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观点     
《科技潮》2006,(8)
钱正英生态不是“建设”出来的钱正英院士最近做了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技工作者的新理念”的报告。在报告中,她提出了“人与洪水必须和谐相处”、“人与沙漠必须和谐共存”、“人与河流必须和谐发展”的“三和谐理论”,建议逐步将‘生态环境建设’的提法,改为‘生态与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14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下发“计社会(1999)683号”文件,正式批复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联合申报的“关于西北大学‘211工程’在国家立项的报告”。“根据国务院批准的‘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同意西北大学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九五’期间进行建设”,并对我校“211工程”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做了充分的肯定。这表明,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的“211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已经跻身于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行列。西北大学的“211工程”建设正式开始于19…  相似文献   

3.
潘学在 《广东科技》2007,(1):131-132
和谐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也就是说,必须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而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园林绿化,则是实现人居环境和谐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绿色家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之一,是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园林绿化界定了范畴,提出了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以佛山三水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为例,分析了建设绿色和谐家园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4.
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和谐校园建设旨在把校园建设成“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人文“土壤”,并使之孕育出“健康快乐、坚毅顽强、热情活泼、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祖国花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使这块“土壤”充满生机的血液,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养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支柱”.阐述了和谐校园的内涵,并详细地论述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科技参考》2005,(9):24-26
我县在实施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中.坚持以科技项目为支撑,围绕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创建了“以县域为单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山区‘绿’、‘特’产业开发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使地区生态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邓志刚  田清旺 《科技资讯》2011,(33):201-202
将"语境"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领域,结合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拓展出"‘和谐’语境"概念,并对置身于其中的思政教育传播进行语境分析,重点论述"和谐"语境与思政教育传播传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依靠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完成和谐教育的主力军又是教师,需要教师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多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的主题是‘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为呼应此一主题,所以本次演讲拟从宏观的立场探讨说明生态环境的均衡与人类生存及永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吾人认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关键在于文化理念,也就是宇宙观、价值观、价值取向等等的作用。今日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文化理念,‘制天’而不‘从天’、重竞争征服而漠视和谐、无限制利用物质而欠缺循环与回馈观念,已造成全球环境、气候、生态的极大危机。在此一时刻,反省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致中和’等等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应该是吾人可多加努力发挥的一个课题。”李亦…  相似文献   

10.
耿彦波 《太原科技》2007,163(8):1-2,5
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新世纪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十分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明确指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和文明发展的道路,明确了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必须走“和谐校园”之路。本文初步解读了“和谐”文化的底蕴及其思想内涵,继而提出“和谐”思想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谋略,进而阐述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年周年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和谐世界”的重要理论。2007年10月16日,“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论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央提出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是基于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趋势的精准把握,是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过:“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小学教育是为儿童生命的发展奠基的。因此,笔者认为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追求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的平衡、统一,打造的是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近乎理想的教育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4.
徐瑛 《科技信息》2011,(33):I0413-I0414
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心理在引导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堂堂节冬展罂,把“和谐”灌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地体现出社会心理的和谐与健康。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突出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宗旨。在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得出,当前国际贸易中的诸多问题皆缘于缺乏和谐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现行各种贸易理论片面强调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加剧了国际贸易的“不和谐”。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必须以和谐发展观作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校因其具有的特殊职能,理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认识到构建和谐高校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分析和谐高校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着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和谐”环境下,结合和谐高校的构成因素来探讨和谐高校的建设途径,以求达到在社会“大和谐”下建设高校“小和谐”,用“大和谐”带动“小和谐”,以“小和谐”促进“大和谐”。  相似文献   

17.
郝媛媛 《太原科技》2011,(12):59-62
介绍了金色长风居住小区的现状概况与区位分析,阐述了该规划设计的目标、立意、理念、总体规划布局,借鉴了‘‘居住单元细胞”的规划理念,合理安排了社区的各种功能,塑造了一个有机、和谐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住区环境’’动态前瞻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党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决定》和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的背景下,以企业管理的研究视角立体地分析了构建和谐油田社区的系统结构,提出了建设和谐油田社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9.
建设绿色科技支撑的和谐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总目标也是首都发展的总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在和谐社会目标下,“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可以在资源的高效利用上找到统一,从而可以把“建设绿色科技支撑的和谐北京”作为明确统一的工作指导总方针。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央出台了十个“一号文件”。每个文件在重视“粮袋子”、“钱袋子”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菜篮子”工程。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在强调“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强调“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要求“继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粮食和蔬菜都是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人常说:“手中无粮,心中发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