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荧光是一种光致冷发光现象。当物质经某种较短波长的光照射后,吸收光能并随即发出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即称之为荧光。这种现象常存在于鹦鹉、海龟、以及许多鱼类身上。科学家推测这些动物利用荧光可以实现自我保护或进行交流通讯等。但此前还没有发现过一例可自然发出荧光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2.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14):67-68
<正>火星或存在过微生物生命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一种被称之为"斯蒂文石"的黏土矿,证明这颗红色星球可能一度出现生命。因为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期的微生物能够形成这种矿物,说明火星上也可能出现过类似微生物,形成这种黏土矿物。人类自古代以来便开始使用斯蒂文石,埃及的努比亚妇女会用这种矿物美容,不过,科学家一直认为这种矿物只能在极端环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借助于美国宇航局的星际边界探测器,发现了一个长久以来只能假设而从没有观测到的现象——太阳系长着一条类似彗星的"尾巴"。很久以前,科学家便预测太阳系拥有这样一条"尾巴",原因在于太阳系在宇宙中穿行时会形成一个粒子流,尾随在后面。如今,根据星际边界探测器的观测发现,太阳系的"尾巴"尾随在日光层后面。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观测到这种现象。科学家将这条"尾巴"称之为"日尾"。通过对星际边界探测器最初3年的观测发现结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日尾中既有快速移动的粒子,也有缓慢移动的粒子。宇航局指出  相似文献   

4.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3,(15):30-31
科学家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距今5500万年。这种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的灵长类动物体型很小,还不及侏儒鼠狐猴。侏儒鼠狐猴是当前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在《自然》杂志上,科学家对这种最古老灵长类动物的骨架进行了描述。体重不到1盎司  相似文献   

5.
正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数学家对立体形态进行了分类,包括柏拉图在内。此后,科学家只发现几个几何立体形态,最后一次是在400年前。但而今的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第四种等边凸多面体,被称之为"戈德堡多面体"。这种新立体形态的发现要感谢人眼中天然出现的形态。戈德堡多面体的发现可能促使科学家发现数量无限的类似形态。  相似文献   

6.
宁宁 《科学大观园》2014,(12):60-60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块有1.63亿年历史的化石,而它代表了一个高级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家族已知最古老的例子。后来,这种爬行动物在地球历史的最大飞行动物中达到顶峰。这种被鉴定生活在侏罗纪的动物翼展有1.3米。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3,(14):61-61
根据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开蝾螈断肢再生能力的秘密将最终帮助人类实现肢体再生梦想。研究发现这种两栖动物的免疫系统是再生能力的关键,允许它们重新长出肢体、脊髓、脑组织,甚至于心脏部位。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一种被称之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对蝾螈的再生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这种巨噬细胞被系统性剔除,蝾螈便会失去肢体再生能力,形成疤痕组织。因而它能够帮助科学家控制这种过程,甚至能够将其应用于人类。莫纳什大学的詹姆斯·古德温博士表示这一研究发现让科学家在了解再生所需满足条件方面又往前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近日在匈牙利发现了一种距今已有8400万年历史的淡水怪兽化石。这种新发现的生物虽然不是很像传说中的尼斯湖水怪,但已经很接近了。它属于一类古老的水生爬行动物——沧龙类,外形介于鳄鱼和鲸鱼之间。沧龙类没有像蛇颈龙那么细长的脖子,后者正是许多尼斯湖水怪形象的来源。科学家认为,这种被命名为Pannoniasaurus的动物可能一生都在淡水里生活,这在沧龙科中  相似文献   

9.
<正>爱因斯坦曾预言过引力波是时空产生的涟漪,而如今的科学家也许探测到了一种新型引力波。科学家于2016年首次探测到这种引力波,此前未观察到过的这种引力波是由两颗中子星相撞产生。若果真如此,这将标志着物理学家首次得以在可见光下直接观测引力波,而且这项发现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宇宙、解开暗能量等未解之谜的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采石场,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体型与鸡相当的飞行恐龙化石。这种恐龙被称之为"Aurornisxui",身长约合50厘米,长有微小的三角形牙齿,从头到脚趾几乎完全被原始的羽毛覆盖。科学家表示发现这具保存完整的化石有助于了解鸟类的进化。  相似文献   

