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第十册练习3“口语交际”中有一个话题——班上有同学过生目,要不要送礼物?话题抛出来后,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讨论,绝大多数的孩子说该送,因为礼物是表达祝福、传递友谊的一种方式;也有几个孩子默不作声,可能他们正在揣摩我的意思吧,这是几个“滑头”的小家伙。最后,大家将眼光投向我,但我并没有急于总结,而是给他们讲述了近段时间我批改他们日记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张海国  李斌 《科技信息》2010,(6):200-201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危害的认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生理遗传原因、心理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运用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理论方法,对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和矫治,注重培养儿童青少年自主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幼儿攻击行为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它会影响到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要从幼儿抓起,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观察、了解幼儿攻击行为的表现,正确认识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寻找成因,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4.
在接任五年级班主任后,由于不熟悉班级情况,我想通过民主选举来产生班长,首先个人书面申请,然后在全班进行竞选演讲,最后由全班民主选举产生。可是,没有一个同学申请当班长。这让我感到非常谅讶,预想竞争很激烈的场面没有出现。我随意点了几个同学,问他们为什么不参加竞选。有的说,我的学习成绩很差;有的说,我连“校级少先队员”都不是;有的说,我以前当中队长没有当好,怕同学们笑话我……更多的同学是说怕自己当不好。  相似文献   

5.
一群刚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对学校充满了好奇,每一个孩子脸上都充满了阳光般的笑容,身上都散发出初生牛犊般的气息,他们爱学校、爱老师,为了规范他们的行为,又不至于伤害了孩子那颗天真、纯洁的心,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义不容辞地当起了大妈妈的角色,选择了我认为比较适合他们的办法来教育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一群刚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对学校充满了好奇,每一个孩子脸上都充满了阳光般的笑容,身上都散发出初生牛犊般的气息,他们爱学校、爱老师,为了规范他们的行为,又不至于伤害了孩子那颗天真、纯洁的心,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义不容辞地当起了大妈妈的角色,选择了我认为比较适合他们的办法来教育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陆星 《奇闻怪事》2008,(3):32-32
早晨到校,一直工作到下午第一节课,感觉挺累的。第二节是空课,稍稍坐定,正想喘口气,就听数学老师站在窗前对我说:“班主任,快来看,你们班的几个学生老毛病又犯了。”“老毛病?”我感到迷惑不解。我忙跑到窗前,透过窗户,看到我们班的耿XX等五名同学正悠闲地坐在底楼的台阶上,高兴地说着什么。这帮孩子竞敢逃课,太不像话了!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从没有想过我的学生会逃课。我打开窗户,大声地喊他们到我的办公室来,可他们一看到我马上躲开了。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09,(12):41-41
不久前,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看电视会影儿童的行为方式,常看电视的孩子攻击性更强,主要表现为好斗、易怒、不听话等。  相似文献   

9.
正剥夺孩子特别珍视的物品或权利,就会让他们听话?这样做不会让孩子做出期待他们做出的行为。哪个父母没有在某些时候威胁过孩子?如果他们顶嘴,我们就不让他们看电视。如果他们翻白眼,我们就不让他们玩游戏。如果他们考不好,我们就不带他们去迪士尼乐园。如果他们不收拾自己的房间,我们就拿走他们的iPod。我们的口头禅是:"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那么我就怎么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攻击性行为从心理学定义上有两大类,一类是故意攻击,另一类是工具性,但两者都属于伤害行为。近年来,随着"校园暴力"持续升级,少数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给校内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这也备受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通过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进行详细分析,分别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防范或减少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沙晓毅 《奇闻怪事》2011,(11):44-46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般是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进行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其实质是自我中心。小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不完全,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攻击性行为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本文试图通过个案分析研究来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原因,揭示其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矫正方法,以期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问题孩子,他们出现任性、厌学、迷恋网吧、追星、早恋、攻击性强、叛逆心理严重,甚至酗酒、赌博、打架斗殴、报复等现象。如何管教这些孩子,是家庭、学校、相关领导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课堂提问中发生过这样两件事:—件事是这样的:当我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学校保护方面内容时,我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和学校生活的实际淡淡我们身边有哪些违反学校保护的现象和行为。在思考—会儿后,学生陆陆续续地举起了手,我逐个点到他们的名字,请他们回答。这时,坐在后排的扬某某同学也举起了手。扬某某同学是位一向沉默寡言、从不举手发言的学生,当时,举手要发言的学生很多,出于某种原因,我就没有点到他。不久,下课的时间到了,我宣布了下课,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公安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需要存在差距,公安院校心理环境相对落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是形成公安院校学生攻击性心理倾向的主要原因。要及时建立起预测和防范系统控制这种心理的继续发展,对已形成事实的行为者,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也可以改变其所处环境以达到及时矫治这种心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而不管他们的要求是对还是错,只要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就被认为是好孩子?我就不同意这种观点,我看班里的几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有点傻乎乎的,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算什么好孩子?专家语:这种状况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不少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学习成绩不错,上了大学也不错,可是一走进社会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他们缺少激情,没有创造性。因为他们在学校阶段就被驯服成了小绵羊,成了学习的工具。青少年本应该机灵、调皮,爱动脑筋,敢想敢做,甚至有一些突发奇想的怪念头,能够提出一些令家…  相似文献   

16.
孩子,有些话,在你长大的过程中,我要和你说说。昨天,你回来哭哭啼啼地告诉我,说一个同学又和你闹别扭了,你说事情本来不怨你的,是同学做得大过分。爸爸笑了。依爸爸的经验,一个人要赢得另一个人很容易,那就是要学着吃亏。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欢  相似文献   

17.
关宏彬 《青年科学》2008,(11):27-27
有一对在市场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夫妻带着他们上初二的儿子来我这里咨询。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夫妻俩托人找关系把孩子送到了一所市重点中学,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孩子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最近半年,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已经在班级最后几名徘徊了,请家教补课,孩子的成绩还是没有提高,眼看就要中考了,父母非常着急。为了找到孩子成绩下降的真实原因,我要求和孩子单独聊聊。  相似文献   

18.
正听别人讲述为孩子们安排一切的故事,我心里暗自有点小庆幸,我们和孩子没有进入到中国和美国那种拼经济实力、争学习成绩的竞争洪流里。我有两个孩子,他们从小在布拉格上学,现在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大学。我是个没有毅力的人,所以,在他们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虽然曾经怀有一些抱负,但不光孩子很难坚持做到,就连我自己也坚持不下来,于是就放弃了督学。我有点怀疑自己,对待孩子的学习,是不是有些过度不闻不问了。  相似文献   

19.
谁是房产主     
动物王国警视厅厅长狮子狗杰克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案卷。麻雀妈妈带着几个孩子和老鼠乐乐相互扭打着来到办公室,警探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他们拉开。杰克厅长说:“你们有什么冤屈?慢慢讲,不许吵闹公堂!”老鼠乐乐先生说:“他们住我的房子,不付房钱,我请他们搬出去,他们还不认账。厅长先生,您给评评理,天底下有这样不讲理的吗?”几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喊起来:“我们跟着爸爸和妈妈搬到树林和沙漠边缘的洞子里时,里边根本没有人住,我们见没有主儿,才住了进去!现在怎么一下子变成了乐乐先生的了?请厅长先生明断!”“前几年我丈夫去世了,乐乐欺负我们…  相似文献   

20.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时期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方式,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成长和生活都将造成不利的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了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影响着幼儿成人之后的社会行为。然而,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因此,通过改善幼儿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化幼儿的生活德育环境、提高幼儿的家庭生活德育质量,进而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达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