路分类及其多普勒模拟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2005年7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中外科学史学者参加了这次北京盛会.这次国际科学史大会是中国科学史的一件盛事.《科学时报》周刊为这次北京盛会特别开设了“中国科学史巡礼”专栏,逐一介绍国内各知名科学史研究机构,梳理中国科学史发展的状况和脉络.该专栏共介绍了全国八所有名的科学史研究机构,分别是: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3.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4.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5.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6.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7.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室;8.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本文为转摘《科学时报》科学史大会专刊2005年7月29日发表的介绍广西民族学院科技史研究室的特稿.小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20-22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史研究中心、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海内外30多家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13.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2005年7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中外科学史学者参加了这次北京盛会.这次国际科学史大会是中国科学史的一件盛事.《科学时报》周刊为这次北京盛会特别开设了“中国科学史巡礼”专栏,逐一介绍国内各知名科学史研究机构,梳理中国科学史发展的状况和脉络.该专栏共介绍了全国八所有名的科学史研究机构,分别是: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3.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4.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5.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6.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7.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室;8.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本文为转摘《科学时报》科学史大会专刊2005年7月29日发表的介绍广西民族学院科技史研究室的特稿.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4.
恰托帕德亚亚人类学与科学编史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印度学者恰托帕德亚亚在所著《人类学与科学编史学》一书中,就人类学和科学编史学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为科学编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是在论述作者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之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并对“用人类学方法来理解和研究科学技术史”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费侠莉、白馥兰对中国古代妇科医学史和技术史的研究,刘兵、章梅芳合著的《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示了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视角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的价值。费侠莉通过对中医妇科在宋明之际发展的研究,白馥兰通过对房屋建筑、纺织技术、生育技术的历史研究,分别揭示了中医妇科和日常技术实践的父权制意蕴。该书展现了性别视角与人类学视角、反辉格和后殖民主义视角的联系,而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编史学的根本区别还在于所持的科学技术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口述历史是口述史料.推动口述史工作,目的在于推动为科学史研究服务的史料建设,而不是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史学分支.口述史料是记忆类史料的主要品种;研究20世纪中国科学史,应该利用口述史料,但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参证;亲身经历20世纪科学事业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领导干部,是口述史的重点访谈对象.当前从事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的组织者和采访者都应该加强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整体图景的认识,同时在访谈中挖掘史实细节时必须遵循史学规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LDA)和粒子图像测速仪 (PIV)进行饮食业油烟净化两相流流体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系作者研究先秦史学史三十年的总结之作。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笔者似未见相关书评问世,笔者后学,不揣固陋,妄谈读后感受。彭忠德先生《秦前史学史研究》一书,分别讨论了"秦前"与"先秦"、史.历史、中国史学分期、秦前史学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科学史对近代化学革命的描述为拉瓦锡推翻燃素论、重建基础物质体系并引导化学走上数学化的道路,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化学史学则将一批过去默默无闻的化学家引入人们的视域,关注其对于"化合""化合物"等概念的贡献,寻找化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不依赖于自然哲学而独立发展的历史线索。对于新、旧两种编史学纲领进行评述与分析,提出一种新的编史方法——从早期化学家的基本诉求和关键难题入手,追溯与分析"火"这一特定概念在早期化学思想中的意义变迁与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在西方科学史研究领域,一些学者开始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史问题。通过对关于同一主题内容的国内学者的传统科学史研究和西方学者的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二者在研究框架与分析视角、研究目的与研究侧重、研究文本与研究结论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揭示出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在拓展传统科学史研究的范围,开辟对同主题问题进行研究的新维度,甚至改变传统研究的一些结论等方面体现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