11.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9):28-29
现在一项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两所土耳其大学共同合作完成的.一种能在夜间发光的兔子已经出现了,尽管这听上去更像是孩子们的玩具。科学家们在这项研究中,将发光水母的DNA注入兔子的体内,培育出这种能够发光的转基因“荧光兔子”。在正常的光照条件下,它们就是毛茸茸的可爱兔子,但是在黑暗环境下,它们的不同之处便显现出来——它们的身体会发出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2.
<正>在南极洲工作的科学家们监听到神秘的"歌声",这种被称之为"南极BW29"的声音可能出自一种此前未知的新种鲸鱼之口。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叫声并非来自于已知的突吻鲸种群。这一分析结果让科学家意识到神秘的"歌声"可能由一种新种突吻鲸所唱。尽管利用"歌声"导航的突吻鲸是第二大鲸类家族,但科学家对它们却知之甚少,主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分析了一个保存完好、有2900万年历史的像猴子的动物头骨,发现这种看来像猴子、猿和人类祖先的动物并不像我们以前认为的那样聪明。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人士透露:中英两国科学家1999年在中国新疆南部无人区发现了野骆驼.经基因鉴定表明,这种双峰野骆驼与家养骆驼存在3%的差异,属于一种新的骆驼物种.  相似文献   

15.
彬彬 《科学大观园》2012,(22):76-76
一个巨大的倒置的蘑菇从美国弗吉尼亚海岸上空的天空骤然降落,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检验一种航空器降落在行星表面或返回地球时的新防护方法和减速方法。这个大蘑菇是个应用了最先进的材料技术的巨大可充气外壳。当航天器进入行星大气层的时候,它需要降低速度,以减少着陆带来的影响和降低航天器表面的温度。科学家的最新设想是,在航天器上配置一个可充气的防热防护装备一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把这个装备  相似文献   

16.
汉斯·罗伊的海洋研究船从海底打捞了一份沉积物样品,这种微生物在我们人类的眼里看来就像是"假死"。而科学家们发现的这种深埋于海底之下红色黏土中的微生物们是靠着极其微量的氧气存活。它们至今已经有8600万年之久,这就意味着它们从恐龙时代存活至今。早在20世纪9  相似文献   

17.
<正>崩塌的日面暗条不久前,科学家们分析一段壮观的太阳视频,他们开始认为这是一次普通的太阳爆发事件,但随后发现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而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加深对于太阳磁场性质的研究。在2014年9月30日,美国宇航局的观测设备拍摄记录到一次似乎是太  相似文献   

18.
英国约克大学和雷丁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预测气候变化的"金钥匙"就隐藏在蚯蚓的粪便中。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蚯蚓粪便中的微小方解石颗粒能够保留对空气温度的"记忆"。这种"记忆"有助于科学家预测气候变化。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将蚯蚓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而后对粪便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粪便中的微小方解石颗粒能够保留对空气温度的"记忆"。这也就意味着通过研究蚯蚓粪便的化石样本和测试粪便内方解石的残余温度,科学家便能了解地球气候在长达数千年发生的变化。方解石是一种类似白垩的物质,它们随温度发生的变化可用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科学家在对蚯蚓粪便中的方解石颗粒进行同位素检测之后,发现方解石保留了它们形成时  相似文献   

19.
以前有科学家准备制造一种禽流感病毒的变体以便对这种病毒深入研究,但在被警告"如果不小心让它跑掉,数百万人生命将受威胁"后,这些科学家主动终止了这项研究,但2013年年初,科学家再度启动了这个研究项目。一年前,有关H5N1传播的研究在制造潜在危险病毒可能被生物恐怖主义利用的恐怖呼声中停下来。当时两个科研组分别发现,这种病毒发生突变后可通过空气在  相似文献   

20.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现”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